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得2018年夏夜,第一次在坪山区组织的实验学校东校区建设方案论证会上,听到主创人说,东校区的设计灵感源自古代书院建筑的启发。那左右对称的布局,全绿色饰面的楼顶,楼宇间一个个风格不同的小院,都传递一种古朴典雅的艺术气度与风范。如今,当你漫步在偌大校园的弯曲小道上,分享着花香文风的清新,精神的愉悦感油然而生,一种灿烂的美感体验,带来一段生命质量的超然提升。
学校的东门设计别致,一堵矮墙既作门面又似屏风,爬满了绿植,翠绿欲滴,盎然生机扑面而来。人车从两侧开口进入,但见两组教学楼与综合楼三大组团间,矗立着挺拔飘逸的宽大回廊,其第二层从四个方向连接着三楼,环曲优雅,风荷画廊就在其间。画廊立意于杭州西湖十大名景之一的曲苑风荷。曲苑本是南宋官方在西湖岸边曲迴幽静处开设的酿酒作坊,湖水近岸有成片莲荷,每当夏风吹起,湖风袭来,荷香伴着酒香,令人陶醉。东校区傍依坪山中心公园,柳丝如烟,碧波滟滟,湖面上红莲、白莲、并蒂莲等各色荷花千姿百态、婀娜摇曳。凭栏东望,公园那无敌景致,虽有坪山大剧院一个角落的阻挡,仍抵不住满园春色。那边的荷景,那边的清香,乘着风儿,挂满了整个眼帘,弥漫了整个画廊。风荷画廊,一环关于荷花风情丰韵的精彩展示。
在校园内晒荷花,因国人对其有深厚的情感,其品质特性,千百年来感染影响着国人的气质内涵,其中还演绎了许多动人故事。荷花是中国花文化中最有情趣的吟咏对象和绘画题材,是最优美多姿的舞蹈素材,也是各种建筑装饰、雕塑工艺及生活器皿上最常用的纹饰。荷花很早便为人们所熟知,《诗经》里有“山有扶苏,隰与荷花”等描述,鞭蓉、水芙蓉、水芝、水芸、水旦、水华、溪客、玉环及菡萏、鞭蕖等等,单从古人费尽心思为其取这么多雅号,可以看出它在世人心目中的地位。公元前473年,北上称霸中原成网红的吴王夫差,为投宠妃西施之好,大兴土木在离宫修筑起了“玩花池”,专供西子赏荷。藏于故宫博物院的青铜器“莲鹤方壶”,其上荷花形象逼真,龙和螭跃跃欲动,说明春秋时期荷花与龙、螭一样成为人们眼中的圣物。善于保健的汉代人已发现了莲藕的药用功能,成书于此时的《神农本草经》作了描述,神医华佗更将其用在手术中,先给病人饮麻沸散,再刳割腹背缝合伤口,最后涂敷藕皮等制成的膏药,数日愈合,确有奇效。汉代的流行歌曲是乐府歌辞,《采莲曲》《湖边采莲妇》等采莲曲谣风行大江南北,载歌载舞者衣红罗、系晕裙、乘莲船、执莲花成最酷打扮,洋溢着时代气息。

世间虽有花万种,但佛教独尊莲花。坐在莲花宝座上的佛祖释迦牟尼莲眼低垂,阿弥陀佛和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坐莲相伴,其余菩萨有的手执莲花,有的脚踏莲花,或作莲花手势,还有天女向人间抛洒莲花,寺庙里处处可见莲花形象。风姿绰约的荷花自然也受邀进入世家大族们精雕细琢的深宅后院中,长安城外东南隅,秦汉时有园林叫宜春苑,隋朝时因荷花繁盛,更名为芙蓉园,成为时人热门的打卡地。隋唐时期,荷花越来越成为艺术创造的灵感触发源,如瓷器、铜镜等多见莲花饰纹,金银器边缘多饰富丽的莲瓣纹。宋代染纺业发达,女艺术家朱克柔创作的荷花缂丝图案,为一时之绝。明清木版年画流行甚广,常见的“连(莲)贵子”、“连(莲)年有余(鱼)”等吉祥图案,表达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憧憬。
文人墨客皆好花,有人喜欢兰花,有人喜欢海棠,有人喜欢玫瑰,有人喜欢牡丹,各有所好,难说优劣。然有一种例外,她像是大众情人,被古今文人宠幸着,她便是荷花。要说咏荷文章的知名度,北宋周敦颐的《爱莲说》当居榜首,盛赞了荷花的君子品格。其实写荷之品质最全面的当数明末清初的李渔。李渔不吝溢美之辞,写下了《芙蕖》,遍陈荷花生命全过程,堪称“十全荷颂”。李渔写到:“群葩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道出群花的普遍特征,即花开时日短,捱不到秋天。然荷花属于例外,荷钱出水之际,即成一道靓丽风景;茎叶挺拔向上,犹如伞盖高擎;蓓蕾似幻如梦,怒放自夏至秋。清香异馥,令人心旷神怡。秋深露重时节,百花落红遍地,失去观赏价值,荷花却莲实与荷叶并立,恰似含苞待放的花朵,成为别样的风景。进入隆冬,莲藕在泥土里沉睡,等待着生命的再次轮回。更可贵的品质是饱人口福,“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虽无五谷之名,却给人以充饥的实惠。荷花的美好充满全程,在生命的不同阶段展现各异的气韵,让人感知人生的各种积极体悟。

