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因父亲身体原因,我很长一段时间陪伴在他的身边,也有了更多的时间去聆听父亲的教诲。
在更多的聊天时间中,父亲总对我说:“自从参军以来,你疏于读书,哪怕读书,也是囫囵吞枣,我也看过你书房里的读书笔记,都只是记录一下书中的摘抄,并没有进行思考。有时间,还是要细读......”
这也是我下定决心重新去细读国学经典原因,原本是拿出了《论语》,父亲却让我先读《道德经》,还要求我,读后,写一下自己的理解,他要看。这是布置家庭作业了吗?久违的感觉。
《道德经》:道家哲学的巅峰之作
![](https://img.haomeiwen.com/i2037391/dc3143b7728072fb.png)
在中国古代春秋战国时期,一位伟大的思想家——老子(李耳),以其深邃的智慧和独特的哲学思想,创作了一部影响深远的经典著作——《道德经》。这部被誉为“万经之王”的作品,不仅奠定了道家哲学的基础,还对后世哲学、科学、政治、宗教、商业、科技等诸多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老子出生于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 当时,周王室日渐衰微,诸侯争霸,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不安。作为周朝的守藏史,老子掌管着国家典籍,见证了社会的变迁和百姓的疾苦。
面对如此混乱的世道,老子开始思考宇宙、自然和人生的奥秘。他渴望找到一种能够解释世界运行规律的思想体系,并以此来指导人们的生活和社会治理。
老子自幼聪慧好学,对知识有着强烈的渴求。 他的老师商容教授他天文、地理、人伦等知识,但老子并不满足于此。他常常仰望星空,思考“天上之天为何物”,甚至夜不能寐。
商容感叹自己学识有限,便推荐老子前往周都深造。 在周都,老子进入太学,系统学习了《诗》、《书》、《易》、《历》、《礼》、《乐》等经典,并博览文物、典章、史书,学识日益渊博。
后来,老子被推荐进入周朝的守藏室工作。 这里收藏着周朝所有的典籍,藏书丰富,无所不包。 老子在这里如饥似渴地汲取知识,积累了丰富的学识,声名远扬。
老子离开周都后,经过函谷关,遇到了对他人生影响深远的人物——函谷关令尹喜。
尹喜自幼好观天文,爱读古籍,修养深厚。 他对老子的学识和思想十分钦佩,便请求老子著书立说,将自己的思想传承下去。老子被尹喜的诚意所感动,便以自己的生活体验和对王朝兴衰、百姓安危的思考为基础,著成了《道德经》上下两篇,共五千言。
《道德经》以“道”和“德”为核心,探讨了修身、治国、用兵、养生等众多领域,其思想深邃,内容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
道: 老子认为“道”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和规律,是天地万物运行的法则。
德: “德”是“道”在人身上的体现,是人们遵循“道”的行为准则。
无为而治: 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即顺应自然规律,不妄为,不强求,以达到治理天下的目的。
柔弱胜刚强: 老子认为“柔弱胜刚强”,即柔弱的事物往往比刚强的事物更具有生命力。
上善若水: 老子以水为喻,倡导“上善若水”,即最高的善行就像水一样,滋养万物而不争。
《道德经》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道家学派的思想源泉,并对儒家、法家等学派产生了重要影响。 此外,《道德经》的思想还远播海外,对世界哲学、文化、科技等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以其深邃的思想和精炼的语言,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它不仅是一部哲学经典,更是一部智慧之书,为人们提供了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追求人生真谛的宝贵思想资源。
老子 这位生活在两千多年前的思想家,用他独特的智慧和洞察力,为我们留下了这部不朽的经典。 《道德经》就像一盏明灯,照亮着后人前行的道路,指引着人们追求真理、探索生命的意义。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道德经》的思想依然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继续影响着无数人的思想和行动。 让我们在现代生活中,践行《道德经》的智慧,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