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喜欢书的人都会有一些关于自己和书的故事。
过去的双十一双十二我又买了一堆书,其中大半是给孩子的童书绘本。粗算一下,这几年给娃买的书加起来至少有三百多册了,虽然比起一些书香世家算不上什么,但于我来说,算是数量巨大了,因为我小时候甚至上到大学也从来没有拥有过那么多书。
给女儿买书几乎成了我的一大爱好。我关注了几个育儿公众号,他们推荐的童书我仔细看过书评就会有选择性的放到待购书单上,留等打折的时候购入。家里的书,我和女儿看过的有一大半,还有一些是囤给她识字以后看的。
看着塞满的书架,有时候我会忍不住羡慕现在的孩子们,从小宝宝开始就有书可以看,到了三四岁能看的书就更多了。中国的、外国的,经典童话、故事、绘本,关于动物、植物、天文、地理、艺术、国学等等,应有尽有。
而我小时候到了上小学时,家里和邻居家都很少有书的影子。除了学校发的课本,几乎再也看不到别的书。柜子上常常放着一本厚厚的《毛泽东文选》,还是母亲用来夹鞋样的。
而不知为什么小时候的我一直对书本有种超乎寻常的渴望和喜爱,偶尔在亲戚家同学家看到一本小人书或故事书,总是想尽办法借回来看。
记得当时看过好几本《射雕英雄传》、《西游记》、《霍元甲》,还有一些故事会和民间传说的书。每次得到一本没有看到的书,我都会欣喜不已,顾不上吃饭睡觉也要把它看完。
有一次,一个家住另一个村庄的同学带给我一本书,书的内容我已经记不清了。只记得那本书没有封面,书页发黄,破损不堪,还带着一股子难闻的农药味。估计是和各种杂物放储藏室里很久了吧,而农村人储藏室里一般少不了各种农药的。
晚上我带回家看时,母亲闻到了上面的农药味,就不让我再看,况且还是一本“闲书”。母亲喜欢把所有不是课本的书叫做“闲书”。我虽然也极不喜欢闻农药味,但是书里的故事太吸引人了,我还是忍着气味,偷偷地看完了那本书。至今我对那股农药味记忆深刻,因为实在不好闻。
还有一次是上四年级时,一日我好不容易得了一本书,可能是故事太精彩,或者是别人不让带回家,总之,我忍不住在数学课上偷偷看了起来。
上数学课的朱老师是一位和蔼可亲的中年妇女,留齐耳短发,带着金边眼镜。她很快发现了我的小动作,不声不响地走过来,一句话也没说就拿走了我藏在桌洞里摊开的那本书。
下课后她把我叫到办公室里,把书还给我,说:“以后上课不准看别的书!喜欢看的书可以放学以后再看。”她还和我聊了好长时间,一个十来岁的小女孩,我记不清楚当时我们聊了什么。她不是班主任,也没有把我的事情告诉班主任。
通过这次聊天她知道我喜欢看书,送给我十多本书,还专门约我在一个周末去她家玩。
虽然我们同在一个村子里,但是我从来没有去过朱老师家。因为我家距她家有些远,而且她的先生在县城上班,也是公家人,和我们这些普通的农民家庭是不一样的。
当时她的两个儿女已经考上大学,在村里一度传为佳话。还有一个小女儿在上高中,听说成绩也非常好。
朱老师的家虽是农村里常见的普通砖瓦房,但是里面收拾得很干净漂亮,还有一个普通农户里没有的大沙发,以及一个排了很多书的书架。
她很开心地给我端出水果和零食,像是招待一个大人一样,给我倒了杯水,跟我聊了一下午。那种亲切感让我至今记忆犹新。
后来她又拿了几本书给我看,有《少年文艺》、《儿童文学》、《作文通讯》。这些书还有很多书里的内容我至今都记得特别清楚,因为当时我真的反复看了很多遍。在那个年代的农村,极少有这么好的适合孩子看的书,可以说有钱也买不到。
那些书保存得很好,也许是她和她的爱人花了不少钱买给她的孩子们看的。她的孩子们都长大了,她就慷慨地赠与众多学生中一个爱看书的普通女孩。
小学毕业后我还去她家里玩过几次,后来朱老师退休,和她的先生搬到城市里去住了,我再也没有见过她。
谢谢朱老师,在那个精神食粮贫瘠的时候给了我那么多珍贵的书籍,还有可以温暖我一生的美好记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