走进近现代人的精神世界,你会发现国人的荷花情结愈发深沉。孙文莲是对外交流史上的一段佳话,1918年,孙中山东渡日本,带去了9颗辽东普来店出土的莲子,经精心培育,第二年古莲子栽植成功。六十年后的1979年,邓颖超副委员长访日,参观鉴真主持建造的奈良唐招提寺,森本孝顺长老以寺中栽培的孙文莲莲藕相赠。1927年,朱自清写下了《荷塘月色》,以清华园内的荷塘为主景,月色为背景,动静结合,别出心裁地勾勒出月光下荷塘的无限风光,打动着无数国人。济南、许昌、孝感、肇庆等以荷花为市花的城市日益增多,每逢仲夏,这些地方常见采莲男女泛着轻舟,穿梭于荷丛之中,好一番“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的美妙景象。苏州一带,农历6月24日为观莲节,人们会兴高采烈地结伴去赏荷。澳门的区旗区徽上用莲花图案,反映了当地人民对莲花的崇尚。种荷赏荷已成中华和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为贵、协和万邦、和能生财、和能致祥、和能聚力,荷文化已融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方面。
不仅国人喜荷花,西方也有大批崇拜者,有人甚至为之付出毕生精力,最有名的当属法国印象派大师莫奈。1883年,43岁的莫奈到吉维尼定居,在朋友的资助下,搬进了塞纳河畔的一座农家庄院。他在庭院里修了池塘,种下睡莲,从此,把全部身心都投放到了这里。此后27年里,他以睡莲、百子莲、垂柳与日本桥为对象,画出了一系列为世人所景仰的作品。巨幅《睡莲》组画被称为一部宏伟史诗,是他一生中最辉煌灿烂的“第九交响乐”。他在《睡莲》中竭尽全力描绘水的一切魅力,水在他的笔下,完全成为世上所能有的色彩绘出的最奇妙和富丽堂皇的织锦缎。他对光与色的认识深度无人能及,其色彩堆积的层次据电脑分析,有的多达15层。爱德华·马奈称他是“水的拉斐尔”。莫奈一生留下500多幅素描和2000多幅油画。2016年5月,其作品《睡莲池塘》在佳士得纽约拍卖会上,以2700万美元成交。

世人始终仰慕赞美荷花,她深根以自养,严妆以自恃,不以天生丽质骄人。既可置身于名园佳苑,供人游目骋怀,更乐意植根于湖塘沼泽,于地不争丰瘠,于人但求有益。其为草木,品质尚如此,人之品格修炼,更应有高要求高境界。记得罗曼·罗兰说:“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甚至也没有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行动者。”说明了品格修炼的重要性。学校之德育,首重品格修为,花可怡人也可育人,对于富有情感且具高阶思维能力的人,完全可借鉴花之品质塑造人。风荷画廊,以荷文化为主题,其意义就在于此。
荷花流淌于笔端,呈现于画卷,是许多画师所迫不急待要做的事情。于是学校请来了专业的绘画公司,进行了充分的设计论证。负责此项目的罗总监颇有大师风范,初稿虽不尽如人意,但总体立意新颖,视野豁达,内涵丰富,表达多元,经多次的理念交锋与思想碰撞,终于在内容与风格上找到了最大公约数。定稿后,技师们冒着依然炎热的天气,纵笔挥洒,墨彩飞扬,得心应手,意到笔随,将莫奈等名家的作品精心临摹到了风荷画廊的顶壁上,并饰以3D打印的白色荷花雕塑,一种“画不足而题足之,画无声而诗声之”的美感。让师生们仰望星空,学习体悟,得到的是大师风范的潜移默化,艺术素养的集腋成裘。
从古今文人对荷花的描述来说,荷花大致有高洁、优雅、同心、和美四种气质。于是风荷画廊分成高洁、优雅、同心、和美四个段落,四周围栏饰以祥云窗格,配以历代咏荷名作,赏心悦目,清新脱俗。
