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创新者的窘境~闪存和价值网络~06

创新者的窘境~闪存和价值网络~06

作者: Carreybook | 来源:发表于2021-04-02 23:30 被阅读0次

      作者在本节继续讲述硬盘行业(扩大到现在来看的话就是存储行业)遇到闪存产品诞生并初步冲击市场的时候,各大传统硬盘大厂对此做出的反应,虽然他们这次选择了加入,入股或者合作的方式,但这种创新似乎并没有改变自身,他们还是继续老业务为主,在闪存还没有引爆市场前,看到没什么大起色就选择了退出(期初成本昂贵),错失良机呀。

    当前,随着闪存的出现,价值网络框架的预测能力也在经受考验。闪存是一种将数据存储在硅存储芯片上的固态半导体技术。不同于传统的动态随机存储(DRAM)技术,闪存的芯片甚至在断电的情况下还能保存数据。闪存是一种破坏性技术,闪存芯片的耗电量不到相同容量的硬盘的5%。而且,由于没有移动部件,闪存的耐用性要比硬盘存储器好得多。当然闪存芯片也存在一些不足,闪存的单位容量成本是硬盘存储器的5倍至50倍(具体成本取决于存储量),而且闪存芯片在数据写入方面的耐用性不足,它们只能重写10万次左右,而硬盘可以重写数百万次。(除了成本昂贵,其他都不是问题,只要降成本就有机会颠覆行业呀)

    闪存最初是应用在与计算机相差甚远的价值网络内。闪存被用于诸如便携式电话、心脏监护装置、调制解调器和工业用机器人等器械上,每一个器械内都安装有独立包装的闪存芯片。相对于这些市场的使用要求,硬盘的体积过大、过于脆弱,且耗电过多。到1994年,独立包装的闪存芯片在这些应用领域[用行业术语说,这叫“座式闪存”的使用,为该行业带来了13亿美元的收入,而在1987年该行业的收入还是零。(细分市场也能快速做大规模呀)

    20世纪90年代初,闪存制造商生产出了一种新的产品,叫闪存卡。这是一种信用卡大小的装置,上面安装了多个相互连接的闪存芯片,由控制器电路统一进行操控。闪存卡上的芯片由应用于硬盘的同一种控制电路来控制,这种控制电路即SCSI(嵌入式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这一简写法由苹果公司率先提出),这意味着,从理论上说,闪存卡可以像硬盘一样用于大容量存储。闪存卡市场的规模从1993年的4 500万美元发展到1994年的8 000万美元,而且有分析人士预计,到1996年,其市场规模将扩大到2.3亿美元。(到现在,U盘已经几乎人人都有啦,市场规模巨大)

    闪存卡是否将侵入硬盘制造商的核心市场,并取代磁存储器呢?如果这种情况真的发生,等待硬盘制造商的将是什么命运?它们是否能够抓住这一轮的新技术浪潮,并继续保持市场领先地位?或者将因此被淘汰出局呢?

    在这方面,闪存涉及与硬盘制造商的核心能力(磁学和机械学)截然不同的电子元件技术。但昆腾公司、希捷公司和西部数据公司等都将越来越智能化的控制电路和高速缓冲存储器,安装到它们生产的硬盘中,并从中积累了非常丰富的、有关客户定制集成电路设计方面的专业知识。与ASIC(专用集成电路)行业大多数企业的做法一样,这些公司的控制器芯片是由独立的第三方制造商制造的,这些控制器芯片制造商都拥有相当强的绝对无尘室半导体加工能力。(最早的技术其实也是大厂们搞出来的,没想到最后被外人发扬光大。。。)

    当前每一家领先的硬盘制造商的发展都是沿同一轨迹设计硬盘,向独立供应商采购元件,在自己的厂房或是由合同商进行装配,然后再销售产品。闪存卡行业也是一样。闪存卡制造商会设计闪存卡,然后采购闪存芯片元件;它们会设计并制造一个接口电路(例如嵌入式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来控制磁动器与计算机设备之间的相互作用;它们在公司内部进行装配,或通过合同商装配产品,然后再将产品销售出去。

    换言之,闪存的诞生,实际上是建立在许多硬盘制造商已经开发出来的重要组件基础之上的。因此,根据能力观点,我们认为,在将闪存存储技术推向市场的过程中,硬盘的制造商可能不会遭遇惨败。更具体地说,这一观点预计,那些拥有最丰富的集成电路设计经验的企业(如昆腾公司、希捷公司和西部数据公司),将按部就班地将闪存产品推向市场,而其他一直将电子元件电路设计业务外包出去的企业,则可能会面临更大的挑战。(暂时相对安全,因为这次大厂们还是有技术储备的)

