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柳话,顾名思义,是桂林、柳州地区的一种话。
为什么不叫柳桂话?因为从如今综合实力来讲,柳州都是排在前面,车牌的英文字母,柳州也是排在前面。
这个可能就是历史渊源的关系。民国时期,桂林很长时间都是省会,又是新桂系的大本营。可以想象白崇禧、李宗仁这些桂系大佬开会训话,都是一口地道的桂柳话。
虽然从民国开始,柳州就是重工业基地,但还是要屈居桂林之后,因而叫作桂柳话。
桂柳话其实不仅在桂林、柳州讲,在河池、百色等地也是经常使用的方言。
可以说,桂柳话是桂北地区各族人民日常交流广泛使用的一种通用语言。不论是城市,还是乡镇,不论医院学校,还是粉店酒店,不论是汉族,还是壮、瑶、侗等少数民族,几乎人人都会说。
第一次听到桂柳话是在柳州,在一个小卖部里,一群军训的孩子跑过来买水,手臂伸着,手里递出五块十块,喊着“靴比”、“靴比”,当时没听明白。
听惯了普通话,没听过这种奇怪的发音。看到他们拿着饮料咕咚咕咚往下灌,才知道他们喊的是“雪碧”。
顺便说一句,柳州的中小学校和专业院校在暑假,都会组织学生军训,可能跟这个拥军的城市有关,这个传统值得其它地方学习借鉴。
后来听多了,就觉得桂柳话很像四川话,只是声调不同,两种话的差别可能就像潮汕话和闽南话的差别一样。
一个讲潮汕话的人和一个讲闽南话的人在一起,待一段时间两人就能够基本无障碍交流。同理,讲桂柳话和讲四川话的人也一样,而且更容易。
有人说,直接讲普通话就完事了,何必这么麻烦。这可能就是方言的魅力之处吧,相互之间有共通,也有不同。
桂柳话属于西南官话。西南官话算是中国使用人数比较多的方言,范围比较广,包括四川,重庆,云南,贵州、湖北、桂北地区。
特别是云贵川地区,之间的差别也不是很大,外地人听着都差不多。姜文演过一部叫《寻枪》的电影,很长时间都以为他在里面讲的是四川话,后来一个贵阳的朋友说那不是四川话,而是贵阳话。
云贵川渝四省市,本地话之间的差别,可能就像河南话与山东话,苏州话与上海话的差别一样,差异不大,相互都能听懂。
去昆明、贵阳、成都、重庆,当地人基本都讲本地话,而且是城市越大越现代,讲本地话的人越多。像重庆,几乎本地人都讲本地话。
本地人可能以为他们说的本地话,外地人都能听懂。其实基本都能听懂,还有几分亲切。
总设计师一生只说四川话,没听他说过普通话,可能老人家还会法国话,毕竟曾去那边学习工作过。他说的四川话可能更接近重庆话,川东的广安离重庆很近。但他说的话全国人民都能听得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