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知道“点线面”这个理论,是刚和上司吵完架时,现在回想起来,那时的自己既稚嫩又不懂事,严重的“不听话、不照做”,甚至有些偏执,还好上司是个宽容大度帅气男,不和我这俗气偏执女一般见识,反而还给我上开导课,其中印象最深的就是这个理论。
1、连点成线,工作系统化
工作中,boss可能只会给你布置个别的工作事项,事情非常具体,表面上看,只需要做某一件事,做完就算完成任务了。但事与事之间都是有联系的,有的是强制性的内部依赖关系,如:只有做完事情A才能开始做事情B;有的是支持性的外部依赖关系,如:额外做事情C可以帮助事情D执行的更好。如果说每件事情就像一个点,那么点与点连在一起就会变成一条线,工作的成果则会“系统化”。
比如:上司安排一位仓库管理员去清点物品,表面上看,这是一个简单的“计数”劳动,也许会有相当一部分的仓管员制作一个文字版的物品清单,上面简单的罗列出物品名称与数量。但是如果按照“系统化”的工作方法,还可以做什么呢!将物品按ABC分类法进行分类?给每件物品都拍张照片填入到表格中?标注出物品是否有破损?……是的,以上都是我们可以操作的部分,沿着这个思路做下去,将会梳理出很多“工作点”,也会产出更加完善的工作报告,从而大大超出上司的预期,所以系统的“想老板之未想”是职场人的“价值”所在。
2、连线成面,工作结构化
当我们将每一个工作点连成线时,或许还可以再想想是否能将每条线串联起来,构成一个“工作面”,进而可以形成工作结构,取得更大的价值。
结构化的工作可以帮助我们将复杂的任务变得简单化,任何事情都有其内在的结构与流程,所以当面对一个“周期长、数量大”的工作任务时,我们可能会望而生畏,内心的恐惧致使我们产生拖延的心态,导致执行力严重不足。这时,“结构化”的工作流程就会呈现出清晰明了的任务点,我们只要按时完成每一个点就能系统完成这个任务了。
比如:公司要举办一场大型的会议,届时会有很多大客户来参加,所以老板非常重视会议的举办效果,而会议前期的筹备工作就是一个非常庞大的任务,很不幸但又很幸运的是总策划人是你,那么你会怎么做呢?是压力山大的不想做?还是无限期的拖延?亦或借助结构化思维积极主动的去工作?
在《项目管理》知识体系中“项目范围管理”倡导将每一个项目按照层级划分为“规划包、控制账户、工作包(WBS)”到最终的活动,面对这样一个任务重大的会前筹备工作,我们可以将“工作任务”先分类,比如从“嘉宾邀请、会议安排、食宿安排、交通安排……”等等方面划分成几组大的类别,在此基础上,每组类别中填入小的活动,如:在嘉宾邀请中填入“确定嘉宾名单、嘉宾邀请、嘉宾赞助……”等多个“工作点”。
当我们对于这个会议筹备的工作有了一个“整体又齐全”的规划时,我们还可以从更多的维度上去考虑这件事情,如:考虑成本,制定预算;考虑时间,制定时间进度,找出里程碑事件:考虑人力资源,进行人员配置,当方方面面都考虑齐全时,这件棘手的工作就有了眉目,我们也就能顺畅的开展工作,就让该死的“拖延症”见鬼去吧!
“点、线、面”的方法能应用的地方很多,包括学习领域,当我们学习一本书时,可以借助不同的工具,如:树形图、思维导图……去建立的书本的知识框架,形成一个整体的内容把握。当我们有了“面”之后,就能梳理出每条知识“线”,从而再提取知识“点”。所以看完书之后,定时的“归纳、整理、总结”是至关重要的。现在想想学生时代的我,真是悔不当初,当时就是一个书呆子,看了不少书,却依旧胸无点墨,不能学以致用,如果早应用这个方法,可能会进步更快吧!
文章的最后,还是想感谢曾经的上司,谢谢他的指导,祝福他在创业之路上取得成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