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两性情感想法旅行·在路上
白雪公主养成背后,血腥的真相

白雪公主养成背后,血腥的真相

作者: Oh欧文 | 来源:发表于2019-07-28 13:32 被阅读4次

    文 | 镭宝 来源 | 镭公爵(ID:Soul_space88)


    今天想写点“惨不忍睹”的现实。为什么女孩子都想变的更美,甚至偏爱整容,仿佛一整就能改变命运,当然从心理层面多重因素,不接纳现实的自己,自卑心态,追求完美,对自己外貌苛求,攻击性向内,人格发展中受阻,原因多了去了。但是,这又不是她们自己的错,与社会价值评价,职场竞争,婚恋市场等因素息息相关,却又是她们的错,因为是女人,生下来就避免不了与母亲进行一场关于“美”的相爱相杀战争。

    接下来,你将看到的,也许会颠覆你的人生观。

    我想从一则童话说起。白雪公主,是最有代表的一位“白富美”的化身,首先,她很白,非常白,名如其人,富有,国王的闺女,生来自带光环,美丽,如果不美丽,狠毒的后母怎会问魔镜自己是不是世界上最美的女人,而魔镜回答,您是很美,但是白雪公主才是世界上最美的女人。

    我们说,童话都会反映出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向往,但是童话真的那么美好吗?它所蕴藏的隐秘寓意,并非人人都能察觉。

    01

    白富美养成记,血腥的真相

    童话一开场就弥散着一股浓郁的血腥色调,王后渴望一个孩子,在大雪纷飞时节,绣针刺破了她的手指,落下了三滴血,在晶莹剔透的白雪中显得格外美艳。于是,一位旷世美女降生了。她皮肤白里透红,相貌美妙绝伦,因此得名——白雪公主。

    但,这个故事,不是一则美丽的童话,它体现着母女之间最浓烈,最隐秘的竞争关系,残酷的现实。如果告诉你陷害白雪公主的其实是她的生母,你会接受这个真相吗,答案当然是不被接受的,所以格林兄弟在后续版本里改变了故事的内容,设定了后母形象取代之前的生母。就这样,后母将一直成为坏妈妈的代言人,其实就是一只替罪羊罢了。

    根据约翰.M.埃里斯所著的《一则多余的童话故事》,原来的“白雪公主”其实是母女间因为嫉妒而引发敌对关系的故事。母亲生下漂亮的女儿,为的是让自己的美延续下去,但后来证明,她为自己制造了一个竞争者。

    白雪公主被后母所杀害,这是一般人所知道的“白雪公主”的故事。然而,真正的杀人凶手并非后母,而是白雪公主的亲生母亲。

    第二版开始,杀人者的身份从生母的身份变成了后母。格林兄弟推出《格林童话集》初版时,收到许多读者的愤怒声讨:像这类亲生母亲杀死女儿的残酷情节,实在让人作呕。

    童话归童话,现实中,并不是每个妈妈对女儿的恨,都会付诸行动,因为婴儿的可爱,及道德的驱使,足以抵消那份杀戮的冲动。

    02

    在今天的文章中,我想引用几个关键词,帮助我们理解母女之间的隐秘关系。

    第一个关键词,后母——坏妈妈的形象

    威尼科特他一生都奉献于母婴关系的研究,提出了“足够好的妈妈”这个概念。“足够”对应了“不完美”,“好”对应了“坏”。起初在婴儿心理都有两个妈妈的形象,一个是好妈妈,可以满足婴儿所有的要求,当然这是不现实的。所以婴儿心理又派生出一个坏妈妈的形象,这个形象一般婴儿是不能接受的,他会不自觉地压抑或投射到外部世界。因此,童话中,后母角色应运而生,它有两个作用,第一个恰好满足了读者对好妈妈也就是生母的认同,第二个作用把不能接受的,邪恶的部分让后母来承担,当然,完美本身是不存在的,需要我们后天在心理层面整合对母亲形象的期待,也就是完美的好妈妈形象是不存在的,即可以做“足够好的妈妈”。这种偏执极端的婴儿早期心理状态,如果没有在成长过程中整合好,就会出现“二元对立”的体验,为女性对“白富美”的偏执追求,埋下了伏笔。只能好,不能坏,只能美,不能丑。

    第二个关键词,白雪公主——女性的理想化标签

    说到这,不难发现白雪公主的角色,简直就是现代女性理想化身呀,人见人爱,难道不是所有女性追求的目标吗,只是有些女性明目张胆的追求,有些女性暗度陈仓的艳羡。

    科学研究,这种特征反映了集体潜意识下的人类对“白富美”的共识,进化心理学优胜劣汰的真相。为啥?漂亮代表着基因好,身体健康,没有感染,具有养育后代绝佳生命力。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前面说了,只能美,不能丑,只能好,不能坏。这种偏执极端的认知模式,一直贯穿到她们长大,而长大后的女儿又做了妈妈,就会不自觉地把这种观念继续传递下去。

