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现在团队中大多数的成员都是九五后的鲜肉和软萌妹子。
一开始我完全是战战兢兢。忐忑的心情在于,我一直是敬畏的,一是在很多领域里这些更年轻的群体很有自己的创造力;二是,我无比认可一个人的成熟与否,真的与年龄无关。
我现在部门下面有两个小组。两个主管,再之下分别有3-4个专员。每次开会的时候,听到每个人汇报自己的工作,那种没有经历过很多经验浸染的滑头,又试图表现出成熟有自己见解的刻意,常常让我跳神,想起当年的自己。
其实也就几年前而已,一种很奇妙的感觉,你能看穿那点浅浅的表象掩饰下,每个人流露出的对很多人事的懵懂、误解和焦虑。
这段时间,部门里有两个人要离职。大概都在这个公司待了一年半以上之久。我先找第一个人聊,是个很帅的男生,岗位是平面设计。
我问他,离职的原因。他跟我说,他学的是影视编导,其实更合适的领域应该是互联网、新媒体。但当时认为平面设计以及美陈的工作应该能带给自己很多创意的发想机会,就想尝试一下。于是这个阶段,该学的都学到了,也是时候转换跑道,去追求自己更想要发展的方向。
以及他很认真说了很多这个岗位这个部门带给他的成长,逻辑清晰,一条一条明显都经过自己的思考。
哪怕是客套也好,我知道自己没有挽留这个男生的必要。他能力不错,也很清楚自己该终止的时间,哪怕还没有找好下家,依他的能力应该能很快找到适合他的岗位和团队。
我唯一给他的建议,是一定要慎重挑选下一份工作,因为这是很重要的转折起跳。
选择对的行业很重要,它是发生兴趣的基础,第二才是具体岗位。至于工资高低,它重要但非必要条件,不要因为工资的些许之差去评估和进行选择。
以及更重要的,不要在三年内经历三份工作,经历多轮跳槽。因为每跳一下就会对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带来一重更大的阻力。
❀❀❀
第二个是个女生。她工作了两年多。在这个公司一年多之前的半年她有另一份同等岗位专员的经历。
她整体的状态要显得比第一个男生成熟,我说的是外在表现以及女生本身特有的爱操心、早熟等等。
她计划今年内就会结婚,婚后就打算要小孩。这是工作了两三年阶段,又进入恋爱稳定期的女生很普遍的计划性规律。
可是她眼下的状态非常不好。大概去年底,她刚升为部门主管。但由于专员岗一直缺编。她就一直带着一个完全没有经验的专员共同承担很多琐碎工作。
没有多少主管管理和带团队经验,也缺乏一些拿得出手的作品,如果说优点,就是她细心,有责任心,对公司目前的作业流程也已经熟悉掌握。
她离职的想法反反复复,很多时候工作一多,难题一来,不干了的想法就会冒出来。上个周五她在某种压力爆棚,情绪不好的状态下又写了辞呈。
坦白说,对于她,我要表达的千言万语。
一是,我看到了几年前自己的影子。很理解在工作了两年多的一个节点里,一个人会产生的异动之心,熟悉了基础的作业流程,却又很难有基础工作之外的突破,找不到方法和方向,就想转换跑道。
二是,她在公司工作了一年多,其中一年基本上处于处理某些项目边角的工作,未进入过核心,之后半年作为主管,除了工作细枝末节多了之外,她还一直未抓到过主线,也没能理清楚工作头绪。
三是,很多难题,她遇到本能就想要躲。而认为是别人的问题,是她无力改变的现状。其实不愿承认的是自己能力的局限和用更好方式处理某些事务的经验。
庆幸是,她很清楚自己目前存在的问题,也很不喜欢自己应付工作的状态。可是,就偏偏无法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很多工作上的任务和压力一旦抛过来,她本能就会觉得自己分分钟钟都呆不下去。
我找她深入聊了两次话。我知道正在经历,即将经历这种阶段的纠结痛苦和迷茫。一颗心都是焦灼的,即便知道大家讲的都有道理,可是因为没有足够历练的滋养,很容易就着火。
我跟她说,离开一份工作的想法是到了一定阶段自然而然的信号,就像身体会有个预警机制,提醒自己阶段饱和是时候改变了。
但是,这份改变一定有前提,你需要去想自己离开和获得更好起跳资格的资本,有多少把握获得你内心上更向往的那份新领域的挑战。
如果没有,要懂得给自己一些时间准备,该报的课程去报,该学的知识补充起来。没有拿得出手的作品那就重新设定自己的起跑线,等自己的准备达到了一种能令自己情绪相对平和的状态再去决定是否转换新跑道。
给自己一点独处的时间,冷静下来好好想想,自己今后想往哪里走。短时间内也许很难想清楚,那就一点一点写下来,给自己长一点的五年规划,短一点的一年目标。
