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八四》
《我们》
《美丽新世界》
从2017年8月15日到2017年9月28日。近一个半月的时间,终于看完了这“反乌托邦三部曲”。
历时较长,除了受生活琐事影响外,主要的原因还是我需要时间和精力脑力,去置身于他们所描写的世界,并反复强迫自己不要逃离出来。
这三本书给我的感受是各方面的,也有共同的地方。他们所给予的那种压迫窒息感,是我只言片语无法描述出来的。所以,我总是希望大家去读原著,亲临现场总是比路透真实的多。
这三本书,《我们》给我的感觉要弱一些,并不是说它所描述的那个世界不够“反乌托邦”,而是相比于另外两本,它的世界显得简单和含糊一些,书里的许多理念经不起深问,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有自己运作规律的世界。
当然,有一定的原因是因为《我们》成书比另外两本早,处于初步的探索阶段,对那个理想世界的想象还不够完整。而后两本,在某些方面里,也有共通的地方。
1. 时间与环境
《一九八四》里的世界是一个战后虚拟的世界,全球被分为三个性质相同、互相攻守的集权帝国。这里的人们崇拜老大哥,老大哥的海报无处不在,监视的铁幕也无处不在。小孩子被教育得缺乏情感,崇尚武力与奸佞,他们自发组成小分队,监视着周围人语言行动上的异动,以监视告发为荣。于是,这个世界到处都是眼睛与耳朵。
《我们》,世界是由极端崇拜理性、机械和数学之美的人们组成。这里的一切都井然有序,世界的发展已经为他们的生活制作了一系列的规范。细致到起床时间与动作、吃饭咀嚼的次数。他们是机器,是号码,他们是“我们”中的一份子,集体大于个人。
《美丽新世界》,这真的是一个“美好”的世界,人们拥有自由,享受生活,工作也是他们爱的,不会看着自己皮肤松弛变老,遇到烦心事一片苏摩就可以解决,让人们得到短暂充足的放松和幸福感。在集权主义者的统治下,社会安定、本分、稳定,人们安居乐业、衣食无忧。
2. 自我认知
在《一九八四》里,主人公温斯顿的幼年成长在一个相对自由的环境中的。他经历了世界由自由相封闭变化的过程,使得“怀疑”这颗种子一直埋在他的心底,只需要一点阳光雨露,便可不断生长。再加上,他的工作在真理部,每天的日常就是修改历史,编造事实,他见证了许多人、或者说许多名字,消失的过程。这更加坚定了他对世界运作的看法,自我意识成长的尤其的快。再者,《一九八四》里的集权环境并不是针对所有人,无产阶级人们就不会受到那么多行动和思想上的约束。温斯顿见过无产阶级人们的生活方式,他一直坚信无产阶级会领导一场革命,把世人解救出来。
而在《我们》里,D-503所处的世界就是一个理性的、机器化的数学世界,一切情感的释放在他看来都是新鲜未知并且是错误的,他一直处于这种矛盾中,自我暗示又不断推翻自己,知道自己该干什么,而不知道这样做的理由。自我意识很强但不坚定。
《美丽新世界》,这近乎是个完美的世界。如果我出生于此,我会爱上并享受那里的生活的。那里人们的一生都是被安排好的,从出生确定阶层、由阶层接受相应的睡眠教育、并由此形成“自己的”思想,消遣有苏摩,一生本分又自由。所以那里的人们在舒适的环境下,被模板化生产出来的思想是很难有变化的可能的。大多数人不知道自己的思想是从何时形成的,但又有什么人回去思考比思想跟深一层的东西呢?一片苏摩就够了。
3. 看的见的“自由”
3.1 行动上,
《一九八四》里可谓是全方面的监控了。无处不在的铁幕,无处不在的眼睛与耳朵,还有无形的思想监察员。你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都将暴露你的思想,而一旦犯上思想罪,等着你的将是无尽的折磨,思想上与身体上,还有可怕的一零一室等着你。
《我们》里,则是号码们自觉遵守着行为准则,他们接受它,并觉得有了安全卫士的监控,世界才是安全的。他们摒弃一切异类的思想,书中却没说为何,并没有给出一个适当的解释。
在《美丽新世界》中,人们自觉地完成工作,剩下的时间都是自己的,排队领苏摩,享受一切快乐的活动。
3.2 在性生活上,
《一九八四》是绝对禁止不以生育为目的的性行为的,并且所有的、经过允许的性行为必须严格按照规定来,什么时间什么地点,都受到严格的控制。于是,在很大程度上,温斯顿等人失去了一个绝佳的释放压力的方式。
而《美丽新世界》里,性是完全自由的,无需报备,甚至忠于一人的情感反倒会被世人看做不正常,没有夫妻制,性就只是性,并且以生育为耻,培育孩子的事情就像生产一个高级玩具一样,流水作业。他们的社会已经形成了一套自己的价值体系,拥有并享受着他们看得见的“自由”。性为维护社会的正常运转提供了帮助。
《我们》则处于两者之间,性是自由的,但需要“登记”,即“报备”,并且,从书里并不多的描写来看,私自生育好像也是不允许的。
4. 转折点
三者意识觉醒都是因为“爱情”。
不同的是,《一九八四》里将“爱情”视作“革命”,最终以“出卖”告终;
《我们》里的“爱情”则更多的是对原始生活、绿墙外世界的渴望而开始的,而到最后,证明这场“爱情”不过是一次“利用”罢了,令人唏嘘;
《美丽新世界》里的“爱情”是两种观念的冲突,一个矜持一个奔放,一个认为爱情是慢慢轻柔的触碰与了解,一个认为爱情就是即刻的“性”。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爱情观使得两个相爱的人最终以苦痛告终。
……
除了这些,还有很多可以对比的地方,还有很多令人激动的思考点。
那些是电影表达不出来的,也是书评展现不出来的,唯有一头扎进书里,与主人公步步行,才能拥有那刻的惊喜。
比如,
温斯顿对奥布莱恩表决心时赞同以暴政推翻暴政。
关于“招供”与“出卖”。
一零一室。
灵魂病,无可救药。
野人约翰追求的不幸福的权利、变老变丑的权利、承受痛苦的权利。
他要自由。
总的来说,这三本书里,几乎所有人都生活在各自的瓶子里,就像《美丽新世界》里婴儿出生的那个瓶子一样。不同的是,有些人的瓶子是通过紧紧锢住行为以达到控制思想的目的;有些人的瓶子则不然,它很大,大到让你感受不到它的存在,认为自己是一条生活在海里的鱼,而不是鱼缸里的观赏品,但往往,这类瓶子锢住的是思想,你的思想已经在不知不觉中长成了瓶子的形状,而不自知。思想已成型,那行为又有什么难的呢?
三本书里,最后,爱情均死,社会不变。
那么,我们,是否也生活在这样的瓶子中呢?
如果你觉得是,那你想挣脱出来吗?你又怎么挣脱出来呢?
如果你觉得不是,是不是因为瓶子早已定形了你的思想,让你身处于此而不自知呢?或者,是不是因为我们的瓶子足够大,思想又太小,没有触碰到瓶子的内壁呢?
我不知道。也想不明白。
这就像是个漩涡,我不想跳进去。
但我要知道它的存在,我要知道它有存在的可能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