    每一个女性从小都被植入了这样一个概念,你要美丽,你要漂亮,你才值得被爱,仿佛女孩天生就是为美丽与漂亮而活,而其他的特点技能全部被忽视,这就无形创造了一个心理现实,如果我不是最漂亮最美丽的,我就会被嘲笑,被抛弃,甚至于会死。

    这也说明了为什么成千上万的女性会冒着死的危险去尝试各种奇奇怪怪的换颜术。和死亡比起来,失去美丽更可怕。这样一来,后母的行为变得合情合理,她追求“美丽”极致的道路上,白雪公主成为了她的绊脚石,因为白雪公主的存在,她不能成为最漂亮最美丽的那个女人。

    有一句话叫谁跟我最亲近,我跟谁比,羡慕嫉妒恨就此产生,也就是我们从来不嫉妒明星的美,因为遥不可及。

    每一个恶毒的后母心中都必定住着一个白雪公主的幻象,或者成为白雪公主的梦。而每一个白雪公主长大以后,都将成为恶毒后母的化身。当她们降生时,就被刻意戴上了不真实的光环,贴上了价值的标签。而真实的另一面,“黑、个子矮、皮肤粗燥、微胖……”不被承认,不被接纳的部分,就成为了自我厌弃、排斥的部分,隐藏,否认,分裂出去,不敢去面对,完整性从此缺失,人格就此分裂了。这也是日后形成各种各样心理问题的诱因。

    第三个关键词:魔镜——妈妈的期待

    人人心里都有一个魔镜,你认为应该的“自己”,并不一定是真实的自己,母亲把孩子培养成贴了标签的样子。长大后,她就强化了这种价值体系,内化了别人为自己贴的标签。这就是自我概念的形成。

    很典型的例子,一个“胖”字摧毁了多少女性健康,本来很标准,很正常的体重,却被自卑心态搞得鸡犬不宁,很多神经性贪食厌食症都高发于青春期,在各种塑形整容的领域里,女孩子为了追求瘦,哪里是吸走了脂肪,明明是鲜血和体液啊。如果时代的标签是以“胖”为美,不知道“竹竿儿女”会不会要一辈子嫁不出去了,好在我对自己“骨瘦如柴”的形象欣然接受,也不care杯口是A还是E,不但做衣服省布料,居住省平米数,厕所的面积就够住啦。

    妈妈的目光——镜像的自己

    人生的第一面镜子,往往是妈妈对我们的态度,因此也创造了,“我是什么样的人,我是不是足够好,值得被爱的。”如果在概念形成期没有被很好的对待,那么她的一生都在修复自我认识。仿佛童话中的白雪公主,必将走上一条充满未知,神秘的森林之旅。这里的森林暗指女孩未来的学业生涯,工作机会,感情经历,婚姻,生育……

    自恋是自卑的过度补偿

    这种极端的理想化,同时催生出过度的自恋,后母的形象同时具有着自恋人格,她的过度自恋,“天天逼问魔镜谁是最美丽的人”。也衬托出她的极端自卑,她知道自己不是最美丽的,所以要反复确认,担心,恐惧还有其他人比自己美丽。

    自恋是一种过度补偿。现代人往往因为自己在某些地方自卑,对真实自己的抗拒,就要借助外在的事物弥补心理的缺失。回到女儿与妈妈的主题上,孩子不仅是生命的延续,也成了炫耀与攀比的工具。

    童话里后母内心对完美小公主的渴望,被投射到白雪公主身上。而现实生活中,可曾被母亲莫名其妙的指责过,别穿那么暴露,很不正经,别整天照镜子,把心思用在学习上,当别人称赞女儿漂亮时,总会附加一句鼻子眼睛像我,嘴没长好,像她爸。然而,女儿终将会长大,会出落成亭亭玉立的美少女,这一刻,不可避免的战争爆发了。因为女儿的身份不止是女儿,她还象征着另一个人,另一个可以与自己媲美,甚至争风吃醋的人。在母亲心中,女儿不能独立而存在,她必将成为母亲的替代品亦或一个竞争者。

    接下来就会发生无休止的战争。

    第四个关键词:三次杀戮

    ——童话里是后母千方百计杀死白雪公主,

    而现实生活是,母女之间往往是相爱相杀。

    故事里,后母要猎杀白雪公主,而猎人心生慈悲,既然猎人搞不定,后母要亲自登场解决她的心头之恨,白雪公主。

    后母乔装打扮成老奶奶兜售精美的束胸带,在女孩青春期发育时,胸部隆起是一个明显的性特征,那么束胸带,暗示了遏止发育,禁止青春美少女的性特征展现出来。现实生活中,妈妈不允许我们穿着暴露,也不希望我们用她们的化妆品。

