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你还是单身吗?

作者: 散月的月 | 来源:发表于2018-06-16 11:35 被阅读3次

有一则网路新闻《中国第4词单身潮来袭,事关人口达到2亿》。

文中关于单身潮演变史的描述是:

资料显示,中国内地曾经出现过几次单身潮。第一次是在20世纪50年代,首部《婚姻法》带来了全国的离婚潮;20世纪70年代末,知青为了返城纷纷离婚,引发了第二次单身潮的出现;20世纪90年代以来,改革开放引发传统家庭观念的转变,第三次单身浪潮来临;到现在,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女性自主意识的提升,第四次单身浪潮逐渐显现。

在中国单身潮的起因具有明显的时代性。尤其解放以来女性地位变化巨大,能够实现经济独立的女性越来越多,对于自身生活方式的选择也越来越多。文中强调了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30岁及以上未婚女性比例高达2.47%,比10年前增加近两倍,主动选择单身的“单女”显著增多。

2016年的最新数据更进一步,20到49岁的成年人中单身人口有2.4亿。但就单身人口比例而言,发达国家走在前面,美国成年人口单身比例为45%,日本为32.4%,韩国为23.9%,中国目前是14.65%。

对此美国纽约大学社会学教授艾里克•克里南伯格(Eric Klinenberg,1970- )在其所著的《单身社会》中进行了分析解释。

目前世界范围的的独居人口大比例增长的原因:

一是个人主义的兴起;

二是女性地位的提升,女性不再依附于男性;

三是通讯方式的变革,社交更为方便;

四是大规模的城市化,第三产业的发达,使任何年龄的独居人群都能找到自己的团队和归属;

五是人类寿命大幅度延长,使得独居老人日益增多。

其中在中国受到最多关注的就是大龄不婚青年,并给他们冠上了带有感情色彩的名称“剩男剩女”。

关于婚姻,恩格斯在他的著作《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里说婚姻是伴随着私有制的出现而出现的一种社会现象,也必然随着私有制的消失而消失。

婚姻不过是存在于某一个历史阶段的产物,并不会永远存在。

在中国农村,男性能否成功结婚于他的经济能力直接相关,不结婚多是没有钱。而农村男性到了30岁未婚,终身单身的可能性就很大。

女性单身问题则在城市更明显。城市单身女性的画像是,“三高人群”——学历层次高、获得稳定高收入、高于平均水平、对自己工作投入尽力多……她们不将就。当然这类女性如果铁了心想结婚也是可以结成的。这与被动不婚的农村男性有很大差别。

单身人口增多,带来另一个问题——婴儿出生率下降。少子化又与老龄化联袂出现。 在我国超过60岁的老年人绝对人数越来越多,2016年最新数据显示60周岁及以上人口21242万人,占总人口的15.5%。在城市这样各种配套资源相对完备的地方,养老问题不特别尖锐。相反那些广大农村的空巢老人因为经济发展落后,社会公共资源不足,养老根本谈不上是在“养”。

我们不是孤独的,这些问题经济发达的国家都有遇到。参照国外的成功经验,我国在尝试发展的社区养老是不错的选择。社区里建立食堂和可以共同娱乐休闲的地方,满足老年人最基本的日常需求。

一个人的晚年

在斯特哥尔摩的独居社区发展的应该是最为完善的——斯特哥尔摩是一个独居人数最多的城市。在那里有很多住宅楼宇都改造成了适合单身人士居住的小户型住宅,这些住宅面积虽小但功能齐全。针对老年人较多的社区,他们建立的是一种叫做“一起拥抱人生旅程”的专门为40岁以上、家里没有子女、有兴趣下半生一起体验独居生活的人们设立。不同于养老院,这种社区里的全职工作的都是中年人和退休人士。有点像我国在建国初期建立的“公社”,他们有大型的餐厅和开放的厨房,可以让大家集体用餐;还有图书馆和电视室、电脑房、洗衣房、编制区、木工区、兴趣小组活动室等、还有公共花园和休息区。每一个住宅单元里有一间卧室、一个客厅和一个小巧的厨房。在这里,老年人可以生活得开心愉快。

在美国旅游的时候,我也参观过这种专门为老人准备社区单元住房。安全整洁而宁静。在这样的地方养老是一件很舒服的事情。

今天你还是单身吗?不要怕,这种选择随着社会的发展会成为主流。

无戒90天极限挑战·8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今天你还是单身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mxbe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