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Kyle
1
高中时代隔壁班有个帅气的男生叫小豪,是大家眼中的魔术狂人,下课的时候会在班级里表演魔术,吸引附近班级的同学前来观摩。
那段时间,学校附近开了几家魔术道具店,的确是有一股魔术的风潮,小豪并不是第一个在学校里表演魔术的,每个班都有几个男生做一样的事情,只有小豪给我的感觉最特别,最专业。
专业的背后是他每天在家至少花2个小时来排练,几个星期练好一个魔术招式,才能在我们面前的表演才显得天衣无缝。
他说:“我不想拿你们做练习对象。”
突然有一天,我们围在一起看小豪表演时,级长诡异的出现了,结果如你所猜,小豪的所有魔术道具都被没收,并被狠狠批评了一顿,我清晰的记得那句“你不好好学习,你做这个有什么用?”有多么的伤人。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在学校看过小豪表演,甚至讨论魔术这个词。
用是否有用作为标准,可能是杀死兴趣的最好方法了。
2
《魔兽》这部电影上映时,让我想起了曾经认识的一位电竞选手玉米。
玉米是一名典型的帅哥,是《魔兽》这款游戏的天才选手,12岁就开始打职业,当时我们由于朋友介绍进了一个魔兽QQ群,玉米就是里面的群主。那时候我们贪玩,下课回到家总是手痒想玩两场,放假后成群结队的想去网吧五连坐一起“开黑”娱乐,而玉米在那个时候已经决定放弃学业,成为职业选手,为自己的梦想打拼。
我们以魔兽为娱乐。
玉米以魔兽为职业。
他背着专业的键盘和鼠标,打一场游戏之前要先进行各种设置,保证自己处于最好的竞技状态,在对战的过程中,我们粗枝大叶,玉米却注重每个细节,这可能就是业余与专业之间的区别吧。玉米刚开始打职业的时候,受到很多的质疑:“你能靠打游戏养活自己吗?你做这个有用吗?”他带着自己的梦想,一个人去了兰州,开启了追梦之旅,用行动来粉碎质疑。
再到后来,以《魔兽》为背景的游戏《DOTA2》的兴起,每年举办TI系列的比赛的冠军奖金在今年已经上升到千万美金的级别,国内也出现了年收入7、8位数的电竞主播,电竞也成为了奥运会的比赛项目。
好运属于勇敢的冒险者,而不是站在原地抱怨做这个没有用的人。
没有最开始冒的巨大风险,傻逼式的坚持,哪有现在的“有用”呢?
3
在大学的时候,我有试过做文化服的小生意,主要的模式是通过到各个学校派传单来寻找客户,抓准一些特殊的节日,如每个学校的校运会,还有春游,秋游,毕业旅行等时间节点,向他们销售定制的文化服。
我花了两个月时间跑了三家工厂,去了十多个学校招代理,印制了几千份传单在各学校投放,投入了几千块来购买样本衣服方便代理进行销售,还自学PS提高设计能力。
我做的这些前期准备,在很多人眼里看来属于“无用功”,你卖衣服直接卖不就好了吗?你花那么多成本,绕了这么多弯,有用吗?
我没有解释。
两个月后,由于做足了前期的准备,我获得了稳定的订单,由于我能给客户提供个性的PS设计,定价即使比别人家高20%,客户也愿意选择与我合作。
在我还在念大学时,每天只要花2个小时处理订单的事情,就已经做到月入5位数。
我做了一些别人一开始认为吃亏,没有用的事情,最后却获得了“有用”的结果。
4
我的朋友静静是一名大三学生,学习成绩优异,是大家眼里的学霸,她因此获得了保研到交大的机会,身边的人都在劝她选择保研。
她打算放弃保研的机会,她说她知道自己不爱学术,不希望在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上浪费光阴,哪怕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相比起读研可预知的枯燥,她经营自己的公众号经营得有声有色,虽然很累,但是她每天都过得很开心,而且也获得客观的收入,前景十分乐观。
她问我的意见,我说,既然你喜欢,那就去做吧,别管有没有用。
我们一辈子很短,预期因为有用去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还不如勇敢试错,做自己爱做的事,将别人眼里的无用变成有用!
5
我想了一下身边现在过得比较好的朋友,他们大多都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都曾经很苦逼,坚持很久后,突然就飞起来了。
我欣赏,敬佩,以及乐意成为他们的一员。
你愿意吗?
完
Kyle,简书签约作者,90后时间管理达人,干货鸡汤写手兼创业狗一枚,写真诚,实用,励志的文字。
如果你喜欢我的文字,可以关注我的简书账号,欢迎分享此文到朋友圈/微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