去做目标分解,写下自己每个阶段达成的愿望清单,一项项去挑战,完成一项就勾选一项。
以及重要的,不要轻易就提离职,就像恋爱不能常常将分手挂嘴边一样,异动之心久了,不仅当下的生活无法过好,而且会绵延更长期的一份动荡。
❀❀❀
说说我自己。应该说焦虑伴随了我相当长一段时间。
也是到了这个过程中的某一刻,我忽然才领悟过来,每个人的20岁到30岁之间,长到看不到尽头的慌张,短到不过须臾的茫然,每个人在每两年每三年每五年都有那个阶段的成长难题,焦虑不可避免。
现在我们提起十年,觉得它是一个很漫长的时间轴概念,可是当你回头看,也就是历史的一个点而已。这是很长一个阶段,时间带给我的恐慌来源。让我越发想要透过不断流逝的流沙,在掌心之间留下点什么。
十年很短。这个过程如果走得好,30岁的道路相对顺遂一些,这个阶段如果走得不好,后面就会带来一些坎坷,或者干脆就臣服于生活对自己的种种安排,而根本没有资格说“不”。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慌,除了那份想不清楚自己要什么的最初始的苍白,更令自己害怕的,是想清楚了要什么,却发现自己够不到。
我所在的公司是一家经历了十余年发展的跨国公司,里面有很多老员工。这个阶段,有一些在这个公司待了七八年、十余年之久的“老人”即将要离开。
两个都已经是中高层管理。其中之一是Liana姐,每次我看到她额头靠后的发际线和不再浓密的秀发,就常常在心里暗自感慨这双时间的魔手。
另一个是VIKI,他是个很帅的人,说话带着一股刻意的气势,但你能感觉到气势之外那种壮志未酬的尴尬,每次我盯着他一边的耳钉,就想也许他本不属于这里。
他们都跟我说,在这里待得太久了,从一毕业就来了,过程中不是没有想过离开,但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又留下。
两个三十五岁到四十岁之间的人,这种时候转换跑道。有一些时刻,我会突然这样庆幸对于那句“人生永远没有太晚的开始”的理解。
25岁想清楚自己要什么,也许并非真的想清楚,一个人的经历、经验和见解都不是一个短时间能完美匹配的人生函数值,很多人都是走到了30岁的关口,在经历很多的遗憾和失误之后,才恍然自己错过了哪些,想要抓住哪些。
所以,当我看到两种不同年龄阶层的异动,我会羡慕20多岁的他们,还可以在自己人生的画布上涂画上很多色彩,也会感慨年近40岁的他们,还有踏出自己内心舒适区关键一步的勇气。
我会忽然庆幸30岁之前伴随自己很长时间的那份焦虑,是这份惴惴不安才得以让自己学会除了挣扎之外的一丁点摆脱“不想要的生活”的思考和能力。好在是在30岁时候想清楚,而非晚了五年或十年。
我不能说我现在的工作和生活是圆满的,也还没资格说,但这个阶段是我心甘情愿主动选择的。我没有了面对复杂人际关系的恐惧,也没有了应对无法胜任的工作任务的焦虑,但一定有很多我不愿意面对的琐碎,它们耗费了我的时间,也消耗了我宝贵的精力,可是因为这份心甘情愿让我充盈了很多轻快的成分。
我会这样想,人生总有一些时间是注定要支付给一些无意义的人生事务上,工作说到最后,它也不过是自己立于这个俗世之间的一份对外的身份辨识。
也许它当下很重要,但可能到最后什么也不是。没必要那么较真,但有必要探索,探索才是让人生变得有趣的主要线索。
当你带着这份猎奇和满足求知欲的心态去深入其中,你会发现当工作变成对生活的补充,对自己整个人生见识的补充,那过程要承受的委屈和辛苦,就会变成另一种心甘情愿领受的滋味。
以及,因为这一层认知,而不会再去介意自己在20多岁的时候焦虑惶惶不知所终,30多岁打乱了一手好牌,将近40岁才要重新开始。
怕什么,走好走坏,走顺走曲折,这些都是探索人生过程的一部分。
我觉得人生还有趣的一件事,是当自己不小心打翻了一个瓶子,而你不知道里面会跑出苦,跑出甜,跑出辛酸,还是跑出热辣。
你就那样定定地看着,看着,然后充满好奇,最后尝了一口,说一句,“我终于知道了这个味道”,是否感慨一句“真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不逃避,不排斥,不皱眉了,而能够平静地尝尝滋味,然后嘴角向上一弯,发现生活终于有那么一点像潘多拉的宝盒了。
我还走在这条路上。所以,我期待这条路上的人儿越来越多。不管是20多岁的你,30多岁的你,还是将近40岁的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