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文心》是一个偶然的机会,实际上现实中的偶然都隐藏在必然里。如果不是我现在热衷学写作,即便是和它相遇十次八次,我也不会对它留下印象,也不会读了又读。这就是必然中的偶然。
刚读这本书的两篇序言,我就已经被深深的吸引,对于初学写作的我无疑是一盏明灯。
文心,文之用心。
本书的作者是文学家、教育家和作家夏丏尊和叶圣陶。两位先生用故事体裁,把语文的知识全面的讲述给读者。
这绝对是一本工具书,但是和平时我们接触到的工具书不同,它不枯燥,容易接受和理解。学写作、学阅读的书我也接触了几本,有的洋洋洒洒一大本,内容杂而纷繁。读着容易疲劳而且晕头。但是这本书脉络清晰,写作知识和故事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容易消化吸收。
本书中的人物有三个主体,一个是乐华、大文等几个活泼聪明的初中学生,一个是孩子们的家长,还有一个就是王仰之先生为代表的教员们。书中时代背景是1931年至1934年。
这本书写成于1934年,促成写出本书原因是那个年代语文教学存在很多问题。于是两位先生合写了这本《文心》
针对那个年代写出的书,讲述的写作方法、文学知识适合现在的要求吗?我的回答是:能!
为什么有这么肯定的回答,下面就书中几处亮点进行解答。
1、对写作的认识
“作文是生活的一个项目,犹如吃饭、说话一样。作文是生活,而不是生活的点缀。”
我觉得这句话很有必要给现在的学生们贯彻一下。不至于这些孩子们到我们这个年纪还存在作文无用,写什么都求人的地步。让孩子们从小就树立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的理念。
能给学生教是好事,但是怎么教才能让孩子接受呢?
2、老师的教学方法很重要
整本书中都在围绕先生教,学生学。这种教不是填鸭式,也不是命令式,也不是任其自学式。而是将教学打成一片,师生亲切的合作达到教学的目的。
例如在讲到“题目与内容”章节时,王先生不停的发问、引导,让孩子们自己思考回答。通过这种一环扣一环的方法,学生不仅知道题目与内容的关系,进一步知道作文与生活的关系,以及平时习作对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性。
看似简单的一问一答,老师的提问却有很多技巧在里面,而且老师自己要有一定的学识,才能引导学生良性循环思考。
先生好的教学方法如果能有家长的辅助一定事半功倍。
3、耐心倾听的家长才是好家长
在本书中出场的家长主要是乐华的父亲枚叔。由于日军不断挑衅,造成时局震荡,枚叔失业,乐华辍学。
在乐华学习时,曾经当过教员的父亲对他的学习进行适时的引导,在乐华辍学要到铁工厂上班时,用耐心开导为他收干眼泪、树立信心。
整个过程没有训斥、没有打骂,也没有因失业对生活丧失信心的不闻不问,有的只是耐心。父亲给了乐华坚强的力量。
书中还提到慧修的父亲和慧修讨论新体诗的情节。父亲从对新体诗的不认可,到通过慧修把课堂上学到的新体诗知识的讲解,对新体诗产生的好奇。可见父女关系是平等的,以朋友的方式进行交流。
在这儿没有指责和说教,只有对孩子的认可,引导孩子提高自学的能力和习惯的养成。
4、全面的作文知识不会过时
本书32章,除了第一章叙述那个年代的课本不适合初中生学习以外,其它章节都是干货。内容包括字词、病句、修辞、写作手法等,把枯燥的知识与故事结合,每一个方法都是通过交谈、观察、引导等方法展现在大家面前,看故事的过程就吸收了知识。很容易让人接受。
正如书中关于“小说和叙事文”中写的那样,作者把知识像盐一样撒到文字里,通过读就能悟出来。
整本书不仅把丰富的语文知识和故事结合,还把思想品德教育贯穿全篇。不仅教育孩子做学问,还教育孩子做人。其中的教员和家长在这一方面都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因此,综上所述,这本书不仅适合过去的人读,现在的人读,还适合以后的人读。不仅适合学生读,还适合教师读、家长读。从中都会有收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