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亲子教育我们受过的那些教育教育
原创|教育,比阶层固化更可怕的,是思维固化

原创|教育,比阶层固化更可怕的,是思维固化

作者: 女性成长教练Melody曾婷 | 来源:发表于2019-04-16 13:03 被阅读3次

                                                                      1

朋友老陈毕业那年,正赶上村官热招。脑子灵活的他,成了某村最年轻的村主任助理。 

有次吃饭聚会时,他给大家讲了件事。

村里50多岁的老张一贫如洗,酷爱打麻将,输了不少钱,理直气壮地找女儿索要“生养了的闺女,总有用武之地了。” 

女儿出嫁到邻村,还要被迫每月给他还债。 

大年初二,他张口要5000块钱,女儿拒绝了。 

他一巴掌打在女儿脸上。女婿喝了点小酒,就和老丈人干架了。 

老张脸上挂彩,闹到了村委会。 

朋友反问:“你拿闺女的钱去赌,还来讨公道?” 

老张当场愣了:“老子养她多年,敢不孝顺了!” 

老陈说,他忘不掉这个痛苦的中年村民,一脸自以为是的神情。

再过十年,估计还是一地鸡毛扶不起来的状态吧。     

老陈的老婆潇潇接过话茬,“《欢乐颂》里樊胜美她妈,不也是一门心思去盘剥女儿吗? 

算计女儿钱给儿子买房子,打小聪明对付儿媳妇,不创造生产力,精力放在窝里斗,必定产生阶级斗争。”

比贫困更可怕的,的确是人的思维贫困。 

这是低级的思维:为人父母,封建思想荼毒深,把孩子当成供养工具,“生了你,就得为我负责。” 

精神生活没一点指望,坐吃山空,再去道德绑架孩子。

                                                                          2

来自教育机构的朋友小思叹了口气说,“那城里一些家长呢?  

我邻居是开手机店的老板,挺挣钱的,没时间管孩子。 

他儿子栋栋上二年级了,一放学就帮他看店,零花钱倒是很多,也上了很多辅导班。 

他爸抱怨他虚荣,喜欢穿名牌,还偷钱买东西,还不认错。 

他揍了好多次栋栋不管用,让我帮着修理,怕人品出问题。” 

小思恰好提到了第二种思维:家长一心挣钱,只把教育外包给了学校。 

物质水准已经赶超欧美了,自己去国外旅行,买奢侈品都没问题,唯独思想停滞了。 

孩子缺乏心灵滋养,一旦品行有偏差,家长只会训斥责骂。 

这样的家长不差钱,缺的是思维能力,不知道家庭教育在孩子人格成长中有多重要,也意识不到精神贫瘠有多可怕。

                                                                       3

小思的老公老李,在国际教育行业工作,接触的是所谓中产和精英阶层家庭。 

老李反问,“让孩子出国都是高瞻远瞩吗? 

有位外资企业高管妈妈和我咨询,澳洲哪所高校最容易进。 

她提起上初中的儿子,很难沟通,成绩又差又叛逆,哪有资本在未来发展,只能曲线救国,到国外上个好大学。”

我仿佛看到焦灼的妈妈,像热锅上的蚂蚁在打转。

 她既深爱孩子,又在心里否认孩子,一味盯着缺陷,而没有把焦点放在根源:增加感情交流,去了解孩子,改善孩子心态。 

国内的确存在阶层固化的现状,有房有地位的家庭也很累,感觉孩子进不了名小学,就进不了名中学,挤不上好大学。

高级别的思维固化是:理解的“幸福”和“成功”定义太狭隘,也会滋生恐惧。

没有考到名校并不意味着,普通人没有发展空间,也不等同于不幸福。

耶鲁大学教授、经济学家陈志武说,很多国内培养的高材生,在专业上很突出,但思维方式非常偏执。 

我在和名校华人学生打交道过程中,发现他们分为大体两类:在同样优越的环境,有的人抱怨迷茫,也不去尝试,眼神里是很难看到幸福感的。 

而有的学生在不断积极探索,乐于分享,眼神是有神采的。 

如果家长一味盯着成绩和名校这条狭窄的路,而忽视了健全的人格、心理,孩子即使考上名校,也未必胜任未来的变化。 

只有家长把品格塑造放在第一位,孩子的心智才能健康发展。

                                                                    4

我们正在迈进什么样的时代?

今天的小学生,在他们的黄金年龄,即20年以后,需要具备哪些能力才能胜任未来的挑战,也有能力真正地去追求幸福和意义?

2016年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报告指出, 65%的小学生将在未来从事全新的职业。 

他们在学校里学的80%的知识将没有用处,机械的、操作的或纯知识甚至是逻辑类的工作正在被机器人取代。 

丹尼尔·平克在《全新思维》里提到,人类正在进入感性时代。 

农业时代,劳作要体力;工业时代,人是流水线上的一环。信息时代,注重左脑分析能力。 

而在感性时代,人真的有机会挖掘潜能,在机器无法取代的情感、创造类的工作中,将产生新的工作机会。

自我实现,不一定是功成名就,而是找到自己擅长的、感兴趣的、创造价值的结合点。 

按照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人类关于自我追求大体分成三个等级:生存、社交和自我实现。 

70、80后所受的教育,主要是学习知识和谋生。

而当我们集体迈入小康水准,物质层面实现自足,00后、10后的孩子得以真正有机会,去找到他的志趣,以及和幸福相连的意义感。 

哈佛大学的研究者布林说,他30年的研究以及超过12000篇论文显示,人做着热爱的事情,会深度沉浸,找到自我价值,创造力会爆发。 

有的家长连潜水教练这门职业都没有听说过,而我有的朋友辞去高校的工作,现在世界最美的海滩教授潜水,生活的也很幸福。 

学历是可以进修的,物质是可以创造的,而家长思维一旦狭隘了,孩子的损失是难以估量的。

家长能看到未来的变化和需求,去发展自己的心智,不断自成长,才是王道。

这样,成人才有能力去破除以上三种思维定式,在日常生活中了解孩子,启发孩子思考,补充学校教育的不足,因材施教,成为他的良师益友。 

一个有独立思考力、愿意去克服挑战的孩子,才可以胜任未来变幻莫测的变化,有终生的学习力,有能力获得属于他的幸福。

----------------------------------

作者:Melody曾婷,积极心理&思维教练,致力于亲子教育、情感咨询和自我成长领域。

帮助了几百位妈妈走出思维困境,构建更幸福的家庭,走向更蓬勃的人生。

30岁赴英进修;威斯敏斯特大学传播系硕士;CoRT(Cognitive Research Trust)系统思维训练认证讲师;

两次在TEDx演讲平台发表“女性成长思维”主题演讲;

微信公号“女性成长思维”。

文章发布于2000+在线平台,如人民日报夜读、读者、作家导刊、家庭、中国教育研究等。

一对一咨询Wechat:37035772。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原创|教育,比阶层固化更可怕的,是思维固化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nfbw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