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书随笔《稀缺: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与忙碌的》第一部分

读书随笔《稀缺: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与忙碌的》第一部分

作者: ph_hundredmiles | 来源:发表于2018-11-19 23:40 被阅读10次

    本文是题目所列书名(下称《稀缺》)的读书笔记。笔记中加入了部分个人理解的内容,并非单纯的对书中内容的重现。

    稀缺现象具有普遍的存在性,严格的来讲,世界上没有不具有稀缺性的事物,亦不存在不面对稀缺问题的个人。经济学的本质,即是研究稀缺现象,应对稀缺问题的科学。然而,本书的作者之一虽具有经济学背景,本书却将镜头瞄准行为心理学的微观视角,在脑科学、经济学与心理学的帮助下,将稀缺在心理学角度的表现定义为一种心态(Scarcity mindset),重点关注了稀缺心态对个人思维模式、决策与行为方式的影响,并进一步演化至宏观角度,得出了宏观意义上“稀缺会进一步延续稀缺的结论。”,从而有力的从行为心理学角度解释了如”忙碌之人终日日理万机,贫穷之人一直贫困潦倒,孤单之人永远形单影只,节食之人普遍失败告终。“等经济学与社会学现象。更重要的是,本书虽然得出了“稀缺会俘获我们的注意力”这一结论,但也证明了稀缺心理并非无解(至少相比于物质的稀缺更容易解决)。当人们意识到稀缺现象的危害时,通过恰当的方式与手段对稀缺现象进行管理,是能够裨补缺漏、有所广益的。

    第一章. 稀缺心态及其影响

    Chapter 1: Focus dividend and tunneling tax 专注红利与管窥负担

    首先,需要对稀缺状态与稀缺心态进行课题分离。稀缺状态具有绝对性与相对性。由于稀缺的普遍存在,使得稀缺的绝对性成为没有意义的纯哲学概念。而稀缺的相对性则更具实践价值:它位于稀缺心态与需求界限之间。因此只要满足基本物质需求(例如免于冻饿之虞、不受外力限制自由、不受流离之苦等),特别是对于现代社会的大部分人,稀缺状态主要由稀缺心态决定。

    首先需要认识到,稀缺心态并非全然是坏事,绝大部分人都有过“最后期限(Deadline)是第一生产力”的经历。外界施加、难以改变的最后期限造就了时间的稀缺,当大脑意识到这一稀缺性(以极快的速度,往往是无意识行为,因此也注定了难以通过主观观念来创造稀缺),人们的注意力会集中在如何以最有成效的方式利用自身资源达到目的以上,因此,他们得以集中精力处理事务,获得了极高的效率。这种由稀缺带来的高效被称为专注红利(Focus dividend)。

    除了这一个具有广泛社会经验的例子外,心理学者在书中通过一系列关注时间稀缺、金钱稀缺与产品稀缺的实验得到了更具有学术价值的证明,特别是证明了佯装稀缺是非常难做到的。实验同时证明,除了潜意识外,稀缺心态也能通过长时间尺度的有意识行为来俘获人的大脑,即:“在思考快与慢两个节奏上,稀缺都会俘获大脑。”

    尽管稀缺心态能带来专注红利,他的负面作用更为显著,在本书中这一负面作用被称为管窥(Tunneling,又称隧道视野)。管窥现象指当过度关注(专注于)某一事物时,人们会无意识的忽略其他事物。其结果是,人们可能在完全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忽略更重要、更紧急的事情,从而带来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书中针对这一现象的举例发人深省:1984-2000年间超过16-20%的美国消防员因公殉职原因是紧急出动时忘记系安全带导致的车祸丧生。

    心理实验研究同时发现了一系列违背常理,但颇为常见的现象:对一项事务的专注会抑制竞争意识。例如当人在思考问题中被提供了一个参考答案时,会抑制其他答案或者新思路的诞生;当人生某人气的时候,会让人专注于他令你反感的地方,从而忽视对方积极的一面,尽管反感之处无关紧要;当人过分关注一项工作时,生活的节奏往往会被打乱,一些重要或不紧急的事务会被放弃。总体来说,管窥会导致目标抑制(goal inhibition),其更根本的危机在于,由于管窥现象与理性思考要求的冲突,导致管窥会抑制理性思考与决策的能力,无法通过对得失利弊的谨慎思考进行权衡。管窥带来的负面影响被称为管窥负担(Tunneling tax)

    总之,稀缺心态对注意力的俘获会改变人们认识、思考、决策的方式与状态,这种现象会带来专注红利,但也许需要付出管窥负担的代价。

    (To be continued)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随笔《稀缺: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与忙碌的》第一部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ongf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