画廊面向中心公园方向便是同心段。同心是荷花与许多花之不同处,数片绿叶卧于水面,共托起一柱花骨朵,如众星捧月,齐心协力呈现出自然界的最美态。汉乐府《江南》:“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展现一种鱼戏莲叶间,心心相印般的美。隋代杜公瞻《咏同心芙蓉诗》:“色夺歌人脸,香乱舞衣风。名莲自可念,况复两心同。”宋代杨万里的《小池》“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一动一静的同心配合,勾勒一幅恬静的画卷。自然界的美妙造化,在提醒着多愁善感的人们,兄弟同心,其利断金。
画廊背向文昌楼一侧是高洁段。高洁为荷花最为世人所推崇的品质。古人学而优则仕,宦海凶险,欲壑难填,为官之道,除了接受各级督察,更多的是修身自律,于是在封建经济高度繁荣官场薪俸丰厚的宋代,以周敦颐《爱莲说》为代表的自励自警作品便应用而生。“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其文因为上了语文教科书而广为人知。自廉溪文章出,文人咏荷花之高洁者遂成时尚,莲为花之君子者的美誉,影响着无数人,追求精神的高贵,品质的高洁。范成大《州宅堂前荷花》:“凌波仙子静中芳,也带酣红学醉妆。有意十分开晓露,无情一饷敛斜阳。泥根玉雪元无染,风叶青葱亦自香。想得石湖花正好,接天云锦画船凉。” 释文珦《东湖荷花》:“酣红腻绿三千顷,总是波神变化成。出自淤泥元不染,开於玉井旧知名。”拟人化的咏喻,写尽了荷花之高洁。视高洁为生命的共产党人,对荷花之品质更是厚爱有加,周恩来说:“入于污泥而不染、不受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侵蚀,是最难能可贵的革命品质。”当代作家高占祥诗云:“一品青莲若为官,光风霁月伴清廉。世人都学莲花品,官自公允民自安。”借荷花之气质涤荡心灵的同时,净化官场不正之风。

画廊靠流芳楼一侧是和美段。和美气质是荷花带给人们最佳的形态享受,尽管花朵已是无比娇美,但也给绿叶留足了施展不凡颜值的硕大空间。这里我们展示着唐代李商隐《赠荷花》:“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宋代苏泂《荷花》:“荷花宫样美人妆,荷叶临风翠作裳。昨夜夜凉凉似水,羡渠宛在水中央。”宋代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元代赵雍《秋初夜坐》:“夜深庭院寂无声,明月流空万影横。坐对荷花两三朵,红衣落尽秋风生。”和谐的意境,美妙的场景,穿行期间,痴迷陶醉。
画廊靠立雪楼一侧是优雅段。优雅是文人雅士所追求的一种品质,是临乱不惊,处世从容,给人以无限美感的气质。这里我们收录了唐代李白《采莲曲》:“若耶溪傍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日照新妆水底明,风飘香袂空中举。”宋代白玉蟾的《荷花》“小桥划水剪荷花,两岸西风晕晚霞。恍似瑶池初宴罢,万妃醉脸沁铅华。”金代完颜畴《荷》:“轻轻姿质淡娟娟,点缀圆池亦可怜。数点飞来荷叶雨,暮香分得小江天。”篇篇呈现舒展优雅的气度风范,那样的与众不同,那样的动人心魄。
在回廊上凭栏远望,领略风荷的动与静,一种超然的赏心悦目。漫步风荷画廊,抬眼所及,皆是一幅幅名画的驿动,风荷画廊连接着交通,畅通着心灵,舒展着生命,在此读书,静下来的是驿动的心灵,动起来的是扑鼻的书香。顺占一首
风荷画廊:
南海吹来四季风,荷香入驻迴廊中。
天边溪客映祥云,画意诗情润无声。
小诗配风荷画廊照片微信发布后,友人们好评如潮。出差远在国外的中芯国际秦宏志总经理组诗赋赞。人大代表周红满女士留言:“好美哦!可以成为坪山下一个网红打卡点了。”王恩科主任出联相贺:设计大手笔打开坪实大格局,诗文小清新彰显办学大气势。兄弟学校的张凯敏老师说:实验的校园文化氛围很浓!在教育中慢慢向学生渗透美学

