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被讨厌的勇气》摘录

《被讨厌的勇气》摘录

作者: 可可儿妈 | 来源:发表于2019-04-15 16:00 被阅读0次

    观点一:一个男子多年躲在自己的房里闭门不出,他无法出去的原因并非是,与父母关系不和,或者在成长、职场的环境中受到欺侮而留下心灵创伤,抑或是因为太过娇生惯养。 这个男子并不是因为不安才无法走出去。事情的顺序正好相反,是因为他不想到外面去,所以才制造不安情绪。

    阿德勒:任何经历本身并不是成功或者失败的原因。我们并非因为自身经历中的刺激一一所谓的心灵创伤一一而痛苦,事实上我们会从经历中发现符合自己目的的因素。决定我们自身的不是过去的经历,而是我们自己赋予经历的意义。

    [玫瑰]观点二:愤怒都是捏造出来的。

    一个人在咖啡店看书的时候,服务员不小心把咖啡洒到他的身上。 愤怒的他忍不住大发雷霆。

    受怒气支配而大发雷霆,完全是为了大发雷霆而制造怒气,也就是说为了达到大发雷霆这个目的而制造出来的愤怒的感情。也就是说先产生了大发雷霆这个目的,想通过大发雷霆来震慑犯错的服务员,进而使他认真听自己的话。作为相应手段,便捏造了愤怒这种感情。

    这个人讲道理的话,服务员应该也会诚恳地道歉,并且用干净的抹布擦拭,甚至还有可能为他洗衣服。但他还是大声呵斥了,感觉讲道理太麻烦,所以想用更加快捷的方式使并不抵抗的对方屈服。作为相应的手段,采用了愤怒的这种感情。

    [玫瑰]所谓的愤怒其实只是可收可放的一种“手段”而已。

    [玫瑰]答案不应该是从别人那里得到,而是应该是自己亲自找出来。

    阿德勒:最重要的不是被给予了什么,而是如何去利用被给予的东西。

    观点三:你的不幸就是自己选择的。

    现在你之所以不幸正是因为你自己亲手选择的“不幸”,而不是因为生来就不幸。你在人生的某个阶段选择了“不幸”,这既不是因为你身在不幸的环境中,也不是因为你陷入了不幸的境地,而是你认为“不幸”对你而言是一种“善”(有好处的事)。假设生活方式不是先天被给予的,而是自己选择的结果,那就可以由自己进行重新选择。

    观点四:人们常常下定决心“不改变”。

    如果一直保持“现在的我”,那么如何应对眼前的事情以及结果会怎样的问题都可以根据经验进行推测,所谓的轻车熟路般的状态,即使遇到点状况也能够想办法对付过去。另一方面如果选择新的生活方式,那就既不知道新的自己会遇到什么问题,也不知道应该如何应对眼前的事情,未来难以预测,生活就会充满不安,也可能有更加痛苦,更加不幸的生活在等待着自己,这就是说即使人们有各种不满,但还是认为保持现状更为轻松,更能安心。

    你之所以不幸并不是因为过去或者环境,更不是因为能力不足,你只不过是缺乏“勇气”,可以说是缺乏“获得幸福的勇气”。

    一个人梦想着成为小说家,但总写不出作品,他说是因为工作太忙,写小说的时间有限,所以才写不出来作品,也从未参加过任何比赛。但真的是如此吗?实际上他是想通过不去比赛这一方式来保留一种“如果我做的话我也可以”的可能性,既不愿出去被人评判,也不愿意去面对因作品拙劣而落选的现实。他只想活在“只要有时间我也可以、只要环境具备我也能、自己有这种才能”之类的可能性中。

    阿德勒:无论之前的人生发生过什么,都对今后的人生如何度过没有影响。

    观点五:一切烦恼都是人际关系的烦恼。

    我们想要体会孤独,也需要有他人的存在。也就是说,人只有在社会关系中才会成为“个人”。

    观点六:自卑感来自主观的臆造。

    155厘米的身高只是一个低于平均数的客观测量数字而已,乍看之下,也许会认为是劣等性。但是,问题在于如何看待这种身高以及赋予它什么样的价值。高大强壮的男性本身就会给人一种震慑感,矮小的男子却让对方放下警惕心理。