    后母用毒梳子诱惑白雪公主,有句著名的流行语是,待我长发及腰,少年娶我可好,美丽的头发也带着性暗示,母亲明显对秀发产生了强烈的恶意。现实生活中,妈妈会对女儿的发型品头论足,甚至把染发的行为妖魔化。

    毒苹果也是最具有象征性的,苹果,在圣经中,亚当夏娃被逐出伊甸园,就是偷食了禁果,苹果也有着明显的隐喻,性诱惑,在母亲的指导下,性是邪恶的,是不美的,是充满敌意的。妈妈有没有为我们的婚姻大事操碎了心,这个男性信不过,那个不靠谱,自己喜欢的往往都被否决,母亲暗中操控着女儿的择偶自由。

    这里有一个现象,也就是白雪公主,只能成为白雪公主的宿命,她的降生承载着母亲的期待与荣耀,这是母亲的价值体现。她会慢慢吸收消化,最终内化成自己的价值观。

    这究竟是轮回还是宿命,如何打破代际传递

    第五个关键词:转化的机遇

    王子之吻的意义

    如果我们偏巧出生在一个类似“白雪公主”的家庭,那么,我们只能按部就班地变成未来那个令人憎恶的后母吗?答案是,你有选择的机会,起码,你比母亲有更多的资源。

    此刻,你看了这篇文章,或许你不接受,你讨厌我写的东西,但是慢慢你会思考,为什么会讨厌这篇内容,是什么在作祟,会不会心里有隐隐的痛,而说不出来,这就是机遇,你在反思,你在回溯你的过去,这就是改变的开始……

    你有很多机会,成为你自己,一个全新的自己,你完全可以剥离母亲的价值观,独立而存在。就像故事的结尾公主等来了王子,何尝不是一次奇遇,总会有个人唤醒你,从爱人的目光里读出真实的自己

    03

    当我们知道了真相后,

    承认童话不完美,

    母女关系爱恨并存,

    相爱相杀……

    但,人生充满奇遇。

    母亲何尝不是从一个小女孩长成日后的模样,在心理种下了邪恶的种子,“漂亮”是她唯一追求的目标,这是她赖以生存的全部,也是她的一切,不漂亮就不配活下去。拥有这种认知标签的人,很难接受自己的缺点,当然也不能承认自己不够完美。妈妈有她的局限性,带着不完美真实存在着,而我们是独立的个体,区别于妈妈的另一个女性,我们不是她的衍生品,不是她的竞争者,我们可以选择自己的人生,可以拥有不同的境遇,就好比女孩长大脱离原生家庭,独立成长的经历。在学校,工作中,亲密关系里,育儿体验建构自己的价值观,追求自己的人生方向。

    每一对母女都是从相爱相杀开始的……

    其实还有后半句,

    答案是:

    最后,休战于独立又亲密,各自安好!

    第六个关键词:蜕变与重生

    知道真相后,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在我奇葩的人生里,有一个生母还有一个小妈,她们都在我的成长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我也曾墨守成规,也曾青春叛逆,甚至于在心里把她们骂得狗血淋头,恍然间,才知道内心有多爱她们。虽然每一对母女都是从相爱相杀开始,但是,还有后半句——

    她们也会在独立又亲密中和解!!!

    真正健康的母女关系是,接纳对方的真实性,她并不完美,拥有千奇百怪的缺点,但是这并不妨碍你毫无保留的爱她,尊重她,并一直怀着感恩与她们相处。

    那些嘴上挂着恋母视死如归的孩儿,并不是真的懂爱,理解爱,而是把“恨”压抑在潜意识里,用各式各样的症结得以展现。只有客观的承认,没有一个妈妈是绝对的好,也没有一种关系是永远的粘。爱不是否定恨,而是承认爱本身可以容纳个体独立存在,不受亲情的捆绑约束,且希望不离不弃的相偎相依。

    Girl,无论你长成什么样,总会遇到视你如珍宝的男人,男人的审美真的差异性很大,请不要再煞费苦心变漂亮,然后要怪罪于男人是外貌协会,其实,关键在于你,你的内心有什么……

    你本来就很美!每一个生命在降生时已经赋予了美的价值,你只需在成长中慢慢去发现。

    注:本文出现的母亲,只是一个代号,所指重要抚养人,本文仅从心理学范畴,提供一种视角,持有特定观点,解读童话中的隐秘。对母亲身份保持开放的态度,并始终尊重这一伟大的称谓。

    纪伯伦说: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唤就是妈妈。

    作者:镭宝,一个童言无忌又严谨深邃的心理咨询师,她的工作从增加注脚到撕掉标签的过程。

    喜欢的朋友可以,点赞+关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白雪公主养成背后,血腥的真相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ogur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