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七天六本书」计划的第 6 周的第一天,读的书是《不焦虑的父母,更自由的孩子》。
作者崔璨,在吴晓波麾下工作,逐渐成长为事业有为的女性。当她扮演妈妈的角色时,也和我们普通人一样,面临着许多焦虑和混乱,比如婆媳矛盾、养育孩子的矛盾、事业和家庭难兼顾的苦恼。
后来,她用管理思维,让生活井然有序,辞职创立了亲子女性自媒体 Momself 。本书中的文章就是从这个专栏中选取的,记录了身为妈妈后,真实的焦虑。
对于这类书,通常是不需要花太多时间细读的,看看别人的点评,浏览下目录,做家务的时候听听,对书中的主要思想就有了基本的了解。
面对焦虑时,去接受真实的自己,允许自己不完美,允许自己焦虑,然后去解决问题。
书中提到了父母忽略孩子感受的两种场景,一是孩子撒谎,二是孩子会难过。
孩子的谎言是最真的真话。
当你发现孩子没刷牙,而她却说她刷了,你会怎么做?把“撒谎”当作洪水猛兽,开始一顿告诫,说各种不能这样做的理由……
可是,当你试着去问问孩子,为什么没有刷,她想的可能并不是要骗人,而是牙膏太辣,刷牙很无聊等她真正想表达的声音。
孩子有时会对负面情绪充满负罪感。
当孩子不用洗衣做饭,不用上班,只需要学习和玩,还会不开心,父母是不是认为不可理解。
当父母用这种观点去看待孩子的喜怒哀乐,会让孩子的伤心成为一种错误,活在自己的愧疚中。
这让我想到自己一直在吃饭方面忽略女儿的感受。当发现她的体重没有达标,我要求她每天固定饭量,每样菜都要吃。
她大部分能吃完,偶尔跟我说不想吃时,也被我毫不留情的拒绝,然后她就默默的一直吃一直吃,直到吃光。
她不想吃饭的感觉被忽视,应该很难过吧。
偶尔没按时写作业,女儿就会说,妈妈,我好好无聊啊!我一听,吓得赶紧催她写作业,小孩子,喊啥无聊啊,闲的。
如果我允许她表达自己的感受,不管是积极的,还是看似消极的,她会更自在吧。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们会遇到各种焦虑。面对外部的不确定性,努力提升自己内在的确定性,在失控中自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