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一章的核心是损与益的辩证,天下万物都是通过损益来达到一种平衡。而这一章,侧重是讲“损”,损之的目的是为了益之。古代智慧的君王,经常用“孤王”、“寡人”等称呼来自损,反而增加了民众对君王的好感。
损,其实和整理中的断舍离很相似,舍的背后其实也是另一种得。
我曾经是个购物欲极强的人,家里堆满了我买的无用、或者打折季、囤积的各种物品。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看了一本关于整理的书。在刚开始接触整理的时候,我曾经误以为整理就是收纳,也就是把物品分门别类地放进一个个统一的白色框子里,再把白色框子放进柜子或者抽屉里,贴好标签,就算完成了整理。为此,我购置了许多的收纳用品和柜子,用来摆放家里的物品。结果家里并没有因此变得整洁,反而更加“拥挤”。一方面收纳用品又占据了家里一部分空间,而因为收纳用品的使用,收纳用品里原本多余的空间也逐渐被新的物品填满。
其实整理的第一步,就是物品的筛选,也是物品的拥有者对自己物品断舍离的过程。在明白了这个道理后,我先把家里的物品进行了一个初步的筛选。将两年内未使用过,将来使用几率也不大的、破损变旧的、不适合当前时期自己的物品进行了断舍离后,我发现家里的收纳柜和收纳箱开始变得空荡荡,进一步就把收纳用品一并断舍离了。因为物品减少了,人的居住空间也显得大了,也不用花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去收拾复乱的物品。为此,我花在购物上的时间也逐渐减少,开始不再用物品来添补内心的空虚。而是把精力放在工作和学习提升上,因此也获得了更加真实、永恒的快乐。
损只是暂时的缺,得的却是长久的圆。当我们开始面对真实的自己,不为一时的损或益来评判现在所经历的事。而是抱着长远的心态去过这一生,暂时的缺也可能是长远的益,共勉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