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不多两个星期没有见到在学校读书的儿子了,他们是两周一次休假,目的是让老师喘口气,孩子们也把穿脏的衣服换洗一下,同时再给自己洗一个澡。
这是我大约的总结的高一的假期的意义,当然孩子们还会有一大堆的各科作业,需要他们在假期里完成。每次放假的时间并不长,大约两天左右,一般是周五的下午接,周日的下午再送回学校。时间很紧,孩子回到家,基本就是写写作业,搞一下个人卫生,其它富裕的时间几乎没有。
接到儿子之后,没有太多话,我们直奔老家,不想在路上耽误一点多余时间,以免太多准备不足,给下一次回到学校的学习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这一次我给儿子提了一个要求,由他自己准备回校的所有内务及学习物资。
以往都是我或者他妈妈给他整理衣物,以及一切的生活所需,猛然间让他自己来准备这些零零碎碎,他的反馈必然不是那么积极。
我很感谢儿子的班主任老师,他给孩子们灌输了一些拼搏的精神和意志,每次有家长参加的班会上,我都能感受到这份精神渗透在孩子们之间。
高考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场,孩子们只有赢了高考,才有可能在人生的下一阶段赢定人生。
很多军事战争题材的故事放映在荧屏里,这些影视故事里面塑造了很多“神”级的战斗英雄,因为太神了,所以被很多专家和学者批判。但是普通百姓和孩子们不管那些,他们只要好看,看着过瘾就可以。这一类的影片尽管是被批判着,因为有它大量的受众存在,它们不仅没有因为批判而改变,反而更加“神”剧。
儿子是“神剧”的拥戴者。
我拿战争给他举例:
两个部队,一个部队的内务很乱,每个士兵平时的生活物品都是乱扔乱放,集结号吹起来的时候,他们拖泥带水,缺枪少弹的集合起来,如果这个时候命令他们去打一场丈,他们能不能打赢,他们能不能有战斗力;另一个部队,每一个士兵内务整洁,生活战斗所需物资整齐有序,当集结号吹响,他们可以在第一时间带齐战斗所需的物资,这样的部队和前面那个部队比起来,将会是怎样一种力量的悬殊呢?
儿子很憎恨抗日剧里的“二狗子”,我提示他,那些二狗子打仗是不是就是我说的第一个部队的形象,儿子态度坚定的说“是!”。
“所以,他们很多时候就被战前准备充分的抗日武装打败了”
我故意把邋遢的形象和他憎恨的二狗子汉奸并合到一起,让他对这一款型的形象产生厌恶。
转而,
“你们班主任老师跟你们一再强调的,36班要有力量,要争夺学校的年级前列,如果你们班的孩子们内务混乱,孩子们返校丢三落四,是不是就和第一个部队那样混乱,就不存在战斗力,很容易被其它秩序更好的班级打败,你们班的年级前列目标还能不能实现?”
儿子若有所思的,又似乎有了一些明白,坚定的告诉我说:
“不能!”
当然,儿子所在的班级是一个他自以为优秀的,也是他感到荣誉的班级。经过我的分析,他已经自觉的想象到了他这一次放假的时候,匆忙中把作业落到教室,那是一个很严重的疏忽。
我能看到他额头渗出了一些小汗珠。
“儿子,之前都是爸爸妈妈帮你整理衣物,你还记不记得,每一次我们都是把你的衣物,包括小内裤都是整齐的叠在行李箱?”
“嗯!”
儿子有所悟的回应我说的话。
“那你看看你自己这一次整理的怎么样!”
我是看到他在整理行李箱的时候的状态,衣服袜子都是混乱的抓紧去,把箱子塞的满满的。
说完,我就离开,到别的房间收拾一些自己使用的工作的资料,故意给他留出了时间,也避免我在他面前他感觉到尴尬。
当我再回到他旁边的时候,他已经把行李箱打开,并且把最后一件衣服叠好,放进了箱子里,整齐程度一点不比我和他妈妈帮他处理的差。
“儿子,还有课本,学习用具,那可是你上战场的弹药枪支啊!”
“我知道,爸爸,都收拾好了!”
这个时候,儿子的情绪是坦然的,还有一种坚定的表情展露在脸上。
我想他应该是明白了一些道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