东校门小广场往里走则路分两途,延伸与文津路成环,曲径通幽。前有“开卷有益”雕塑,上刻学校校训和坪实赋,两个巨型立柱中间安装有现代化的大彩屏,两侧高挂由郭思乐教授亲笔题写包含教育情怀的楹联。沿环形道路拾级而上,可见高悬的飞天逐梦壁画和心型天井。天井内植以贵树,种下时花,在爱心之雨浇灌下,草木葱茏,颇有清代诗人许承祖“白云一片忽酿雨,泻入波心水亦香”的美妙意境。这个片区于是就有了“曲苑心雨/语”的温润之名,就是想为学子们营造一个幽静雅致的环境,用爱心、暖语、阳光和雨露去呵护,使他们朝气蓬勃,含苞怒放,茁壮成长。

在文昌楼前的“雏雁展翅”雕塑前蓦然回首,大气天成栩栩如生的飞天女占满了视野。但见自信开放的飞天女,个个有着秀美的发型,娇艳的仪容,丰满的形体,华贵的妆扮。她们轻盈舒展,伴着七彩祥云,有的反弹瑟琶,有的手舞彩带,有的微笑撒花,飘逸的丝带,斑斓的花瓣,从手中抛出,一路洋洋洒洒,沿着天井回廊壁飘落开去,柔美舒缓,绵延不绝,意味深长。

连通东校区北门和南门的通衢大道曰文津路,取自清代在承德避暑山庄建起的文津阁。为了把浩若烟海的中国图书典籍汇集起来,以达到存世、传承与学习的目的,清乾隆皇帝主持编写了《四库全书》。当时动员了全国最杰出的360多位学者,包括纪昀等高官,全书共7.9万卷、3.6万册、8亿字。成书后又组织3800多学者手抄了7部,耗时13年之久,在全国建7座皇家藏书楼以分藏。乾隆为文津阁题诗道:“渊源如欲问,应自此寻津。”注中说:“山庄建阁,以文津名之,御园之文源,大内之文溯,皆由此津逮也。”追寻文化源流,可在这部书中找到到达彼岸的济渡处。文津之名可激励师生们勤于读书,在学习文化中找到人生的渡口,找到实现理想的路径。

沿着文津路一路走来,可见学校的日新科技馆、汉字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及篮球馆、游泳馆等匾额一字排开悬挂,让人震撼于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丰赡。馆名由南岭梅、董兵团、何柏俊、赵小岩等书法大师题写。这些场室,承载着文化,连接着历史,着眼于实践,赋能于学子。
文津路凌空共有四座桥飞架,连接着教学楼与运动场,分别以《四库全书》经、史、子、集四字来命名。让学子们记住这四个字,也就等于为他们搬来了登上知识殿堂的梯子,由此而渡,文明扑面而来,知识源源相洎。
进入南门抬眼处,有一桥横跨,乃经字桥,其反映的是《四库全书》经部的内容。本来是13部儒家书籍,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被尊为“经”。初为五经,到南宋时扩展为《诗经》《尚书》《周礼》《仪礼》《礼记》《周易》《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尔雅》《孝经》《孟子》十三经。经书在古代社会思想领域占据着统治地位,影响我国数千年,其精髓作为国人之文化基因,已深植于血脉中,历久愈浓。不朽经典,当代学子,时而习之,茹古涵今,强筋健骨。
再往前曰史字桥,以纪《四库全书》史部收录的史书。中国五千年文明,靠的是绵延不绝、浩若烟海的史书载录。早在西周末年,各诸侯国已有自己的史书,因负“览前王之得失,为在身之龟镜”之作用,备受历代重视。史书之后更成体系,常说的正史以纪传体、编年体为多,记载帝王政绩、王朝历史、人物传纪和经济、军事、文化、地理等诸方面情况。以二十四史为代表,除司马迁的《史记》、范晔的《后汉书》、陈寿的《三国志》、欧阳修的《新五代史》属个人著述外,大部分正史由官方组织编修。《史记》因为他记载了上自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历时三千多年的史实,连贯地记叙各个时代的史实而被称作通史。二十四史中其余皆为断代史,记载一朝一代历史。还必须提到北宋司马光的伟大著作,宋神宗认为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而钦赐名《资治通鉴》,其记事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至五代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年),因方便考查历史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了解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创了撰写编年史的高潮。培根曾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学使人善辩。”人生要行万里路,破万卷书,史书是首先要读的。
