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自卑点也是优势点?因为关注,想要走出自卑。
我自己是一个不太自信的人,总觉得自己很多地方都不好。我喜欢读书,喜欢读心理学、学习成长、认知思考、历史趋势方面的书,但我很多时候不敢说自己这种兴趣爱好,因为我内心里有一个声音,那就是我喜欢的都是简单的,因为简单所以会被别人看不起,因为我不会编程,数学也不是很好,所以就觉得自己矮人一头。
看到阿里巴巴程序员和产品经理的互相吐槽,程序员会觉得产品经理什么都没干,虽然只是吐槽,但我每次看都感觉被冒犯到(因为觉得人家说的还挺对)。
相信有类似感觉的不止我一个人。我是一个90后,是听着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说法成长起来的,因为相对而言,数理化的知识门槛更高,入了门,上了道会很轻松,而文科是入门很简单,大家都能一一二二说一些,但精通非常难,很多人都以为文科背一背就好了,有这种想法的人要么成绩不好,对于文科思维没有好的理解,要么是成绩很好,掌握了科学的思考框架,学起来就是要背一背。
即便说文理不分高低,但是在学生时代,理科确实要压文科一头。我高考选的是理科,但因为当时学习方法、努力程度和思维困境的一些原因,我在高考中发挥失常,虽然在当时,本身的水平也不是很强,但就平时成绩而言,确实有失常。我因此被选择了专业,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当时不懂这个专业是做什么的,道听途说,一边是高大上,年薪百万的都市金领,一边是矮矬穷,公司打杂的边缘小工。高考拼的是做题能力,哪里懂什么管理学,也因此被人称之为水专业。在高考失利,读水专业的双重打击下,我艰难的度过了本科四年。唯一值得慰藉的是,因为我是失常进的专业,自身基本素质要比同学高一些,再加上自己也比较努力,让我在大学一直是第一名,也拿到过国家奖学金,毕业也是省级优秀毕业生。
但那毕竟有点降维打击的意思,而且在这种情况下,我的优势也并不明显,甚至在申请留学的时候,遇到不少磕绊。因为保守,没有勇气做出调整,继续攻读本专业硕士学位,虽然看起来结果不错,也回国进了北京的央企,但总觉得自卑的点一直萦绕心头。
因为我深知我的学习习惯不好,所以我在学习习惯、认识思考、心理脑科学等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学习,抽丝剥茧般的了解我们的大脑、行为、思维方面的知识,在不知不觉中,让我自己感受到了思考能力的显著提升。
但没有提升的是我的自信。我仍旧不认可我的专业,我目前从事的工作也很琐碎,没有兴趣,只是因为待遇还不错,为了营生,被迫坚持。不过因为加班少,自己的时间多,我也因此有不少时间思考,虽然也浪费了很多时间在玩乐上,但也在种种经历中慢慢清楚了自己想要做什么。
最近听了一个线下读书会,也是我对自己积蓄很久的情绪的一次奔赴,还是蛮有收获,因为我发现,我自己喜欢的东西可以赚钱,而且市场前景广阔。
目前在参加一个线上生涯咨询师的培训课程,还蛮有趣,也在一步步坚定我的信念,我喜欢的东西真的值得被认可。精力管理、时间管理、生涯咨询、职业培训等,在一线城市有很好的市场,在二三线城市也潜力巨大。
在不断的线上、线下的对接中(主要是线上),我渐渐发觉,我自卑的点,恰恰是我能成为长板,让我实现人生价值的点,是值得我去努力积累,不断前行的路。
虽然我不确定什么时候能够走到这条路上来,但我知道不远了,我现在需要的就是积累,和在简书一样的持续积累。我也要感谢自己,在怀疑中一直没有自我放弃,也通过在简书日更维系自己内心的一点倔强,一年前我开始日更,想着要坚持些什么,一年后再看,这种坚持很值得,让我深刻的理解了但行好事莫问前程,这是我最大的一个收获。
我渐渐的走出阴霾,慢慢清晰了奋斗方向,真的认可了我自己喜欢的东西是被认可的,我是有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的潜质的,我的自卑点就是我的优势点,我没有必要用自己的弱点和别人比,我需要让我的优势点绽放在阳光下,剥离自卑的外壳,让我真正的成为我自己。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至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看准方向,只管前行,剩下的交给时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