    到目前为止,情况的确如此。希捷公司通过收购Sundisk公司25%的股权,于1993年进入闪存市场。希捷公司和SunDisk公司合作设计芯片和闪存卡,芯片由三菱公司负责生产,闪存卡由一家叫做安南(Anam)的韩国制造商负责装配,希捷公司自己负责闪存卡的销售。昆腾公司则与另一个合作伙伴超捷公司(Silicon Storage Technology)一起进入闪存市场,超捷公司负责芯片设计,然后由合同商负责芯片的生产和装配。(这个方法挺好,有效控制了风险)

    价值网络框架认为,像希捷公司和昆腾公司这样的企业,即便它们具备开发闪存产品的技术能力,但是它们是否会投入资源和管理人才,来构建它们在这项技术市场上的优势地位,这仍将取决于闪存最初在这些企业价值网络(具体指能够实现赢利的价值网络)内的价值和地位。(第一步的技术合作判断正确了,但管理和商业战略方面大厂还是失误啦)

    截至1996年,闪存存储器还只能够用于与传统硬盘制造商不同的价值网络内。这在图2.8中得到了印证。图2.8描绘了1992年至1995年每年推出的闪存卡的平均容量,并将其与2.5英寸和1.8英寸硬盘的容量,以及笔记本电脑市场所需求的容量进行对比。即使耐用性好、能耗低,闪存卡的容量仍不足以使它成为笔记本电脑市场上的主要大容量存储设备。而且,即便能够满足便携式计算机市场的低端需求(1995年约为350MB),闪存卡的售价也过高,大多数闪存单位容量的成本可比硬盘存储器高出50倍。闪存的低能耗和耐用性显然没有任何价值,而且在台式计算机市场也无法享受溢价。换句话说,目前在昆腾和希捷等公司能够实现赢利的市场,闪存还没有一展身手的空间。(暂时性的格局)

    因此,由于当前闪存卡的应用市场与昆腾公司和希捷公司的主要市场截然不同(主要是掌上电脑、电子书写板、现金出纳机、电子照相机等),价值网络框架预计,像昆腾和希捷这样的公司不太可能在闪存存储器市场取得领先地位。这并不是因为这项技术太过复杂,也不是因为它们的组织结构妨碍了技术的有效开发,而是因为,它们将把更多的资源用于争夺和维护在当前能够实现赢利的主流硬盘价值网络内的大量业务。(战略局限性,很难放弃短期利益哈)

    确实,闪存卡领先生产企业的一位市场总监注意到:“我们发现,随着硬盘制造商将硬盘发展到千兆字节阶段,它们的成本在低容量市场已不再具有竞争力。因此,硬盘制造商将退出10MB至40MB的硬盘市场,从而为闪存进入这一市场创造了一个空间。”(居然是这种方式,等来了市场空间,讽刺呀)

    硬盘制造商创建闪存卡业务的努力实际上遭遇了失败。到1995年,昆腾公司和希捷公司都没能在闪存卡市场获得哪怕是1%的市场份额。两家公司后来都总结说,闪存卡带来的发展机遇并没有那么大。它们于同年双双退出了闪存卡市场。希捷公司保留了它在Sundisk公司(后来更名为SanDisk)的少数股权,但正如我们即将探讨的那样,这一战略也并非应对破坏性技术的有效方式。(哎,事后看,这就是白白自己葬送了机会,没有长期商业视角的战略)

    在那些颠覆或重新定义了已有技术轨线的发展水平、速度和方向的创新中——从本质上说通常是没有涉及太多新技术的新产品结构创新——新兴企业相对于成熟企业,更具有冲击者的优势,因为这些技术在成熟价值网络内不会创造任何价值。成熟企业能够引领这些技术的商业化进程的唯一方式,就是进入这些技术能够创造价值的价值网络。正如理查德·泰德罗(Richard Tedlow)在他讲述美国零售史(超市和折扣零售在破坏性技术的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的专著中所提到的那样:“成熟企业面临的最大障碍就是它们缺乏这么做的意愿。”(这句话经典,愿意不愿意,这里面阻力重重呀)

    在这些案例中,尽管“冲击者的优势”与破坏性技术变革有关,但冲击者的优势的本质在于,相对于成熟企业,新兴企业能够轻易地做出判断,灵活地制订战略计划来冲击成熟价值网络,并发展新兴市场应用领域或新的价值网络。因此,这一问题的核心可能还是,相对于新兴企业,成功的成熟企业在改变战略和成本结构方面(而非技术)具备多大的灵活性。(电动车三傻目前对大众丰田他们的比较优势,也就是如此)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创新者的窘境~闪存和价值网络~06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odck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