循着铺有路名石的砖砌路再往北行,则可见子字桥。子部收录诸子百家著作和类书。那是一个最乱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好的时代!春秋时期时起的战争狼烟,带来了杀戮,也点燃了无数知识分子的激情与智慧,他们周游列国,为诸侯出谋划策,到战国时期便有了“百家争鸣”局面,一个中国历史上文化空前繁荣的时期,一个与同期西方古希腊文明相辉映的年代。举其大者如孔子、孟子、墨子、荀子、老子、庄子、列子、韩非子、商鞅、申不害、许行、告子、杨子、公孙龙、惠子、孙武、孙膑、张仪、苏秦、田骈、慎子、尹文、邹衍、晏子、吕不韦、管子、鬼谷子等。《汉书·艺文志》记载数得上名字的共189家,4324篇著作,流传最广的是法家、道家、墨家、儒家、阴阳家、名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纵横家、兵家、医家。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在宋代全面上位,并影响到周边邻国。曾邦哲在其《结构论》中提出:“从人类文明演化历史角度看,诸子百家是早期的学科分类体系,西方近代科学发展所需的一些因素在中华文化已经萌芽。”了解那个时代,那些人物,那些思想,就知道什么叫时势造英雄,什么叫革故鼎新,什么叫知识就是力量。
临近北门的曰集字桥。集部收录诗文词总集和专集等,包括楚辞、别集、总集、诗文评、词曲等。诗歌起源于社会生活,因劳动生产、两性相恋、原始宗教等而产生的一种有韵律、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形式。《礼记》说“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诗歌是会呼吸的思想,会燃烧的文字,上通于道德,下止于礼义,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当代著名诗人叶千华曾动情地评论到:“诗词在传统形式中的情味意味韵味更能使人接受,它是汉语特有魅力和功能,这是其它任何语言所没有和不能的,也是任何语言翻译不了的。因此传统诗词文化是世界文学史上最独特表现形式和文学遗产。”中华诗词,华彩乐章,国人好之,长盛不衰,妇孺皆知,稚童能诵,幸福人生,承载文明。
从文津路望过去,六栋教学间都可以看到一个精致的小庭院,分别展示有学校的四个特质文化。半学楼与聚淬楼间的小院落是特区文化,聚淬楼与流芳楼间的小院为客家文化,立雪楼与未名楼间的小院为红色文化,未名楼与三友楼间的小院是海丝文化。这四种文化的结合就成了学校的麒麟文化,这是一种集众美于一体,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集美文化。于是在每个庭院都可以看到一堵大气美胜的集美墙,以高品质的马赛克彩画为底色,由此所提炼出来的学生个性品质,由爱新觉罗老先生书写,由制作公司雕好后贴上去,美仑美奂,相得益彰。其内容分别是:
开拓创新:埋头苦干,敢为人先,我们都是深圳人;
坚忍尚学:坚韧不拔,勤学善思,做麒麟少年;
爱党爱国:坚定信仰,奉献社会,做品质公民;
包容共享:胸怀天下,合作共赢,做大气中国人。
小庭院绿草如茵,繁花尧尧,雕塑精巧玲珑,颇有江南园林雅韵。集美墙的设计,使院落教育氛围十分浓郁。
徘徊于东校区的小园香径,嗅到的不仅是花香,更是日久弥新的书香。移步换景,总能遇到各领域的经典和世界级的大师,与大师对话,明白的是事理,提升的是能力,生成的自然是受用一生的素养。
真是妙不可言,忘返否?徘徊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