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会看到别人身上“以自我为中心”的种种表现,并会对具有严重“自我中心”症状者敬而远之。直到去年跟随李老师学习心理,才发现自己身上同样有“以自我为中心”的表现,症状也不轻。现在偶尔会在事后反思自己,是不是又在以“自我为中心”,但更多时候还是对别人的“自我中心”明察秋毫,对自己的“自我中心”却是浮光掠影。
“一切的问题都来自于以自我为中心,以自我为中心是导致心理疾病的根源”。
这些话李老师在课上曾反复跟我们强调过,目的是让我们警惕“自我中心”之害。
“自我中心思维是由大脑发展的不完备造成的,我们每个人都在以自我为中心。”
为使我们明白“我们都是‘井底之蛙’、我们都是在‘以自我为中心’”,李老师也是煞费苦心。从庄子的“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到心理学的乔·哈里窗、从“美与丑之分”到“各国世界地图各不相同”,从心理学的“三山实验”到“自我认识”的四个阶段……
李老师的苦口婆心没有白费,我终于意识到自己是“井底之蛙”、意识到自己的“自我中心”症状。不仅自己认识到了,还让身边人也认识到了这一点,时常会相互提醒:
“您以为您是谁啊?别忘了我们是井底之蛙!”
虽能意识到自己的“自我中心”,很多时候也能提醒自己,但因为“以自我为中心”实在是根深蒂固,因此在生活中还会不时展现出高度的“自我中心”。李老师的文章无疑于当头一棒,让我再次警醒与深思,这应该也是李老师借题(七夕节不能结婚吗?)发挥的目的所在。
看了李老师的文章(见下方链接),让我清楚地认识到自己骨子里那种高度的“以自我为中心”还是在不时作祟,包括对别人妄加评判:“这人怎么这么想不开啊?”;看到别人所做不合己意时,会心生厌烦:“这人怎么这么自私?!”;还会时不时地对人指手画脚:“我认为你应该这样,我觉得你不应该那样”……
李老师文中写到:
“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内涵,远非“以偏概全”那么简单!
“以偏概全”是一种不合理的思维方式,就好像以一本书的封面来判定它的好坏一样,是个体对自己或别人不合理、不全面的评价。而“以自我为中心”是完全站在自己角度看问题,以自己的感觉、知觉、记忆、情绪、动机、思维、行为等作为判断标准,是对外事外物的妄加评断。
生活中的“以自我为中心”现象俯拾皆是。
从个体层面看,我们的“自私”、“自恋”、“自卑”等等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表现。“自私”的我们会把自己作为中心,认为别人甚至全世界都应该围着自己转;“自恋”的我们把自己当作众所瞩目的焦点;错以为别人都在欣赏着自己;“自卑”和“自恋”如同手心手背,“自卑”的我们也是把自己当作焦点,也是认为别人都在关注自己,只是这种关注被自己解读为“被瞧不起”。
从关系层面看,“以自我为中心”是“将别人当成了自己”,这也是生活中最为多见的“自为中心”现象。因为我们错把别人当成了自己,便自然而然地用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别人,会对别人评头论足、指手画脚、批评指责、意见建议,在此过程中,自然会伴随诸多不满、诸多抱怨、诸多痛苦……,把别人当成自己是心理疾病的根源。
如何打破“自我中心”的桎梏,还身心以健康和自由?
个人层面的自私、自恋、自卑等,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会让我们清醒。社会心理学有三个关于自我的主要发现:
一是人们都以为别人在注意你,其实不然,只有你自己注意你自己;
二是自我感觉良好,你不管在什么方面都比别人优秀,每个人都这样认为;
三是为自己的行为找理由,如果你的行为不合理,很愚蠢,你就会捏造理由,说服自己的合理的。(摘自耶鲁大学《心理学导论》公开课)
关系层面的“以自我为中心”,应该由“将他人当成自己”转变为“将自己当成他人”,培养起“站在别人的角度看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被称作“共情”、“投情”、“换位思考”。
“投情”的定义是,暂时抛开自我而与对方认同。通俗地说,投情指设身处地、将心比心、力图走进对方的内心世界去,不作任何判断和评价,去体验对方的体验。
(摘自许又新教授《心理治疗基础》)
“自我中心”是枷锁,是陷阱,将我们桎梏在有限的“时”、“空”中难以逃脱,让我们徒生烦恼、难以自拔、自害害人。
要想身心健康、要想有真正的自由,首先要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在井底,知道自己是“以自我为中心”;再学着从别人、别的国家、别的民族……的角度看待自己和别人,学着以历史的眼光看人、事、物,以培养起“从自我中心跳出来看问题”的能力。
最近正在读悟义老师的《高明中庸 修身为本》,于我而言,难度甚大,其中一段话虽未能深入理解,但认为其中的“平等心、尊重心、和合心、自在心”及“不以己所欲或不欲强施于人”都可对治“自我中心”之疾,摘录于此,以备学习。
费孝通先生在八十寿辰讲道:“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笔者理解为:
一、美没有一种标准,众生各有各美。鹰有鹰的美,蛆有蛆的美,您用花时,以花为美,以草为害;而若您欲用草时,必以草为美,以花为害,故,切勿以己一时见而病垢他美,平等心最美;
二、如果人人懂得尊重他人,随喜他人,勿妨他人,尊敬心最美;
三、能不二皆同,无不包容,不以己所欲或不欲强施于人,能各抒己见,和而不同,和合心最美;
四、合内外之道。内与自身内亿万细胞相应,外与百千万态众生相应,心知天地与我齐物,明了万法一如,天下之大同法尔如是,自在心最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