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随林霭动,稍共夜凉分。

作者: 古诗新读 | 来源:发表于2020-05-05 09:09 被阅读0次

微雨

唐代:李商隐  

初随林霭动,稍共夜凉分。

窗迥侵灯冷,庭虚近水闻。

赏析

李商隐写了不少咏物诗,不仅体物工切,摹写入微,还能够通过多方面的刻画,传达出物象的内在神韵。这首《微雨》就是这样的一首作品。此诗前两句写傍晚前后微雨刚落不久的情景,后两句写夜深后微雨落久的情景。全诗摹写入微,绘形绘声,通过多方面的刻画,传达出微雨的内在神韵,其妙处在于从虚处着笔,避免从正面铺写雨的形态,只是借人的感受作侧面烘托,显得非常灵活而新鲜。    

“初随林霭动,稍共夜凉分。”两句从傍晚时分写起,这时微雨刚下,视觉上像看到它随着树林中的雾气一起浮动,根本分不清是雾还是雨;逐渐地,微雨伴同夜幕降临,它分得了晚间的丝丝凉意。  

“窗迥侵灯冷,庭虚近水闻。”两句续写下去,写的是夜已深,而微雨下了很久仍没有停的情景。夜间微雨久久不停,气温随之下降,人在屋内,即使远离窗子,仍然感到有点冷,而那寒气仿佛还侵逼到那闪摇不定的灯火上。久雨后的空气也变得潮湿了,雨点也增加了些重量,在空空的庭院中,可以听到近处水面传来的微弱的淅沥声。四句诗写出了从黄昏到夜晚间微雨由初起到落久的过程,先是全然不易察觉,而后渐能察觉,写得十分细腻而熨贴,但又没有一个字直接刻画到微雨本身,仅是从林霭、夜凉、灯光、水声诸物象来反映微雨带给人的各种感觉,显示了作者写景状物出神入化的艺术功底。用字也极有分寸,“初随”“稍共”“侵”“冷”“虚”“近”,处处扣住微雨的特点,一丝不苟。 

这首诗体物传神,刻画入微,虚处着笔,雨中有人。朦胧,迷离,似愁绪,可意会不可言传。全诗不着一个雨字,只是借助周遭相关的事物以及人的主观感受来表现微雨的形态,却是很成功的。

相关文章

  • 微雨

    李商隐 初随林霭动,稍共夜凉分。 窗迥侵灯冷,庭虚近水闻。

  • 诗:初随林霭动,稍共夜凉分。

    微雨 唐 李商隐 初随林霭动,稍共夜凉分。 窗迥侵灯冷,庭虚近水闻。...

  • 初随林霭动,稍共夜凉分。

    微雨 唐代:李商隐 初随林霭动,稍共夜凉分。 窗迥侵灯冷,庭虚近水闻。 赏析 李商隐写了不少咏物诗,不仅体物工切...

  • 窗迥侵灯冷,庭虚近水闻。

    微雨 唐代:李商隐 初随林霭动,稍共夜凉分。 窗迥侵灯冷,庭虚近水闻。 赏析 李商隐写了不少咏物诗,不仅体物工切...

  • 微雨

    唐·李商隐 初随林霭动,稍共夜凉分。 窗迥侵灯冷,庭虚近水闻。 开始的时候,微雨像树林中浮动的雾气一样,时有时无,...

  • 微雨

    微雨 李商隐 初随林霭动,稍共夜凉分。 窗迥侵灯冷,庭虚近水闻。 此诗前两句写傍晚前后微雨刚落不久的情景,后两句写...

  • 雨说

    向晚穹初动,晓晨夜凉醒。 车上侵灯冷,窗台近水声。

  • 心之动

    初闻君之照 心时随君动 后闻君之德 心已早所属 ——林辻嬄

  • 花月夜

    湖映凉月飞花落,清弦冷韵绕夜凉。 轻纱半浮暗香动,半生白衣共江湖。

  • 秋露

    夜凉雾凝珠 晨霭拥初露 暮闻秋虫鸣 朝看点翠图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初随林霭动,稍共夜凉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ompg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