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蒙台梭利出生于一百多年前,但是蒙台梭利的教育法到了现在依然是非常先进的教育法。
在科学实验如此发达的今天,科学家们做各种实验和调查统计。最终绝大多数都证明了蒙台梭利思想的正确性。
以下资料来源:爱贝睿app
新生宝宝的脑重只占成年人的25%,但是,出生之后它疾速发展,3 岁时就达到 85%,5 岁是 95%。大脑发展可不光是重量上的变化,也不光是脑细胞数目的增加,最关键的是神经元之间的建立连接,这种连接又叫「突触」。
宝宝刚出生的时候,大脑里突触的数目非常少。在生命的第一年,在新鲜刺激的作用下,神经元以每秒 700~1000 个的惊人速度建立着新的连接,3 岁时连接的数目甚至超过了成年人。
后来呢,一旦某个突触成功参与某个大脑功能的运作,它就会受到强化;相反,没有用到的突触就会变弱,最终被剪裁掉。神经元连接和修剪的过程就是塑造孩子大脑的过程,后天的学习与经验对于这样的修剪过程非常重要,特别是孩子在 0~6 岁早期发育的时候。所以我们说,孩子的早期经验,他在幼年时期获得的教育,能影响一生。
这个实验结果很好的解释了蒙台梭利吸收性的心灵的理论。不同的是,蒙台梭利从实践中得出了这个结论,并应用到了实践中。比科学技术早了近百年。
《吸收性心智》是蒙台梭利思想的大成之作。其实孩子具有吸收性的心灵这个理论并不是在这本书中,首先提出来的。吸收性心智理论其实是贯穿于蒙台梭利所有的著作的。但是我觉得这一本书聚集了蒙台梭利所有的理论精华。如果想要了解蒙台梭利理论。这本书应该是最好的选择。
第一章,儿童在世界重建中的作用。
作者认为教育是重建世界的最好方法。
教育要发展儿童的潜能。
在一个人出生的时候,他的人格形成过程就开始了。所以教育应该在婴儿一出生就开始。
在婴儿出生的早期阶段,教育是指帮助婴儿发展他们与生俱来的精神力量。也就是说,我们不能用正统的说教方法进行教育。
儿童有一颗可以吸收知识的心灵,具有独自学习的能力。
教育要关注儿童的天性
作者认为教育并不是老师教了什么,它是人类自然进行发展的一个过程,他不是在教授过程中得来的,而是儿童通过环境获取经验而得来的,老师的任务不是讲课,而是要为儿童设置一种特殊的环境,为儿童准备和安排好一系列活的文化活动。
个体的活动就是刺激和促进发展的要素。
人类不只是在大学里获取知识,而是在一出生时就开始了学习的过程,特别是在出生后最初三年里,获取的知识最多最密集。
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应更多的去关注儿童,如果我们遵循了这条原则(教育要关注儿童的天性),儿童就不会是一种负担,他们会向我们展示出伟大和神奇,我们将发现我们面对的并不是需要帮助的人,也不再是等待着我们传授智慧的人,他们的成长将为我们的思想宝库提供许多珍贵的资料,他们凭借自己的天赋,不知疲倦的学习着,而且严格的遵守时间,最后长成宇宙中最为神奇的作品——人。
第二章 决定一生的教育。
教育应该贯穿于人的一生。
这一章作者简述了他们那个时代社会对学前教育的不重视。
作者认为,在适当的关注和关怀之下,儿童的内在力量会使他们自身不断坚强起来,精神更加充沛,心里也会更加平衡。我们要采取主动的措施,用科学的方式关心和呵护处于成长阶段的儿童,我们不仅要在物质上为他们提供帮助,保护他们的身体免受伤害,她要保护他们的内心世界,让他们的大脑和心灵得到健康的发展。
婴儿学会语言并不源于自己的母亲,而是从自己的自觉学习中获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