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已经出版了二十二年的书籍,在同事的推荐下,才被我所看见,不是因为书本不好,也并非作者名气不高,实属是我阅读的经典太少。
好在,《饥饿的女儿》让我又知道了一位文学大家,她就是虹影。
据说虹影的诗很早就响彻诗坛,她的小说《饥饿的女儿》亦是被翻译成了三十多种语言,可她的作品我还是第一次接触,《饥饿的女儿》我也是第一次阅读,不敢妄加评判,却有许多自己的读后感想,若不记录下来,估计将会一夜无眠。
为了自己能睡个安稳觉而写下读后感,跟虹影笔下的“我”及其他人一样,皆因人性的自私,皆是“为了自我”。
这本像小说又像自传,像自传又像叙事,像叙事又像历史的书籍,似乎没有一个明确的时间先后顺序,也没有一个明确的主人公,开篇就写“我从不主动与人提起生日……”
19万字的叙述,尽管分了18个章节,每个章节里又有几个数字把文字分成了一些片段,让人读起来有一种跳跃感,一会儿是“我5岁时候的情形”,一会儿又是“母亲逃婚时的故事”。不像其它文学作品,可以从中摸出一个主线条,甚至每一个章节,都无法用一句话来概括。
似乎作者每隔一段时间就回忆起了曾经的某件事情、某个画面,从而写下了那一个章节,可每一个章节却叉密不可分、无法害割舍,这就组成了独特的《饥饿的女儿》。
从第一章第一段的文字读起,我就读出了压抑的、阴暗的、脏乱的氛围,哪怕全书出现了很多非常有特色的重庆方言,也无法冲淡这种基调。
母亲的逃婚,母亲的结婚,母亲的逃跑,母亲的再婚,母亲的出轨,养父的善良,生父的痴情,大姐的刚烈,二姐的阴柔,三哥的霸道,四姐的懦弱,五哥的沉默,加上“我”的秒密……
整本书没有宏大的故事结构,没有揪心的爱恨情仇。有的,是历史的印记,是生活的拮据,是语言的暴力,是人性的欲望。
文字赤裸裸地写了灾年重庆人吃人的现状,写了当时政府的谎言,写了战争年代生命如草莽!更是大胆地描写一个刚成年的少女对爱和性的渴望,将“我”和历史老师唯一一次性爱的过程描写得如同金瓶梅……
这样的描写手法,出自一个女性作家的笔下,我有理由相信,那是作者自己真实的感受,我更愿相信,只有经历过大苦难的女人,才能写出如此犀利而又温情的体验。
虹影在新版说明中说,这本《饥饿的女儿》是在2000年的时候,在国内出版了第一个版本,她完稿的时候是1996年,不知道在国内出版之前,是否已经在海外出版并占据了文坛一角。
依我当下的断,如果当时没有其它的支援,想第一时间在国内出版这样一本太过真实的纪实书籍,实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整本书都围绕着重庆,文字怎么也逃不过六号院子,那个时期的重庆,那个六号院子,在作者笔下清晰地出现在我的脑海里,似乎是我曾经旅游过的重庆洪涯洞。作者笔下的长江岸,犹如当下汉水边尚未开发的原始江边。那么真实、那么生动,那么有力地诱导我去想象。
虹影说这一本献给她母亲唐淑辉的书,实际上我读完后,认为这是献给如她母亲唐湖辉一样的女性,是献给那个时代所有女性的书,更应该是献给她自己的一本书。
正如她书中所写那样:那个特殊时期,饥饿的不仅仅只有她的母亲,她的姐妹和她自己,饥饿的还有她们的身体、她们的子宫。
我很敬佩虹影那么大胆地将自己的身世和过往,用文字真实地表露在世人面前,这太需要勇气!
她的这本《饥饿的女儿》,几乎是将她自已毫无保留地暴露在公众面前,她的灵魂、她的身体、她的欲望、她的思想……所有的一切,都暴露在读者眼里。
我是第一次读,尽管读得心里闷闷的、堵堵的不舒服,却是四个小时一口气读完的。她的家人或者她自己,可能会被这一本书所伤害!这太需要勇气!
她在书中写道:人一辈子,恐怕总会有某个目光和你过不去,对此,我可以装作不在乎。
虹影做到了不在乎,却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不在乎。
直实地表达自已,真实地书写现实,直实地记录生活,这需要勇气,更需要强大的内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