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看到每一个孩子

看到每一个孩子

作者: 荷笑笑 | 来源:发表于2023-11-11 22:11 被阅读0次

    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

    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给予每一位老师的建议,或者说是忠告。

    孔子曾说过“因材施教”,根据每一个孩子的特点,去教育。苏霍姆林斯基更是提醒我们,看到每一个孩子,他们是活生生的人,每一个人都是宇宙中独一无二的存在。

    保持和培养每个学生的自尊心,取决于教师如何看待学生的个人学习成绩。

    教育和教学的艺术和记忆,是发挥每个学生的力量和可能性,使他们感到在劳动中取得成绩的喜悦。

    能使每个受教育者都得到进步。

    如何能使劳动不给我们带来疲惫,以及神经和心脏的无穷尽的紧张。

    首先是看到。老师的眼中要又星辰大海,要看得到每一个孩子。他们或者是优秀自律,或者是平凡内向,或者是在原生的苦海里挣扎浮沉,或者……无数可能需求存在,都需要我们看到。看到每一个活生生的人,他们是具体生动,而不是抽象刻板的。这个孩子的家庭背景,优缺点,成长点,以后会发展成什么样子,我们应该如何帮助他。他们不应该被贴标签,不应该是某班某组某一排,成绩排名第几,他们应该是那个值得被珍视的“这一个”。

    其次,成长。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获得成就感,拥有优越感,建立自信心。许多时候,我们总在责怪一朵花为何不绽放,直到某一天,我们才发现它原来是一棵树。如何选择适合这个孩子成长的方式,帮助他找到最近发展区,让他在某一领域获得成就感。是我们应该研究的。

    而我们为何不能找到适合班内每一位同学的教学方式?为何不能帮助每一个同学都获得成长?

    除了学生个人的原因,我们还有很多地方可以去精进。

    精研教材,用教材教。教材读透了,学生了解了,两相结合,一生一策也许就不是难点。只是这句话说着容易,想要读透教材,不下大功夫是难以企及的。

    走进学生内心。读懂教材,还要盘活教材,让教材在课堂上开花结果,就需要我们了解学情,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心理状态,你才能给他自助餐式的教学。

    最后,教学相长。老师能够看到活生生的人,也就有能力看到自己。这样便不会产生职业倦态,他会在助力学生成长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使命与价值。获取价值感,便能对抗外界那些消磨你能量的琐碎事。认识不同,看到区别,允许差异,当然也接纳平凡。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看到每一个孩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ndlw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