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后,简单的朝着2018年度计划猛踏了几步,聊表敬意。然后就无缝过渡到蠕动状态,动作娴熟技术精湛,就像练了二十多年。就连看书的习惯也被一点点消磨殆尽,屡屡虚度了周六周日之后,就一边懊悔和自责,一边继续沉溺于那些被自己神叨叨骂了好几年的生活方式,心里还恬不知耻的念着最后一次,下周绝不会这样过。活像一只啃着鸡腿,念着减肥,想着再吃最后一顿的胖子;又像一个玩着手机,念着睡觉,想着明天开始早睡的煞笔。
莫非,这就是传说中的意念行动法。人家发的消息,看到了就以为是回过了;自己的缺点,意识到了就感觉是改正了;那我见过的那么多钱,怎么就没有一点自己花过的感觉。
尴尬脸!
所幸,就这样空耗了绵长的两个月之后,这场闹剧总算落幕了,拿起书,静思潜读使心安,以达展卷之际,如饥者之于食,病者之于药,暗者之于灯,坡者之于拐之境界。
本欲以读书达心思清明,却不曾想误入混沌之境。
越是读,便越是心思空落,终日惶惶不兴,就像是切断了所有神经的一摊烂肉,对人对事提不起一点兴致。僵尸还以咬人为天职,那这算是什么?如果非要说有什么好处的话,大概就是把原本痛苦的事情,也一并变得不那么难熬了。
大概就像佛印所说:心中有屎,看啥都是屎。只觉路上都是僵尸,是一群遗落了灵魂的躯壳。
但实际上都清楚!异类,只有我一个,是我遗落了灵魂,所以看不到别人灵魂。
有句话说知道了那么多道理,却还是过不好这一生。劝别人句句有理,摊上自己处处懵逼,怎么搞?
正好那阵子初读王阳明,就不自觉想在王大圣人身上找到一些解脱之法。阳明大圣人讲知行合一,认为知行不分家,一念之起便是行。并且从王大圣人角度来看,什么释道两家说的心中无一物、心无杂念都是在扯牛宝宝。一个人哪怕没有任何恶念,但闲思杂虑总是少不了的,哪能无思无念。所以从王阳明理论的角度看,像我这种一念不起,那大概已经是个死人。
这个结论倒真的算是解脱了。
这种状态倒是和两年前的一段时间鲜明对比。那段时间,读的是《零极限》,听的是冥想音乐,念的是南无地藏王菩萨,就这样在一天晚上,好像突然就这么入定了。
所有的思想被凝聚成一个意识点。躯体不复存在,灵魂获得完全的自由,随意穿梭在宇宙之中,犹如脑海中的意识流。整个宇宙就是我的思维空间,看不见、摸不着、看似不存在但又无际无边。就像《奇异博士》里卷福穿梭在各个宇宙空间很相似。但是体验方面远没有那么刺激,倒更像是《超验骇客》里描述的那中心灵在脑海里的自由切换一样,是一种不可思议的平静,而我的经历无非是把布景放在了宇宙整个空间。博士是被人拖着穿梭于空间;而我,本身就是空间,我的游动就像大脑意识的跳跃,平静而有力。
与上次的体验相比,这次的混沌之境就显得尴尬多了。所有的体验只有混沌而已!甚至想多找出一些词语来描述这种感受的尝试都显得幼稚。
两年来,从未对人描述过之前这种体验,因为没人会懂,即使在贴吧、知乎、论坛找到了不少声称具有和我相同体验的“道友”。但是这些描述在我自己眼里都显得不可信,一直告诉自己那或许只是自己做的一个梦,是我自己分不清界限。所以还没敢讲,似乎已经看到了网线另一边,数不清的键盘噼里啪啦做响,吐出无数个吃人不吐骨头的字眼在我的网端汇集,犹如洪水猛兽一般向我扑来,吓得我赶紧给我小外甥打电话借两个尿不湿。
不过现在,好像突然就无所谓了。
幸福如昙花一现,求之不得;混沌却蜿蜒悠长,挥之不去。
在王阳明心学那一块,估计我已经是跑偏了,毕竟圣人之学,岂是我等拙笨之辈初闻乍探可得一二?想要从那里下手拜托困境,是不可能了。
不过好在曾经的经历让我明白:时间是往前走的,痛苦的日子或许难熬,但不会真的止步不前。何况根本没什么痛苦,有的,只是麻木。人活不过一念,现在没啥伟大志向,咬着这小小的念头,就足够我豁然开朗了。反正下一秒总是一如既往的到来,从不缺席。
解不了的疑惑,寻不到的清明,知不得的结果,操什么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