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理咨询中该如何“共情”(上)
如何共情?共情到什么程度?共情几次?这些问题都是咨询中实实在在会遇到的问题,更是建立良好咨询关系的基础。
共情的概念
共情(empathy),也称为“神入”、“同理心”,是由人本主义创始人罗杰斯所阐述的概念,却越来越多地被各种疗法所采用。在对共情的理解和应用上,各种疗法的观点逐步趋于一致。
关于共情指的是一种能深入他人内心世界,了解其感受的能力。罗杰斯认为良好的咨询与治疗关系本身就具有治疗的功能,而共情是建立良好咨询关系的三个充分必要条件之一。
共情就是“关怀一个人,必须能够了解他及他的世界,就好像我就是他,我必须能够好像用他的眼睛去看他的世界及他自己一样,而不能把他看成物品一样从外面去审核、观察,医生必须能与他同在他的世界里,并进入他的世界,从内部去体认他的生活方式,及他的目标与方向。”
罗杰斯对共情的解释是“咨询员能够正确地了解当事人内在的主观世界,并且能将有意义的讯息传达给当事人。明了或察觉到当事人蕴涵着的个人意义的世界,就好像是你自己的世界,但是没有丧失这‘好像’的特质。”
共情有利于咨询师与来访者建立并发展治疗关系,能够促进信任与相互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帮助来访者主动去寻找内心的症结,加深自我理解,为咨询师后续将要进行的心理治疗解释做好准备。
共情的层次与分类
共情分为两个水平,即初级共情和高级共情。初级共情只是说出了来访者的感受;而高级共情则是指咨询师能够深入地体会到来访者内心的各种情感,能够理解他的痛苦来源,他内在的动机、目的、态度和愿望等。
在心理咨询中该如何“共情”(中)
你会怎么做?
某女来访者,有女儿11岁,在上体育课时晕倒,被送医院,发现有先天性心脏病,需要手术治疗。妈妈在两个星期内为女儿选择了最好的医院,急切地办好了住院手续,并亲自把女儿推进了手术室。
经过“漫长”的等待,女儿做完手术,推出手术室,妈妈那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手术后第三天,女儿突然出现心率失常,抢救无效,去世。
妈妈非常痛苦、自责,认为自己作为妈妈,太粗心了,很失职,那么多年竟然没有发现女儿有先天性心脏病,导致女儿失去了早期手术治疗的机会,认为自己不应该这么快就把女儿推进了手术室,或许不做手术的话,女儿还能多活几年,“都是我害死了我的女儿!”
针对这个来访者,咨询师在耐心倾听、关注的同时,该如何与她共情呢?
“我能体会,你现在很痛苦。”咨询师的这句共情回应,虽然说得很符合妈妈的感情,但是,又太表浅了,因为没有说出妈妈为什么会这么痛苦。
“你失去了女儿,你会感到很痛苦。”这个共情反应,虽然说出了痛苦的原因是失去了女儿,属于“理性共情”,但是又太理智了,却没有说出妈妈的动机、目的和挫败感、自责自罪感。
“你本来是想尽快治好女儿的病,让她尽快恢复健康,可是,最终还是没有能够保住女儿的生命,这让你感到很无力,很挫败,甚至很自责。”这句共情,不仅说出来妈妈的多重情感,还能够把妈妈的目的和动机说出来,妈妈听了之后,会感到咨询师在更深层面上理解了她的痛苦。但是,这句共情,总是在谈论妈妈的负性情绪,仍然是比较“消极取向的”。
“你为了挽救孩子的生命,已经做了你所能做的一切,我理解,你是非常爱你的女儿的。”这句共情,就能够积极取向地去表达妈妈的情感和愿望,会比较能够帮助妈妈从自责自罪的痛苦之中走出来。
在心理咨询中该如何“共情”(下)
共情的注意事项
1共情是在关心、关注、理解来访者的基础上所开展的工作。共情要力求准确。这需要咨询师放下自己的假设和先入为主的主见,真正地去关心来访者,以来访者为中心,对来访者多加倾听,设身处地地去感受来访者,为来访者着想,只有这样才能尽量做到共情回应的正确性。如果实在没有把握,可以使用“大概”、“可能”、“或许”这样的词语。例如,“女儿的去世,可能会让你感到很内疚。”
2在来访者正在讲述时,尽量少去用共情技术打扰或打断来访者的谈话,让来访者感到被尊重,可以自由地表达他自己的各种想法。
3共情的最佳表达时机。最好是选择在来访者最痛苦的时候,特别是在他痛苦得难以说清楚自己的情感的时候。这时候,咨询师的共情,会深深地感动来访者。
4要注意先从感性共情开始,然后逐渐地深入到动机和愿望,最后是理性的共情。
5尽量注意避免过多地做“消极取向”的共情,而应该从说出来访者的消极情绪,逐渐地过度到说出来访者的积极情绪和愿望,最终达到“爱”的高度,比如与上述的来访者说:“你是很爱你的女儿的。”
6共情并非越多越好,而应该次数适度。咨询师的共情,在整个心理会谈中,一般是先少后多,但是,在一次50分钟的会谈中,咨询师大约共情三次左右,是比较适中的,而超过5次,就会显得有些偏多了。
尽管共情是一项很有效的治疗技术,但是,仅有共情是不够的。在心理治疗会谈中,要注意将共情与倾听、提问、情感表达、理解与解释等技术结合起来使用,才能取得较好的会谈效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