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点心读书会
我们的思维如何跟上技术的发展--爆裂读书笔记

我们的思维如何跟上技术的发展--爆裂读书笔记

作者: Bog5d | 来源:发表于2017-11-19 16:57 被阅读287次
    《爆裂:未来社会的9大生存原则》
    本文大纲:
    • 作者的主旨
    • 电影的诞生
    • 密码的历史

    本书主题

    提出现代社会生存的9大原则

    作者想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技术发展的速度远远超过了人类的理解速度,作者想要通过这本书帮助人们解决思维方式的进步和技术进步之间脱节状态.

    作者的写作手法?

    信手拈来的科技故事和观点的揉杂式表达,事例的比重很高。

    我不太感冒的地方

    有些章节的案例和中心论点之间,总给人对不上的感觉。 比如违抗优于服从一章,花了大篇幅讲了密码学的历史,虽然我看得很爽,但是跟“违抗优于服从”这个论点之间,构不成论据关系。

    看这本书最大收货

    体验了一把上帝视角. 作者在书中把地球40亿年的历史比作一年,有记录的人类历史只相当于1年中的最后一天的最后一分钟的最后一秒之间发生的事情.


    人类的变革速度

    在地球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变革一直乏力。

    • 生命早在40亿年前便已经出现,
    • 过了28亿年才出现性别差异,
    • 又过了7亿年才出现第一个拥有大脑的生物。
    • 第一个两栖动物蠕动到陆地上则是在此3.5亿年之后。

    如果可以把地球的历史压缩到一年当中

    1. 那么居住在陆地上的动物是直至12月1日才出现的,
    2. 恐龙的灭绝也是圣诞节后的事情。
    3. 原始人开始直立行走大约是在新年前夜晚上11点50分,
    4. 有记录的历史则是在午夜12点之前几纳秒才开始的。

    即使在那时,变革的出现依然十分缓慢。
    现在,让我们假设行为举止上更加贴近现代人类的时期的最后10分钟为一年
    1.直到12月之前,没有任何变发生。

    1. 苏美尔人开始在12月的第一周熔化铜,
    2. 第一种有记录的语言大约出现在12月中旬,
    3. 基督教的传播大约始于12月23日。但对大多数人而言,生存依然艰难、野蛮和短暂。
    4. 直至12月31日黎明,终于开始出现变化的迹象,工业时代的大规模生产开始出现。
    5. 就在这天早上,大陆开始铺设火车铁轨,人类的移动速度终于开始超过马匹。
      7.下午2点左右,抗生素的出现使得婴儿的成活率和人类的预期寿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两者自人类物种于1月从非洲大陆向外迁徙开始就基本没有什么变化。
      8.下午,飞机开始绕地球飞行。
    6. 晚饭时,富有的公司开始购买大型计算机。
    7. 人类花了这一年中的364天才达到10亿人口的规模。到12月31日晚上7点,地球上的总人口达到30亿,人类才打开了第一瓶香槟酒的瓶塞。
    8. 在午夜之前,地球上的总人口翻了一番,按照这个速度(大约每80分钟增长10亿人口),我们将在新年第一天凌晨2点达到地球的容纳能力极限。
    9. 而直到最近(按地质分期来算,距今只有蜂鸟一次心跳的时间),旅行速度、人口增长、我们所拥有的信息数量才开始升级。
      简言之,我们进入了指数时代。

    电影的诞生

    • 1895年12月28日,在巴黎大咖啡馆的地下室,卢米埃尔兄弟声称要展开一项神秘的展览,观众只需花1法郎便可亲眼见证人类历史上首批“活照片”。
    • 消息一出,整个巴黎大咖啡馆就被人群围了个水泄不通. 付费的观众被带到地下室,坐定之后,看到一个小木箱发出一道光,照亮了一个亚麻布的白幕. 于是白幕上出现了模糊的妇女身影,观众一看,开始嘀咕,花一法郎就为了看随处都能见到的工厂妇女?
    • 很快白幕上的妇女开始动了起来,三三两两地开始从工厂走出来. 观众们彻底惊呆了,他们为此激烈地鼓掌,疯狂大笑,也有人坐在那里目瞪口呆.
    • 这部影片只有50s,因为卢米埃尔兄弟只能往他们的发明中放入17米的胶片. 卢米埃尔兄弟每天放映6场,每场都会有热烈地掌声.
    • 后来他俩又拍了一部短片,使得整个欧洲和美国都知道了他们.就是那部被称作"世界上第一部电影"的又引发了骚乱的短片--火车进站.
    • 当观众看到屏幕上迎面驶来一辆火车时,以为这辆火车会驶出屏幕,并碾向自己,纷纷乱作一团,发疯似得跑向门口.当管理人员打开灯时,观众拥挤在了狭长的楼梯.


