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培养学生双十习惯,实施习惯教育。
一是落实德育管理常规,做好日常系列德育工作;二是加强习惯培养德育课程化建设;三是用好大数据平台,推进双十习惯培养有效开展;四是践行问题化工作方式,依托行走习惯、倾听习惯等培养找准切入点,把双十习惯工作做实在。
2.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实施生命教育。
一是做好劳动教育,提升学生的生活能力;二是在综合实践活动及日常教育管理和各类专题教育活动中;三是做好学生季节性传染病防控工作,保证师生生命安全;四是做好对贫困生及特殊学生的关爱。
3.发挥主题活动育人,实施礼仪教育。
一是举办好系列节日活动,比如学习雷锋月做好文明礼貌月系列活动、四年级十岁成长礼。二是组织节日主题教育活动,比如,清明祭英烈、五一劳动节、母亲节、父亲节、入队仪式、六一儿童节、端午节、建队节、国庆节、中秋节等为契机做好系列活动。
4.激发学生的内动力,实施三自教育。
一是建设“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班级服务制度,培养学生的自我服务意识;二是通过主题班会、理念信念教育等激发学生的内动力,培养孩子的自律习惯。三是通过值班、班干部等的轮岗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
5.加强学生文化自信,实施理想信念教育。
一是利用主题班队会开展好法制教育、诚信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二是以清明祭英烈、儿童节、建党节、国庆节、中秋节等节日为契机,组织主题教育活动;三是利用升旗、入队等庄严神圣的仪式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引领和道德价值引领。
6.提升学生的生活能力,做好劳动教育。
一是组织好校内劳动教育。主要做好室内卫生区和室外卫生区,各班级制定卫生值日制度,分工安排好劳动任务;二是以《小学生生活必备技能手册》为抓手,联合家长做好生活技能的学习和评价活动;三是积极参与志愿者活动,培养学生的劳动服务意识。
7.优化学生成长平台,加强班级建设。
一是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实现“以品育品”;二是提升班级文化设计,实现文化育人;三是加强青年班主任培养,实现科学治班;四是把积极心理学融于班级建设中;构建良好班级关系体系。
8.全环境立德树人,建立协同育人机制。
一是发挥家委会和家庭教育指导师的作用,做好家长学校、家长开放日、家长志愿者、家庭会议、家风建设、全员家访、家长会、五老进校园等工作,实现家校社共育再创造新成绩;二是积极用好校园环境,实现以美育美,让校园里的每一堵墙,每一块草地乃至每一株花木都会“说话”,发挥它们的积极教育作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