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道德经》之四十八
【原文】
为 学 日 益 , 为 道 日 损 。
损 之 又 损 , 以 至 于 无 为 。
无 为 而 无 不 为 。
取 天 下 常 以 无 事 , 及 其 有 事 , 不 足 以 取 天 下 。
【大意解读】
为 学 日 益 , 为 道 日 损 。
做学问,每天都要有所增益,修道行,每天都要有所减损。
损 之 又 损 , 以 至 于 无 为 。
减损了再减损,一直达到没有什么可减损的,直至连减损的想法都没有了。
无 为 而 无 不 为 。
心里什么也没有了,就可以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了。
取 天 下 常 以 无 事 , 及 其 有 事 , 不 足 以 取 天 下 。
要拥有天下万事万物,永远不变的途径是先让心中什么事都没有,让心彻底清净下来;等到心上有了事不清净的时候,就不可能拥有天下万事万物了。
【读后略议】
如果说“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是修道的方法及过程,那么,“无为而无不为 ”则是成道后的自在状态。
无为,即是在无我状态下做一切事;无不为,即是在无我的状态下拒绝做一切事,做与不做唯顺乎自然之道,百姓之心,而没有自己的半点私意。
这是圣人的境界。一般人的境界则是只知万有,不知空无,即使在万有当中,也是只能容纳自己以为好的东西。
正因为人们放不下空不了这些“好的东西”,所以,就容纳不了自己以为不好的东西,更达不到圆融一切的境界。
取天下,是成为天下、就是天下、与天下一体的意思,而不是夺取天下。
有我,最多形式上主宰天下,无我,内心才能真正拥有天下。
品味《道德经》之四十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