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许多来到丽江的中外游客,都会买上一幅这样的东巴文字作为收藏——古老的象形文字,印在绢布上、T恤上、背包上、小饰品上,显得有趣而神秘。
一个个东巴文字,就仿佛是自然造化,借纳西人的双手,所成就的最和谐、美妙的存在之物,让人想要探寻:这些简单生动的字画背后的历史、含义,以及丰富多彩的纳西世界。
东巴文字,是由纳西人所创制的一种象形文字。在国内学术界,又被称为:东巴文、东巴象形文或“纳西象形文”。而在国外,则多被称为“纳西象形文”。
据不完全统计,这种图画象形文字,大约有3000多个单字。从文字形态而言,它代表了比图画文字晚、但又比像甲骨文这样典型的形意文字又早的一个人类文字发展史阶段。
它是当今:“世界上唯一活着的象形文字”。因其至今尚有纳西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东巴祭司能识读,并且还在民间使用着。
与之相比,现在,世界各地发现的象形文,因为没有传人,也没有再在生活中使用,都已湮没在时代的风雨烟尘中,成为“死文字”,而需要一代代学人,费尽心力去破译。
纳西族象形文字的主要使用者和传播者是东巴,因而,约定俗成地称其为东巴文。
东巴,是纳西语的音译,纳西语意为“智者”、“上师”、“大师”——是纳西族原始宗教东巴教中的经师或祭司的统称。
东巴,掌握着原始象形文字的书写和念唱。在纳西族的世俗生活中,他们扮演着一个“智者”的角色,因而也是以东巴文字为基础的东巴文化的最主要掌握者、传播者。
除此之外,东巴,还掌握着写经、唱经、雕刻、主持法事等技能,传承着丰富的东巴文化。
东巴,也是集:巫医学、艺匠,于一身的纳西早期知识分子 。
在某种程度上,一个东巴,如同构筑了一座闪烁着奇光异彩的艺术之宫,而这座宫殿的基材,依然是象形文字。
东巴,所著录的东巴经,也成为东巴文字流传至今的最主要载体。
东巴文字,取材于自然万物,蕴含着原始质朴的生命力。我们看到的它,既没有固定的体式、也没有既定的形状,那么它真的没有规律可循吗?纳西人和东巴们,又是怎样创造和书写它们的呢?
东巴象形文字的造字方法,大体可以分为:象形、指事、会意、假借和形声五类。
从性质上看,它是一种兼备表意和表音成分的文字;由象形符号、表音符号和附加符号构成,并以象形符号为主。
它们一个个停留在纸上,以形象直观的视觉图像,传达信息。这,也是我们看到的绝大多数东巴文字,都能“依形会意”的原因。
纳西族图画象形文字,由于处于:图画文字,向象形文字过渡的阶段。因此,很多文字的象征涵义相当直观而丰富。
东巴象形文字的象形符号,又分为:单体符号和合体符号两种,有的象形字,图画性非常突出。
如东巴经中有不少用来表示动物的文字,常常就以动物整体的形象出现。
从整体上看,东巴象形文字,也有一个动态变化的趋势,即:由繁到简。
比如:表示动物的文字中,有的是早期以动物的整体形象来表示;到后来,又有以动物的头部,代表动物全身的较为简化的东巴文字出现。
这时,指事、会意等字符的读音、意义和形体,已开始基本固定,并同纳西语中的具体词语,有了大体固定的联系。
形声和假借的表音符号的大量运用,也让东巴文与原始记事的图画字有了重大的区别。因此,从文字形态看,纳西象形文,是一种:正从图画字,向象形字过渡的文字。在文字发展史上,代表一个特殊的阶段。
中国西南滇西北的纳西族,可以说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最早用图画象形文字书写自己人生旅程和心路的民族。
数以万卷,飘零在茫茫红尘中的图画文字经典——东巴古籍,不仅铭刻了他们与大自然和精灵世界的对话,也记录了他们在漫漫世路上的生死歌哭、悲欢哀乐。
万卷秘籍,是宗教的圣典,也是一座绮丽的艺术之殿,精神之苑。因此,“纳西古王国”又有“象形文古国”之称。
文字,反映着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
处于:从图画文字,向象形文字阶段过渡的东巴文,尤其直观地反映了纳西人对于世界、对于自身最本初的认识,蕴藏着纳西人独特的伦理观念、审美意识和宗教信念。
一些看似简单、有趣的象形文字,折射出的:恰是一个丰富多彩的纳西世界。
一、东巴象形文中的民俗事象象征:
以局部象征整体——在东巴象形文的造字方法中,非常突出和普遍的一个特点,是:以局部象征全体。
这一点,比较突出地反映在:表示生物,特别是动物的象形字上。
因此,在反映放牧、狩猎等习俗的东巴经中,就常常见到这种文字形态。
这也是东巴象形文,从图画文字向象形文字过渡的一个特征。如老虎写作
二、东巴象形文的审美象征:
从古汉字和东巴象形文中,还可以看出:不同民族的审美观,在文字上的反映。
如“美”字,《说文》中说:“甘也,从羊大。”徐铉曰:“羊大则美。”段玉裁曰:“羊大则肥美。”“羊大”之所以为“美”,则由于其好吃之故:“美,甘也。从羊从大。羊在六畜,主给膳也。”
美学家李泽厚,有独到的猜测,认为:“很可能‘美’原来是冠戴羊形或羊头装饰的大人。‘美’字,就是这种动物扮演或图腾巫术在文字上的表现。
三、东巴象形文中的宗教象征意义:
东巴象形文,是纳西族东巴教的载体。因此,文字本身,就有很丰富的纳西传统宗教的象征意义。
如:象形文的“黑”、“白”两个字符,就突出地反映了东巴教中的“黑白”二元对立观念。
而这黑白的观念,又与日月星辰密切相关。
如:以白天、太阳和月亮代表光明,生发于日月星辰崇拜的“白”象征善和吉祥的事物;以黑夜代表黑暗,萌生于憎惧黑暗心理的“黑”象征邪恶和不洁的东西。
四、象形文与肇源于宗教的伦理观念:
类比联想,也是东巴象形文中,反映出来的一个特点。
五、神灵、精灵的象征体:
从东巴教的神祇谱系中,可以看出:一些比较古老的神祇,是不具人形的,尚未进入与人同形、同性格的人格化阶段。它是以相关的象征物来象征的。而这种现象,也反映在东巴象形文上。
(读书笔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