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欣赏身边物的美好,是多么令人歆羡的能力。而达成它的必要条件,无外乎温饱与知书。
尤其是温饱,填饱了肚子,人的眼光才会放在物的无用价值上。
可是,光有温饱的条件还不够,还需要文学艺术去调动大脑思考美的存在。
有了这些条件,画中之物即使皆为平常,却在各自的审美世界里组合出不寻常的世俗力量,超脱,潇洒。
2009年,一幅罕见的中国地图在牛津大学的图书馆揭开尘封已久的面纱。
这幅地图在1959年被辗转送到牛津,被称为“塞尔登地图”,无论汉学家还是制图专家都表示未曾见过记载过,甚至被认为是伪造的。
卜正民通过大胆的猜想与详尽的考证,为我们揭示出藏在这幅地图的惊人秘密。《塞尔登的中国地图》以一幅沉睡在牛津大学图书馆的古代中国地图为引子,从历史、地理、文字、法律和科学技术的角度,描述了400年前东亚地区海上贸易的盛况,以及其留给后世的深远影响和未解之谜。本书为面向一般大众的非虚构类历史、地理读物。
这本书从一个外国人的视角刻画了春秋到西汉时期50多位主要人物和一些小人物,刨除成王败寇的观点,从人性幽微的人文关怀的角度来探究书中人物的行为动机和价值追求。
人为何物?人生要怎样度过?
山崎是天文爱好者,他对人性的审视也有着更开阔的视野,甚至有了深远的哲学意味。
过去,现在,未来,人类的历史如此漫长,但是放在宇宙的浩瀚里却是一瞬。个体的一生在芸芸众生里渺小如芥子,而短暂似蜉蝣。但是,依然有一些名字流传下来,让后人唏嘘不已。
有一本书,宅兹中国,讲述了中国的来历。虽然我们现在都这样说,其实,中国这样的称呼在正式的文件里没有直接出现过。即使近代签订的条约里,像“甲午中日战争”,在正式的官方文书里是“甲午清日战争”
在有记载的四千多年里,有八十三和王朝和五百五十九位帝王不断的更迭,覆灭,重生,而中国的文明却一直延续,成长。
这本书站在一个较高的视角来看东亚大陆的人类史和人类迁移史,其实是把地理学的知识和历史结合在一起,从而更宏观的来看一个历史阶段内的地理构造与人类活动,政治经济,人群的迁移与互动之间的关系。
这本是比较偏学术的一本。讨论了战国秦汉时期的民间秩序,社会结构,官僚体系以及古代专制主义体制的成立和经济基础的问题。
作者讨论的角度有些比较有意思,比如,探讨汉代的巫祝与游侠之间的关系,武帝酷吏录用与御史制度的变异,春秋初期贵族与农民之间的关系等等。
这本书的前言里写,献给从12岁到120岁,所有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孩子。
作者是个年轻人,在清华攻读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的博士,所以观点与语言的风格都是生动活泼,“不正经”的,但是讲述的内容都是严肃和严谨的。
时间延缓,空间收缩,时空扭曲,电磁波,引力波,大爆炸,薛定谔的猫,狄拉克之海~
原点阅读系列的书,大都展现科学的真实,独立,智慧,多变,宽容与迷人。
科学,让个人更智慧,让社会更理性。
科普迷和爱科学的少年都可以读一读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