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古巷访友

古巷访友

作者: 老周国学堂 | 来源:发表于2019-12-22 08:57 被阅读0次

    印象中的江南,感觉是温暖的,哪怕是冬季也是一片葱茏,一点也找不到北方的那种萧条和苍凉,温暖是南方冬天的特色,而寒冷是冬天的本色,北方的寒风吹得耳朵疼、手脚疼,然而表面温和的江南模式却是透心凉的,湿湿的感觉粘着你,钻到骨头缝中。

    记忆中南方很少下雪,都是连续几天不断的小雨或者雨夹雪,烂得让人厌烦,不过,这样比较考验一个人的定力,当我们把精力集中在某件有意义的事情上,并沉浸其中时,也是很充实,很快乐的。

    周末的一个下午,应朋友之邀,一起去拜访了一位名师,我们愉快的交流,聆听老师谈古论今,一杯绿茶,茶香缭绕,老先生每讲完一段就亲自起身帮我们续茶,不知不觉中一个下午就过去了,临别时,老师还赠予我们他的书法作品,我们视如珍宝,我朋友说,老先生的作品很难得的,一脸欣喜若狂的样子。

    先生的家在靠近观前的一个小巷子里,巷子不深也不曲折,很好找也很寻常,在苏州,很多巷子都是有来头的,看似寻常,却是名人辈出,卧虎藏龙,突然想起一句词:”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熟悉苏州的朋友懂的,苏州的每块砖头都有故事。

    先生家的院子不大,但很整洁,大门进来还有一段回廊,进门就是客厅,客厅旁边就是书房,书架上摆满了书,桌上有文房四宝,笔架的毛笔还是润润的,一张纸展开着,空着,似乎在酝酿中,书桌边上靠窗是沙发茶几。进门的时候有一丝犹豫,想脱了鞋子,可是先生说不要紧的,我一下子就轻松起来,有些时候要讲究礼节,有些时候要不拒泥,先生给我的初步感觉就是朴实随和。

    落座后,泡上茶,先生首先送了我一本书,就叫《当代印风-林尔》,原来先生是篆刻界的大师,同时也是西泠印社的中坚力量,我们的谈话也是从西泠印社开始的,西泠印社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成立于1904年,这里历任社长都是赫赫有名的文化界泰斗,我们耳熟能详的赵朴初,启功都曾在这里留下惊鸿一瞥,弘一法师也曾是西泠印社的一名会员,它是中国文化传承的载体和金字招牌,杭州有三西,西泠居其一,著名的华严经塔是它的代表,历经风雨,依然是我们眼中最美的风景。

    先生谈文脉,谈中国书生的骨气和气节,谈他潜心研究的篆刻,谈文以载道的甲骨文……纵横古今。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辉煌,能够独树一帜,能够生生不息,就是因为我们对祖先的崇拜,以及深入骨髓的文化信仰。

    今天就是冬至夜了,冬至大如年,要喝冬酿酒,中国人的文化就是在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虽然有差异,但一样的仪式感,一样的中国味道。

相关文章

  • 古巷访友

    印象中的江南,感觉是温暖的,哪怕是冬季也是一片葱茏,一点也找不到北方的那种萧条和苍凉,温暖是南方冬天的特色,...

  • 古巷游·寻根记

    珠玑古巷,广府根源。 南雄珠玑巷,异姓一家亲。情系同根地,海外传乡音。 珠玑巷巷古古有巷 沙水湖湖妃妃子湖 珠玑古...

  • 古巷

    在江南天青色的古巷 我渴望重逢,一个姑娘 像夏月一般清凉 像丁香一般惆怅 我和我的姑娘,重逢 在天青色的古巷 在老...

  • 古巷

    我的手指触到这微凉的 又带着不甘的画窗 残垣的背后是一面乳白的篱墙 我的鼻尖嗅出那细腻的 沁着檀香的雕梁 静静地数...

  • 古巷

    漫步古巷,依稀梦中旧相识。飘绪万里,苔痕话往昔。石壁沧桑,疏影伴静寂。檐下立,多少峥嵘事,欲言却又止。

  • 古巷

    这是一株很大的泡桐树,缘一间青壁的瓦房立在水边。繁茂的枝叶覆盖下,你几乎看不见那座桥。当你走近的时候,才发觉自己是...

  • 古巷

    夜,秋夜, 有风,冷风, 风从窄巷的一端吹向昏暗的尽头。 一盏被岁月熏黄的白织灯, 挑在一个简陋的屋棚上, 照亮了...

  • 古 巷

    文/城北听雪 ——谨以此诗献给我远逝的五豆祖母 弓里村的古巷真的已经很老 空落落像祖母当年落了牙齿 最老的庙堂比它...

  • 古巷

    这清幽的古巷 伴随清悦的鸟鸣 和缓缓升起的炊烟 慢慢从宁静走向喧闹 初日照耀着的青石板 映射出点点斑痕 似在诉说它...

  • 古巷

    围山那一头的云烟 如没你能在身边 仿佛 欠缺了一些思念 撑伞的古巷 是否有你 脚印的故乡 《古巷》2017-10-...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古巷访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oznn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