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巴文字是一种兼表意和表音成分的图画象形文字,字形原始,属于文字起源的早期形态,学术研究价值颇高,被誉为文字的“活化石”,至今仍广泛使用于丽江。
东巴文历史悠久,起源于纳西族的宗教典籍兼百科全书《东巴经》。据《东巴经》记载,纳西族与其他民族一起跋山涉水去天神处学习文字,纳西族将文字记录于石木之上,其他民族记录于兽皮之上。结果返回途中,饥饿难耐,其他族人将记录有文字的兽皮煮熟食之,而纳西族则忍住饥饿,最终将文字带回。
由于东巴文字是用原始图画象形文字书写的,一般人不易释读,因此,在普通人眼里一直被视为“天书”。
风之舞摄影 风之舞摄影不过,从这些原始图画象形文字中,人们也能或多或少会出点意思,倘若想学懂弄通,恐怕就非得下一番苦功夫不可。
有趣的是,在丽江的街头巷尾,随处可见大小店铺的招牌上都对应有东巴文字,让人们在一笔一划间,加深了对纳西族千百年历史兴衰的了解,也领略到这多彩的纳西世界。
2003年,“纳西族东巴古籍文献”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记忆名录”,并进行数码记录。
风之舞摄影这里不得不提一下用于抄写东巴经书的纸张——东巴纸。因为,纳西族悠久的文化历史,世界上仅存的古老的象形文字,都记录并呈现在他们特有的东巴纸上。
东巴纸创制于唐朝,距今已有一千二百多年历史。由云南丽江纳西少数民族创制,以天然树皮为原料,以手工精心加工而成,工艺完全沿袭唐代的特点。
东巴纸,风之舞摄影这种东巴纸,在丽江古城的许多店里都看到过。与一般纸张不同的是,东巴纸厚实、耐磨、防虫蛀、较光滑、呈象牙色。据说这种纸经抄写后由于长时间在烧有火的房屋里翻用而被烟熏的缘故,会变成古铜色,有古色古香的样子。
正因为此,东巴纸纤维粗、抗蛀性强,经久耐用,在自然条件下保存近千年而不朽,是当今世界上最古老、最原始的手工造纸,有人类手工造纸"活化石"之称。
东巴纸的造纸过程是纯手工制作并且非常繁复,由采集原料、晒干、浸泡、蒸煮、洗涤、舂料、再舂料、浇纸、贴纸、晒纸等工序组成。其独特的造纸技艺,让东巴文化成了不朽传奇,因此成为首批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技艺。
简要了解了一下东巴文化与非遗东巴纸造纸技艺后,还是让我们继续回到拉市海的马背上,模拟当年马帮踏上这条神奇的商路,体验茶马古道的艰险,欣赏沿途壮丽的自然景观。
(待续)
风之舞摄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