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方博弈,目的是为了迫使对方按自己的意愿进行合作,决策每走一步都要想好对方会怎么应对,考虑为了得到想要的结果,最初应该怎么办,这是“向前展望,向后推导”。
更高级更本质的做法是改变游戏的规则,每次行动后,留给对方的都是一个不一样的博弈局面,都是一个新游戏。
比如胆小鬼博弈,在一条笔直的公路上,甲乙两个人各自开一辆车相向而行,朝着对方撞过去,谁先打方向盘靠边,谁就输了,谁就是胆小鬼。
双方都想赢,也都不想死,转动方向盘是必然的,问题就在于谁先转。如果甲特别想赢,可以当着乙的面,把这辆车的方向盘卸掉,明确告诉对方,自己肯定不会转向的。
那么,两辆车会不会相撞就完全取决于对方,只要他不想死,他就只能转动方向盘。甲通过自己的行动改变了游戏规则,赢得了比赛。
本来游戏的规则是两个人都有选择,而甲把规则改成了只有乙能选择。失败还是死亡,乙必然不会选择死亡,就不得不接受失败的结果。
如果我们能够确定对手的底线,那么先发制人,先下手为强,造成既定事实,就能逼迫对手就范。
一对青年男女想结婚,但父母坚决反对,怎么办?他们可以强行结婚,使婚姻成为既成事实,甚至女方已经怀孕了。
面对这个既成事实,哪怕父母再不满意,他们的理性选择也只能是接受,而不是再去拆散这对夫妇。身边确实有这样的事情发生。
朝鲜核试验也是如此。与其事先请求允许,不如事后请求原谅。如果你算准自己做了这件事对方也没办法,那就应该直接做。
去年协调住房一事亦是如此,本来可以这样做,很多人也教我这么做,但自己想法天真,认为可以通过沟通协调办好,结果在推诿扯皮中不了了之,先下手的机会也错过了。
动作电影里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画面,两伙黑帮人正在谈生意,A老大提了个建议,B老大不同意,然后A突然拿枪指着B,B的手下马上行动,有5把枪指向了A。下一秒钟,从外面进来了20个A的人,拿枪指着B和B的手下。
一群人就这样静止了一阵,突然一个心理素质差的小弟手一抖走火了,立马导致一场枪战,所有人都死了,横七竖八的尸体躺了一片。目标没有实现,性命也搭进去了,这肯定不是他们想要的结果。
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非常类似,与这个悲惨的结果擦肩而过,苏联和美国互不退让,使危机不断升级,直至双方已有前线指挥官决定发射核武器对对方进行打击。
这与那个黑帮小弟的行为多么类似,只要核武器发射出去了,人类文明就终结在1962年了,多么可怕的结果,幸亏在关键时刻双方都冷静了下来。
古巴导弹危机最终还是和平解决了。苏联撤回了放在古巴的导弹,美国也撤回了放在土耳其和意大利的导弹。双方都坚持了原则,保全了颜面,都可以宣称对方再也不敢了。事实上,也确实真不敢了,真的太危险了。
这种博弈策略,就像双方都站在悬崖边上,你不服,我就把你再往前推一步。我推你的过程你也拉着我,要死一起死。我俩脚下的土质已经疏松了,再进一步两人都得摔下去,但是,接下来我们又往前走了一步。
你敢拆方向盘,我就敢加速,直到有一方让步为止。威胁层层加码比一步到位好,一上来就越过心理底线,会让人觉得你的威胁不可信,更何况有时候不试探就不知道对方的心理底线在哪里。
然而,这种边缘游戏很不好玩,危险实在太大。让对方先出手就已经错了,最好的办法是给对方一个威慑,让他根本不敢出手。
曾有台湾军事专家公然提议轰炸三峡大坝,还在电视节目中笑而谈之,金一南教授批评我方专家的一些回应,没有对这种言论和可能性进行反制,没有形成强大的威慑。
威慑有三个要素:实力、决心和让对手知道。第一,我有实力摧毁你,第二,我有决心摧毁你,第三,你得知道我有实力和决心摧毁你。
从博弈论的角度,威慑还有十分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双方都不想被摧毁,双方都得是充分理性的才行。
三峡大坝不是防住防不住的问题,也不是耐不耐炸的问题,而是绝对不允许对方有这种想法,更不允许对方这么去干。
不管导弹飞不飞的进来,炸不炸到大坝,我们要让对方知道,只要敢有这种攻击行为,都将迎接排山倒海的强力反击,使其面临灭顶之灾,不得不知难而退。
有能力,有决心,让对手知道,只要是一个理性人或理性群体,就不敢公然掏枪或叫板,因为他们知道,这样得不偿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