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在我双十年华的后半程,终于第一次踏上一个人的旅途,一个人穿着最干净朴素的衣服,去往山清水秀的地方。

洛阳,地处洛河之阳,她有很多好听的古称,像斟鄩、西亳、洛邑、雒阳、洛京、京洛、神都、洛城等。因为小时候背过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我更喜欢“洛城”这个名字,“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我选在秋季来到这座享有“千年帝都,牡丹花城”美誉的古城,为的是避开牡丹花开时的人潮拥挤,想要在旅游城市谋一份清宁而舍弃牡丹花开的惊艳,也只有我想得出来,看来以后要专门为了看牡丹而再游一次洛阳了。
洛阳的城市规划侧重于保留文化传承,无论是建筑还是城市风貌都偏向于传统与安宁。我刚开始住的地方是一家青旅,地处火车站附近,交通十分方便。老板娘四十多岁,非常热心,但我还是留了份警惕,一个人订了双人间,入住时老板娘看我一个人到很关切,我就打了个哈哈说朋友晚点到,阿姨放下心来。店里养了只橘猫,身子撑得成了球,极喜欢晒太阳,我不想出门的时候便逗逗猫,或者去不远的甜品店里呆上半天,在橱窗里看这座城市的人与景。

老牌旅游城市总是不缺游客,没呆多久,我倒有些与这座城市的人产生共情了。
我自小也在旅游城市长大,那是一座海滨小城,一年四季有海风拂面,物价总高于经济水平。哈又调皮了,我以这座小城为荣,并承受着中部西部城市人民的欣羡,不过这座小城的物价确实虚高了,可能是游客的消费起了作用。
说实话,如果一开始让我选择,我可能不会居住在旅游城市,尤其是典型的旅游城市。典型旅游城市已经进行过商业化设计,很大程度上为游客服务,因而总有一部分该给城市居民的便利被舍弃了。旅游城市的市民们,一方面为生活在一座名城而感到幸运与自豪,内心深处怀有对这座城文化底蕴的热爱;但另一方面,本地的景点他们不需多久便欣赏完毕,当旅游旺季来临,万人空巷,要出个门,地铁、公交、商场、酒店摩肩接踵,居民们只得被逼得躲在家里,连出去吃顿饭都成了奢侈。或者,他们也可以选择奔赴别的城市旅行,投入另一种拥挤。

我在市中心逛街时,非常想吃柚子,找了几百米也不见水果店,就连商场里都没有见到水果的踪影,大街上有各种特色小吃摊,却少有水果摊。百度地图上有几家小水果铺,最近的距我也要四百多米,累成狗的我只好暂时作罢,最终我竟是在火车站吃到了柚子,尽管价格要稍贵些。后来我回想起这段经历,暗骂自己傻,水果这一类自然多是在临居民区的菜市场抑或小区超市,哪有人像我一样在大街上突然急切想吃水果。但我所在的海滨小城,的确是随处可见水果摊的,可能也是因为这座城市还很新,旅游业没发展多久的缘故吧。难道这也是年轻旅游城市与老牌旅游城市的区别吗?或者,有的地区的人没那么喜欢吃水果?有人研究过就好了。
喜欢的话,可以点下方小❤哦~
旅程未完, 明日送花给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