      引起骚动的火车进站

    现在网上还能找到这部视频: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2471200/

    这个故事,其实很好地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当下更紧迫的现象:

    科技已经超越了我们的理解能力,我们的思维进步,需要跟上科技进步的速度.

    接着讲电影的故事,也许你会认为,这就是电影的诞生,而卢米埃尔兄弟则是电影的奠基人.
    但,不是这样的.

    卢米埃尔兄弟只是发明了电影的技术,但并没有发明电影.


    卢米埃尔兄弟
    • 卢米埃尔兄弟身的电影引发了无数的效仿者,早期的电影只是从一个角度拍摄的单一场景影像,没有摇臂,没有镜头切换,情节也仅仅局限于那种人踩到钉耙,钉耙弹起砸到鼻子,引发观众大笑的场景。

    • 就像当时其他轰动一时的事物一样,新鲜劲儿一过,电影不过就是街头娱乐。

    • 直到1903年,英国人乔治·阿尔伯特·史密斯,当时正在拍摄两名衣着整洁的儿童照看一只受伤的小猫的画面。这是最受史密斯所在的维多利亚时代中产阶级观众欢迎的场景。有一名观众提出难以看清楚片中小女孩用汤匙喂小猫的画面。


      乔治·阿尔伯特·史密斯
    • 史密斯做出了一些细节上的改变。他将镜头推近,直至镜头中只剩下了小猫和女孩的手。在此之前,传统的观点认为,这样的构图可能会让观影人群陷入本体论的困境:女孩怎么了?她是否被切成了两半?史密斯冒着风险,将这一镜头编辑到最终的影片中。观众们的反响很积极,如此一来,史密斯便发明了特写镜头。

    • 从1895年到1903年,经历了8年时光、数百名电影拍摄人员、数千部电影之后,才终于有人不再把(电影)新技术当作幕布上的把戏。这一简单的创新助推电影产业出现了一个试验和进步的阶段。


      一个国家的诞生剧照
    • 然而,又过了12年(1915年)才出现了一部能够被当代观众视为电影的电影,即D. W.格里菲斯(D. W. Griffiths)的《一个国家的诞生》(Birth of a Nation)。

    • 世界并非缺乏技术,技术最终只是工具而已。
    • 技术除非被人类的思想所驱动,否则就是无用、静止之物。

    我们当下时代技术的发展速度,远快于电影诞生的年代,很可能我们的思维落后于技术的程度,远大于我们的想象.


    为在这个技术飞速发展的世界更好的生存,伊藤攘一提出了九大原则:

    第一,涌现优于权威,意思是说新的事物(比如新技术)比过去的权威更重要。在这种前提下,人类唯一能做的就是接受新的事物。
    第二,拉力优于推力。所谓推力,就是用各种方式推销给你东西,而所谓拉力就是自己有需求而主动获取。
    第三,指南针优于地图。在能够预测的年代,我们看到地图就能找到路径,但是在未来,很难画出一份准确而具有时效性的地图,因此使用指南针找准方向,要比按图索骥有意义得多。

    第四,风险优于安全。在未来,没有什么是绝对安全的。只有愿意拥抱风险,愿意承受失败并从头再来,才能够竞争

    第五,违抗优于服从。 没有违抗就没有大发明,因为创造力需要摆脱束缚,这其实就是在违抗那些出于善意的(和不那么善意的)管理者的意愿。
    第六,实践优于理论。由于节奏快、变化成为新常态,等待和计划的成本要比先实践后随机应对更高。在过去慢节奏的时代,做所有事情的时候,都可以规划好了慢慢来,这样可以有效避免损失。今天这种规划变得不现实,因此应该先行动起来再说。
    第七,多样性优于能力。简单地讲,就是通才比专才重要,在一个机构中,人才的多样性比单一化有优势。
    第八,韧性优于力量。,我称之为"活下来比什么都重要."
    第九,系统优于个体。真正具有竞争优势的是一个系统,而非一个特别强大的个体;是一套能够保证不断成功的制度,而不是一个天才个人的行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无花豆:上帝的视角那一部分,好有意思。

      本文标题:我们的思维如何跟上技术的发展--爆裂读书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myuv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