    困扰我们的自卑感不是“客观性的事实”而是“主观性的解释”。

    那些用语言或态度表明自己的自卑情结的人,和声称“因为有A所以才不能做到B的人”,他们的言外之意就是“只要没有A,我也会是有能力、有价值的人”。

    拥有自卑感,感觉目前的“我”有所欠缺的状态,就会想办法去弥补。最健全的姿志应该就是想要通过努力和成长去弥补欠缺的部分。但是没有勇气的人,就会陷入自卑情结。

    阿德勒心理学关于人的行为方面和心理方面都提出了向他明确的目标。首先行为方面的目标有“自立”和“与社会和谐共处”这两点。支撑这种行为的心理方面的目标是“我有能力”以及“人人都是我的伙伴”这两种意识。

    一个个体想要作为社会性的存在生存下去的时候,就会遇到不得不面对的人际关系,这就是人生课题。

    当人能够感觉到“与这个人在一起可以无拘无束”的时候,才能够体会到爱。既没有自卑感,也不必炫耀优越性,能够保持一颗平静而自然的状态,真正的爱应该是这样的。

    当恋爱和夫妻关系过了某个时期之后,有时候对方的任何言行都会让你生气。对方其实没有任何改变,自己的“目的”变了而已。人就是这样任性而自私的生物,一旦产生这种想法,无论怎样都能发现对方的缺点,即使对方是圣人君子一样的人物,也能够轻而易举找到对方值得讨厌的理由。正因为如此,世界才随时可以变成危险的所在,人们也就有可能把所有人都看成“敌人”。

    观点:我们并不是为了满足别人的期待而活着。

    过于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就会按照别人的期待去生活。也就是舍弃真正的自我,活在别人的人生之中。

    观点:基本上,一切人际关系的矛盾都起源于对别人的课题妄加干涉,或者自己的课题被别人妄加干涉。

    真正的自由:是毫不在意别人的评价,不害怕被别人讨厌,不追求被他人认可。

    人际关系的终极目标。

    就是把他人看作伙伴,并能够从中感到“自己有位置”的状态,就叫共同体感觉。共同体感觉是幸福的人际关系的最重要的指标。把对自己的执着变成对他人的关心。

    我们都在寻求“可以在这里”的归属感。他必须靠积极的参与到共同体中才能够得到。积极的参与就是直面“人生课题”,就是不回避工作、交友、爱之类的人际关系课题,要积极主动的去面对。不是考虑“这个人会给我什么”,而是要主动思考一下“我能给这个人什么”。这就是对共同体的参与和融入。归属感不是生来就有的东西,是靠自己的手去获得。

    观点:有价值就有勇气。

    人在听到感谢之词的时候,就会知道自己能够对别人有所贡献。

    人只有在感觉自己有价值的时候才可以获得勇气。

    人只有在可以体会到“我对共同体有用”的时候,才能感觉到自己的价值。

    只有对别人有用,才能体会到自己的价值。请不要用“行动”的标准而是以“存在”的标准去看待他了。假设一个人的母亲遇到了交通事故,而且陷入昏迷甚至有生命危险,但是对于这个人来说,只要母亲还活着,就谢天谢地了,仅仅是她活着这件事情本身就可以支撑到他和他家人的心,发挥巨大的作用。

    阿德勒:首先与他人之间,只有一方面也可以,要建立起横向关系来。建立横向关系就是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关系。重要的是意识上的平等以及坚持自己应有的主张。

    如果不敢去信赖别人,那最终就会任何人都建立不了深厚的关系。

    他者贡献并不是舍弃“我而为他人效率,他反而是为了能够体会到我的价值而采取的一种手段。

    人生的意义是自己赋予自己的。无论你过着怎样的刹那,即使有人讨厌你,只要没有迷失“他者贡献”这个引导之星,那么你就不会迷失,而且做什么都可以。即使被讨厌的人讨厌着也可以自由的生活。

    如果“我”改变,“世界”就会改变世界,不是靠他人改变而只能靠“我”来改变。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被讨厌的勇气》摘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oouw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