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韩寒电影《后会无期》中“懂得了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道理我是明白的,但是我却做不到这件事。其实有很多的道理真的就是只要XXX,就能XXX的,不信你看:只要你每天坚持跑步一小时,你就能够减肥;只要你能每天学习英语一小时,你的英语表达和阅读能力就会提高。但,知道归知道,并不意味着我能做到。
前几天看实习老师发写的不错的实习总结到班级群中,其中有一段是这么说的,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完全能够听明白老师教的内容,但是当让自己去手去做的时候,才发现原来不会的地方还是那么的多。
这是一个足够让人思考很长时间的问题,“为什么懂了不代表会了”。这种情况再常见不过了,就好比你看台上口若悬河的演讲者,你认为如果你上的话,一定也可以演讲的很出色,但,只有你真正有机会上台时,才发现那都是自己的错觉。
从知道到做到,关键在于“重复”。为什么知道了却做不到,主要有三大原因。
原因一,信息过载
人们会习惯性的不断获取新事物,而并不将其付诸于实践,从而导致信息超载。这是因为人的心理会认为获取新事物要比应用已有的知识有趣的多。但事实上,重复阅读或者练习过去已经学到的知识,带来的价值非常大。比如:通过间隔性重复彻底读透少量资料对人心理所产生的影响,要超过泛读20本书所产生的影响。
解决方案是精要主义。从改变认知的角度,精要的学习那些真正重要的事情,而不是多而浅地接触大量信息要想掌握某个知识,必须让自己完全沉浸其中,通过间隔性重复,直到将其完全吸收。
原因二,消极过滤
大脑学习知识的时候有个消极过滤系统,用消极心态建立防御机制,在无形中阻碍了学习新知识的热情和态度。
解决方案是绿灯思维。从改变态度的角度,去接纳一新事物。强迫自己在出现惯性红灯思维之前,先提出绿灯思维和黄灯思维。先积极认可一个新观点,新方法的可行之处,再提出进一步的建议,最后再抛出可能存在的危险。在发现其中的正确之处时,告诉自己“我听到的这个观点,看到的这个信息,肯定是有价值的”,同时逼自己去找出别人这个观点的价值。
原因三,缺少跟进
很多人在接触了新事物后,没有制定一个跟进计划,结果是很快就恢复了旧习惯而没有任何行动和改变。
心理误区:认为采取一个行动重要的是掌握新的知识。所以人们宁愿花很多时间去学习新事物,但是却不愿意花一点时间去跟进之后对知识的应用。
解决方案是有足够的知道,告诉自己怎么做,然后在做的过程中给出支持,不断去反馈帮助,最后问责,做得好的激励表扬,做得不好的要反馈改进。
王阳明心学中有一个概念叫做“知行合一”。知道并没有太大的用处,关键看你付出的行动。
不二甄选:
我知道你长得好看,但我就是不追你。
活该单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