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要经历的成长,天才少年也绕不过去。
本文是对一期节目的观后感(《十三邀-许知远对话王小川》),并非对于王小川先生个人的认知感受。
链接:
先通过一种连接的方式介绍王小川:
- 搜狗输入法
如果不说他的生平和身价,上面的产品是大多数人与王小川的唯一连接,也是搜狗“三级火箭”的第一级,技术出生的他经历了很多认知上的成长,开始拥抱世界。
向身边优秀的人学习,而不是想象中的人
这个观点老生常谈,大家都同意要向身边的人学习,讲到类似观点的时候其乐融融,显得大家早已统一认知。可这事儿有点反人性,一定要注意:
当你身边的人生活工作积极向上,进步神速,追求极致。。。总之表现得比你好的时候,你的内心并不是完全真诚地祝福他/她,想要向对方学习;
很大概率上,你的第一反应是嫉妒,是不想让他/她这么好;
这个机制的根源是人性底层的自恋,你这么好,就显得我变差了,这事儿会让我非常不舒服,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希望你不要这么好,能不能像以前一样:跟我一样好或者比我差。
理性地讲:这个嫉妒毫无必要,可人性导致地情绪由基因决定,它是比理性更加靠近“指挥中心”的地方;于是,这种事情要有很多技术性地方法论来疏导自己的嫉妒:主动说服自己!
身边的人变得优秀,自己才能变得优秀,长远来看,自己才能实现更大的价值。
类似的道理自己一定明白,但一定要有一个自我说服的过程来疏导情绪上的嫉妒。
如果没有这个过程,常常适得其反,产生以下的心理:
- 我对这个不感兴趣
- 干我屁事,我就是不想这么做
- ...
这样的反映也是出于自恋引起的破罐子破摔:
我既然做不好,至少可以毁了它,来证明我对这件事的掌控。
有些人会说:
为什么就不能向想象中的人学习,我像一个想象中非常完美的人学习,至少自己可以变得更好啊!
当然,理论上有这样的可能性:
追求 远大的目标 和 基于误解的美好 会让人变得极致优秀!
可是,大概率的情况下,是那些难以达到的目标让你一次次绝望,从而怀疑目标或者怀疑自己,这两种怀疑都让之后的你更难达成这个目标,最终放弃了那个目标。
相反地,真正让人相信自己能做成一件事的原因是:他活生生地看到了一个人的改变,活生生地看到了这件事情能够做成所带来的冲击,这件事发生在他的身边,触手可及。
这也是在育儿实践中反复被强调的重点:如果你想让孩子相信学习是一个好习惯,就在生活中多读书写作,让孩子在生活中感受你的知行合一,而不是让孩子刚刚教育孩子好好学习反手就打开了王者荣耀。
技术的思维限制
与王小川的早期职业生涯类似,我也认识一些能力极强的程序员,他们靠技术吃饭,以自己的技术能力自豪,深刻地认同靠技术可以改变自己的收入和生活。这个时代需要程序员,他们正在完成通往下个时代的基础建设。他们在追求技术,获得技术带来的收益时,不可避免地被技术这种思维模式限制,难以理解也不愿意理解整个世界的全貌:
只关注收入和福利,纯打工者心态。
其实,不只是程序员,这是大多数职场人的状态,因为大家能够真实感受到的就只是收入和福利了,你更加努力工作只是让老板变得更有钱,这种“算账”的思考模式只关注存量,不存在多赢,有兴趣的可以查看李小四同学之前写的文章《像创业公司拥有者一样去工作》,总之不管结果如何,你的收获远超你的想象,增量带来的收益是非线性的,认知的差异可以非常诡异。
我的能力就是强,我明着“犯傻X”你也会留着我。
这是很多创业公司的痛,一些骨干的程序员因为其不可替代地重要,可以肆无忌惮地“撒泼打滚”,由于老板的商人角色,会忍这种行为。就像很多人为了家庭稳定而忍让某一方的出轨。
实际上,这一点源自于程序员对供求关系的自信。深知市场上优秀的技术人员很抢手,自己被替代的成本非常高,于是就心安理得地“犯傻X”,然后享受别人的忍受侮辱带来的优越感。
可在我看来,这又是被“自己很抢手”这一优势所限制了思考模式,为什么自己的技术很强之后就不可以变得更优秀?就不可以让自己在其他方面同样进步?为什么非要选择目光短浅的决定?
不能受一点委屈。
有人说程序员群体普遍情商低,我觉得这句话换成“普遍不考虑别人感受”更好一点,常常出现一“点”就“炸”,一言不合就回怼,甚至辞职。
其实职场是一个让人受约束的地方,而非放飞自我的地方;是需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都要提供持续稳定输出的地方,而不是“老子心情好才可以”,否则一切都免谈。
程序员之所以普遍不考虑别人的感受,是因为他们即使这样可以在职场上“活下去”:
从商业的角度,只要有代码的输出,就完成了程序员这个角色最重要的职能。至于对这程序员个人的沟通能力,情绪控制能力,差一点也可以接受,而且由于供求关系,导致这一点甚至被放大了。可是,这对于程序员个人的成长非常不利,简单一点,就是看不到更广阔的世界。
事实上,一个程序员只要技术好就可以衣食无忧,甚至很无忧!可就在程序员嘲笑部分公务员被环境“温水煮青蛙”时,自己可能已经浸在另一桶温水里。
创业中的思考
这是一个创业者满大街的时代,
一些人成了,看客们说他们是先知;
一些人败了,看客们说他们不懂概率。
一些人没成也没败,看客们很着急。。。
当一个技术人员变成一位CEO,他看到了从未看到的角度,也将承受从未有过的委屈。
直面问题的人,最有发言权。
由于商业进步导致的精细化分工,现在的职场员工,技术只管技术,产品只管产品,销售只管销售。他们都可以自信地甩出一句:“这事儿不归我管!”只有CEO不行,因为这所有的事都与他利益攸关,尼古拉斯·塔勒布的新书《利益攸关》强调了这一点。
创业更容易看到事件的全貌,也更有动力窥探世界的全貌。
创业要做太多本心不愿意做的事情,因为与把这个公司做成相比,受委屈根本就不算事儿。
在现在这时间加入阿里,腾讯,甚至Google和苹果这样的公司,如果是为了技术成长,那么非常靠谱,如果是冲着在这个公司某得一个精彩的职业生涯,这是非常荒唐的。
创业者直面所有问题是因为他们没得逃,他们也因此获得了远超中位数的成长,可对这件事儿先知先觉的人,为什么不能直面问题,主动地不逃,主动地拥抱世界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