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时,文学老师让我谈谈对《逍遥游》的看法。我生性逍遥,无拘无束,想要所做之事都是想做的事,我说就如背书一般,当时不想背,所以不背,等想背了,就一直背下去,冲撞了老师,却是真实想法。当时觉得,逍遥是种自由,跟着内心去做想做的事就是自由,现在看来难免狭隘了,心中还有区分,还有追逐。如果只从自己出发去思考问题,不是自由,而是自私。
毕业后我来到金华,好一段时间感到痛苦,但又似乎快乐,矛盾的心情始终伴随生活的我。不知什么才是正确的。看到别人都怎么样,我却不想一样,想有些新的创造。其实直到现在我还在思考。
我喜欢思考,喜欢追逐,爱折腾,一直都喜欢去看前人是怎么做、怎么思考的,也会亲近自然,去从自然中寻求答案。我看了佛家道家儒家的不同倡议,再结合自己的性格特点,慢慢去找自己的答案。
我们常说,儒家是粮,道家是药,饿了吃粮,病了喝药。的确是有这样的感觉的,从我自身感受来看,我觉得儒家是助推器,推着我走;道家是心理师,抚慰躁动的心。在焦虑的时候,看看道家文论,平静了;在松懈放纵时,看看儒家书,激动了。
其实生活不需要刻意追求,只用淡然处之,生下来就好好活着,有意外那就随遇而安。生老病死有时候是无力改变的,但在事情来临前,我们还可以珍惜眼前,所以,想打球的时候就打球,肚子饿了就吃饭,犯困了就睡会儿,该读书就读书,尽力而为,顺其自然,快乐生活每天,不给未来留遗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