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电影影评
热门影评 | 黑白影像的精致演出

热门影评 | 黑白影像的精致演出

作者: 中影指数 | 来源:发表于2018-11-05 10:35 被阅读0次

中影指数:帕维乌·帕夫利科夫斯基凭借《修女艾达》拿下第87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之后,其执导的《冷战》入围第71届戛纳国际电影节的主竞赛单元,最终获得最佳导演奖。

帕维乌·帕夫利科夫斯基凭借《修女艾达》拿下第87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之后,其执导的《冷战》入围第71届戛纳国际电影节的主竞赛单元,最终获得最佳导演奖

《冷战》的故事背景和《修女艾达》保持一致,聚焦在冷战时期的波兰。

影片《冷战》的男主角音乐家维克多在挑选民间歌手的时候,对歌声甜美的祖拉一见钟情。几次见面之后,两人便坠入爱河。在极度敏感的局势下,艺术家是最容易被波兰当局注意的对象,而且艺术家最需要的是创作的自由。

正是这种处境使得维克多流亡法国,在巴黎继续进行音乐的创作。而祖拉不太适应西方自由的生活,这是造成二人感情嫌隙的关键点。

帕维乌·帕夫利科夫斯基在影片《冷战》中使用大量的近景镜头,聚焦人物主体,虚化环境陪体,意图表现复杂政治格局中男女之间的爱恨纠葛。

浅景深的做法有利有弊。

好处是直接将人物的情绪推到观众面前,拉近两者之间的距离。不好的地方就是虚化背景的同时缺少有效的对话来补充信息,直接造成云里雾里的观影体验,甚至看不懂整个故事究竟在讲些什么。

影片中的人物在情绪上并没有大开大合的变化,所处的戏剧情境仅有微妙的矛盾对立。故事本身就是很简单的爱情故事,情节的转折也是寻常的套路。男女主角有过争吵,有过误解,但在最后还是会重归于好。

所以,从影片获取更多关于人物的信息根本不用指望了。而且88分钟的片长本来支撑不起过多的内容,就算让人脑补也不是容易的事情。

作为一部掺杂大量音乐元素的影片来说,视听层面总是会有创造性的构思,帕维乌·帕夫利科夫斯基却不打算炫技式地使用运动镜头去拍摄歌舞场面,而是采取固定镜头的拍摄方式。

而且4比3的画幅注定难以通过推拉摇移跟等各种摄影机的运动方式完成设计性的场面调度。导演选择这样的画幅和运镜方式,却限制于简单的人物关系,冲淡本应该存在的戏剧性,不能充分发挥小景别的强调作用。

在几个歌舞段落里,固定镜头倒是具有舞台下观看者视点的模拟效果,而且塑造出笼罩在呆板、僵硬和秩序化的气氛之中的波兰形象。片中的人物就像舞台上的演员一样,只能做出符合规则的动作,没有伸展的空间,此时的固定镜头起到了表意的效果。

《冷战》既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也没有悦人耳目的运镜手法,单凭这种肃穆的环境表意不足以弥补叙事层面的的漏洞。

但影片《冷战》靠的不是运动的镜头,而是单个镜头内精美绝伦的画面,配上美妙动听的波兰乐曲,组合成另一种意义上的视听表达。精致的黑白影像足以让观众持续持有观影的兴趣,同时这也是影片《冷战》能够得到戛纳评委认可的重要原因。

追求极致构图的影片自然不受评论界的待见,被称之为“PPT电影”。这类电影和摄影作品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毕竟电影还是要有所谓的“电影感”,也就是运用符合电影艺术特性的表现方法,单纯是精美的画面并不能满足要求。但这也是见仁见智的观点,在大银幕上观看所谓的“PPT电影”实际上带来独特的感受是别具一格的。或许先把偏见放在一边,会有令人惊喜的收获。

对当时的政治形势也没有多余的表达,批判的意图无迹可寻,导演就像对待一件稀松平常的往事一样。不存在所谓的反派角色,观众缺少所能仇恨的对象,换句话说对男女主人公的遭遇更难以感同身受。

例如,《辛德勒的名单》里拉尔夫·费因斯饰演的纳粹军官越是残酷暴虐,观众越是能够同情那些受难的犹太人,也就更是期待连姆·尼森扮演的奥斯卡拯救他们。

《辛德勒名单》残暴的纳粹军官

帕维乌·帕夫利科夫斯基刻意隐去反派,明显是有自我表达的诉求。主角只有维克多和祖拉,凶狠的施害者并不重要。

同时精致的画面在向观众传达一种观点。

控诉一个时代的残酷,容易放大愤怒,记忆变得扭曲,只存在让人痛苦的部分。与其内心充满仇恨,不如捕捉美好的瞬间。

无论那个年代的冷战怎么残酷,每天活得提心吊胆的人们心里仍旧存有希望,希望自由生活的到来。这也许就是导演制作这部电影的初衷,用每一帧都显得如此美妙的黑白影像去缅怀先辈,记录那个糟糕的时代里残存的美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热门影评 | 黑白影像的精致演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owjx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