美文网首页
“问题驱动”撬动课堂 - 草稿 - 草稿

“问题驱动”撬动课堂 - 草稿 - 草稿

作者: 筱竹华倩 | 来源:发表于2023-03-09 10:26 被阅读0次

    课堂现状:

      几乎天天听到老师这样的抱怨:学生上课目光呆滞、涣散。课堂效率低下,考试成绩一塌糊涂。老师是没有用心教学吗?教师累得筋疲力尽,学生却无动于衷。为何会这样?因为教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而学生们一天坐10个小时,放谁都可能恹恹欲睡的。那么理想的课堂是什么样子的呢?学生应该生龙活虎,对知识孜孜以求。课上应该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学生是课堂真正的主人,教师只是起到引导、指导的作用。课堂就应该是学生的练兵场。

    理想课堂:

      英国教育家威廉.亚瑟说:“平庸的教师只是叙述,较好的教师是讲解,优秀的教师是示范,伟大的教师是启发。”怎样才是做到启发式教学呢?我们以钱梦龙和王君老师的课堂为例:钱老师在讲《谈骨气》一课时,这样提问

    师: 下面我们分几步来阅读课文。第一步先做什么?

    生: 先问“课文写了什么”。

    师: 为了说明方便,我们要把文章分成几个部分。你们看,分几个部分好?

          学生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各抒己见。通过思想的碰撞,文章的结构豁然开朗。这个过程不是老师讲学生听,不是老师的见解直接灌输,而是学生通过自己的认知,自己的体验在阅读,整个过程都是学生的思维在动。我们总是抱怨学生不会动脑,其实是教师没有教会学生动脑,在长期的讲解过程中,学生的思考能力丧失了。

          王君老师职教《岳阳楼记》时这样写到:

            我们的学习是从著名朗诵家童自容先生的录音朗诵《岳阳楼记》开始的。

            童先生的朗诵整整持续了12分钟。教室里寂然无声,音乐深沉回响,朗诵高潮迭起。我们似乎见到了童先生站在舞台上,慷慨悲壮,长衫飘飘。

          音乐结束好一会儿了,我才缓缓地问:孩子们,听了童老师朗诵,你的心情怎么样?童老师在朗诵的处理上哪些地方给了你启示?

    ......

          我几乎没有时间说话,也没有机会说话,孩子们一个个踊跃地举手站起,用属于自己的声音演绎着对《岳阳楼记》的理解。

          我们的课堂少了抑制,便多了踊跃;少了说教,便多了感悟;少了替代,便多了学生自主的学习。

          钱老师经常说,他在上课时总会遇到不可预约的精彩。在这个课堂实录中我们却发现:其实,精彩是可以预约的。可以预约是因为给了孩子们充分的空间。“你也讲一讲你的理由。”“对这一部分大家还有什么意见?”钱老师总是把话语权留给学生,学生就成了学习的主人。

        钱老师、王老师的教育艺术我们望尘莫及,但他们的教育理念可以植入我们的思想。他们的课堂正是带领学生潜沉入文字,锻炼听书读写的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达到构建词语,发展思维,提升鉴赏的目的。这样的课堂就是“问题驱动”的课堂。

          “问题驱动”是教师选择合适的时机,将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问题呈现给学生,并有效地组织学生活动。在问题质疑,认知碰撞的过程中,教师适时给予指导,学生合作完善认知结构。

        问题就成为了核心。围绕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和思维创新的能力。老师抛出的问题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过程中生成问题,提高学生深层次的理解和思维发展,使讲授型的课堂模式向问题型的课堂模式进行转变。“学会提问”就是教师基本功的体现。

        提什么样的问题?怎样提问?其实课后练习题给了广大的语文教师很好的启示作用。

      我们以统编教材语文七年级下册的《木兰诗》的练习题为例来进行解读:

    1、《木兰诗》是一首叙事诗,叙述了一个传奇故事。梳理课文的故事情节,看看哪些地方叙述得详细,哪些地方简略。这样处理好在哪里?

    2、《木兰诗》富有北方民歌特色。风格刚健质朴。如诗中多以口语化的问答刻画人物心理,以铺陈排比描述行为情态,最后以风趣的比喻收束全诗。从课文中找出一、二例,说说你的感受,并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注意体会其韵律节奏。

    3、千百年来,木兰的形象一直深受人们喜爱。读完课文后,你认为原因是什么?木兰的哪些品格最让你感动?

        以上三个问题正好回答了“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的问题。这也是我们阅读的基本思路。我觉得教学设计可以围绕这三个问题来展开:

    1、《木兰诗》是一首叙事诗,叙述了一个传奇故事,请同学们梳理故事情节,并用四字短语概括。(梳理、概括)

    2、同学们觉得哪种地方叙述得详细,哪些地方简略。这样处理好在哪里?(详略好处)

    3、同学们读以下句子,体会诗歌特点。

    (1)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口语化)

    (2)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铺陈排比)(备注:我们在《土地的誓言中》体会过这种写法)。

    (3)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比喻收束全文)

      以上句子有什么特点,总结一下北方民歌的特点。(刚劲有力)。

    4、你喜欢木兰吗?结合文章谈谈,你喜欢她的原因(性格分析)

    5、你觉得自己应该学习木兰的哪些品质。

      以上我们围绕课后习题提炼出来的阅读思路,就构建了本文的基本框架。这也是这本书的使用价值的体现。

            现在全国统一使用统编教材,而广大的教师对本的理解不同,设定的目标五花八门,授课的形式眼花缭乱。最后弄得学生晕头转向。有时候真的走的太远了,反而忘记了我们为何而出发。语文,作为一门具体的课程,它自身的目标是什么?简言之,就是对学生进行本民族语的教育;具体些说,就是通过读、写、听、说的训练,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我们经常说水到渠成,其实应该是渠成则水畅。老师的课堂安排是渠,学生的课堂活动是水。有了渠道,水便有了前进的方向;有了渠道,水便有了翻涌激荡的空间。那一朵朵的浪花便是孩子们的智慧,便是孩子们被激发出的精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问题驱动”撬动课堂 - 草稿 - 草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mual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