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心理读书
对话录:“权威”不是拿来唬人的

对话录:“权威”不是拿来唬人的

作者: 老李的理性批判 | 来源:发表于2023-06-20 06:00 被阅读0次

讲道理而且能将道理讲清楚的“权威”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权威”;即使是真正意义上的“权威”,但他的观点和思想都会是有条件限制的,有可以被“反驳”的地方,以及有发展的空间。

问:这些天,我们聊了聊一些思维误区,以及应对这些思维误区的一些方法:以理性交流走出“信息茧房”;以“科学归纳法”来消解“以偏概全”;用“时间”来消除“锚定效应”;以“宽容”来化解“人身攻击”;用“我思”来对“从众心理”说不!

今天,我们聊一聊思维中的“诉诸权威””的误区。“诉诸权威”是什么?它为什么会发生?

答:“诉诸权威”是指在思考和决策过程中,人们过度依赖权威人物、专家或者传统观点,将其作为判断和决策的依据,而忽视了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

这种思维误区发生的原因有多方面的影响因素。首先,人们在面对复杂问题和不确定性时,往往希望找到权威的指导和确定性的答案,以减轻不确定带来的焦虑和压力。此时,他们倾向于相信权威人物或者专家的观点,并将其视为真理,从而产生了对权威的过度依赖。

其次,社会和文化环境中的权威性也会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某些社会和文化背景中,对权威的尊重和遵循被视为一种传统习俗或者价值观念,人们被教育和社会化成相信权威观点的正确性。

此外,信息过载和时间压力也使得人们倾向于寻找简单、快速的决策方式。在面对大量信息和复杂的问题时,诉诸权威可以节省时间和精力,因为权威的观点被认为是已经经过验证和权威认可的。

然而,诉诸权威的思维方式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权威人物或者专家也可能存在错误或者有偏见,他们的观点并不一定是绝对正确的。如果人们过度依赖权威,就会忽视其他可能的观点和证据,导致信息的局限性和偏见的出现。其次,随着社会和科学的不断发展,新的知识和观点可能与传统的权威观点存在冲突,人们如果仍然固守权威,就会错过更新和进步的机会。

为了避免“诉诸权威”的思维误区,我们应该鼓励自己进行独立思考和判断。这意味着我们需要积极获取和分析不同的观点和证据,运用批判性思维来评估它们的可靠性和合理性。同时,我们应该培养自己的知识和信息素养,提升自己的判断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不盲目地接受权威的言论和观点,而是根据自己的理性和判断来做出决策。

问:在现实生活中,在许多情况下,人们往往并不清楚或了解“权威”的观点或思想的实质是什么,甚至不知道其具体内容有什么,只是用“权威”的名言名句或语录来为自己的观点找理由,这种“诉诸权威”的做法尤其要注意。

答:您提到的情况是确实存在的,人们有时候可能只是基于权威的名声或地位,而没有深入了解其观点或思想的实质内容。这种表面的“诉诸权威”做法确实是一种思维误区,因为它忽略了对观点本身的理性评估和批判。

重要的是,我们不应仅仅凭借某个人的权威地位或名声来确定观点的正确性。而是应该通过深入研究和理解相关问题,评估观点的合理性和可靠性。这包括阅读相关的文献、研究报告,寻求多个权威人士的观点,并进行逻辑推理和批判性思考。

我们应该始终保持对知识的渴望和探索精神,不仅仅依赖权威的声音,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取和理解知识。这样,我们就能够更好地辨别和评估观点,避免仅仅依赖权威的名言或语录来为自己的观点找到理由。

问:讲道理而且能将道理讲清楚的“权威”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权威”;即使是真正意义上的“权威”,但他的观点和思想都会是有条件限制的,有可以被“反驳”的地方,以及有发展的空间。

答:您说得非常正确。真正意义上的权威是那些能够以合理和清晰的方式讲述道理,并具备充分的知识、经验和专业背景的人。他们的观点和思想也应该是开放的,能够被批判和挑战,并且有进一步发展和演进的可能性。

即使是权威人士,他们的观点也可能存在条件限制和局限性。没有人是完全无误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局限性和认知偏差。因此,我们应该持有开放的思维态度,不将权威视为不可置疑的绝对真理,而是以批判性的眼光去评估和理解他们的观点。

重要的是,我们要通过对知识的积累和批判性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并在合适的情况下对权威的观点进行质疑和辩论。这样才能真正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并为个人和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所以,我们不应该被权威所唬住,而是应该保持独立的思考和批判的态度。

问:是的,我们不应该被权威所唬住,更不能拿权威的只言片语去唬人。

答:非常赞同您的观点!我们应该保持对权威观点的审慎和批判,不盲目追随权威的言论,更不应该利用权威的名义和只言片语来唬人或欺骗他人。

在思维中,我们应该坚持理性和逻辑,通过积累知识、进行独立思考和辩证分析,形成自己的观点和判断。同时,我们也要尊重他人的观点,愿意接受和倾听不同的意见,并通过理性的讨论和交流来推动思想的进步和共同的认识。

记住,真正的智慧不在于盲从权威,而是在于培养自己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通过坚持理性和开放的态度,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思维误区,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并做出明智的决策和判断。

相关文章

  • 改变生命方式,人类社会的跨越式突破

    王建平:每日一文:《感知论第六部》(感知对话录、50) 生存者: “不要命了”,这是吓唬人的话,哪知道你真的让人“...

  • 学习质疑04 | 让对话进行下去

    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几种对话进行不下去的情况。 与权威者对话 当对话的一方为权威者的时候,对话很容易变成权威...

  • 书籍推荐一一《传习录》

    《传习录》是由王阳明的弟子记录的语录、书信、对话合成的一部经典,也是被公认为:“最权威,最可靠的板本”。整本书主要...

  • 前文所记——三毛

    外人所述的什么世外桃源,诗和远方,都是拿来唬人的嘛,生活怎会少了烟火气呢,有愠怒,有羞怯,有trouble,有ma...

  • 唬人

    谁能想到短短的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他就从一个小小的办事员直接变成了此城的最高领导。 虽然职务的实际权势没有多少。 但...

  • 2018 11月读书笔记之一:启示录

    2018 11月读书笔记之一:启示录 这是一本讲产品的书,书名启示录听起来有点唬人,是翻译团体票选出来的名字。原书...

  • 拿好幸福的指南针

    作者: 崔红玲 房子是拿来住的 不是拿来炒的 亲人是拿来爱的 不是拿来用的 幸福是拿来品的 不是拿来晒的 有的人坐...

  • 我把大山最好的馈赠装进了瓶子里

    小时候,书包是拿来背的,不是拿来推的 小时候,弹弓是拿来打鸟的,不是拿来摆放的 小时候,野果子是拿来吃的,不是拿来...

  • 孩子的社会能力培养

    目 录 引言:我的读后感 一、教会孩子怎么做,而不是替他做 二、对话范例1:关于打人 三、对话范例2:关于捉弄人 ...

  • 读《相遇Kent Beck,对话语思录》有感

    读《相遇Kent Beck,对话语思录》有感今天读了公众号推送的一篇文章,《相遇Kent Beck,对话语思录》,...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对话录:“权威”不是拿来唬人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ocey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