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在朋友圈里宣布完自己的能干,撸起袖子以女汉子的形象卖力安装我的工作桌。安装了两张半的桌子,我突然想起了鲁迅。鲁迅、桌子,暴露了年龄的你们知道的,那个关于桌子的极为经典但是不可学习的故事:在课桌上刻“早”字。我越想越觉得兴致盎然,于是立刻扔掉了家伙什儿,飞奔到电脑面前,开始码一段文字,思考一下人生,以期等下放出来交流一下思想。下文述——
前几天在绍兴,和一对偶遇的台州夫妇讨论到鲁迅和鲁迅故居。我们回顾了这个不可学习的“早”字,讨论了那个不可学习的语法:我家门前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
这个语法可以说是我的一个遗憾。当时我们班流行同桌交换互批作文,我学习这个语法写的一个句子,被同桌批了个大大的叉。我当时就想跟他打一架,后来忍住了。遗憾就遗憾在这里。
鲁迅先生是一个伟大的人。可我一直以来都未曾热忱于他的文章和思想。很大一部分因素,应该“归功”于教科书。诚然,教科书让鲁迅先生成为家喻户晓的人,但是教科书的刻板生硬和思想统一性,迫使我们不能以生动活泼的方式遇见鲁迅。教科书已经做得这么差了,偏偏试卷上还特别爱出关于鲁迅先生文章的题目。关于那些自以为是的考题,我到现在依然是两个字的看法:狗屁。
无论如何,这个并不是鲁迅先生本人可以左右的事,我相信也并非他的本意。
我不大能接受鲁迅先生文章的另一个原因,是他文章本身,行文有艰涩性,寓意有隐晦性。对于当时年龄的我来说,虽然语义艰涩部分不是特别大的问题,但是寓意这部分的不能理解,使得我常常很害怕他文章里的内容。
笼统的印象里,他的文章里有牛鬼神蛇(忘记哪篇了,可能是综合印象)、有鲜血淋漓(血馒头)、有冷漠恐怖(吃血馒头),有那种可怖的可笑(阿Q形容革命,革了你的命),有那种明明很可怜却落得更可怜下场的女人(祥林嫂),有那种说是善女人(信佛)却未见善良包容行为的人(柳妈),有那种“眼珠间或一轮”的可怜而绝望(祥林嫂),有从美好到朽败的呈现(少年闰土),有无聊到让人怀疑人生的行为(孔乙己)。
我记得有一次我被老师要求点评鲁迅先生的文章,我说:“鲁迅先生的文章,让人读得背脊发凉。”
包括我现在写上面这段文字,我还是立刻重新领教了“背脊发凉”的感觉,忍不住要停下敲打键盘的手,“间或”观察一下周边的环境。
但是今天让我兴致盎然地坐下来码字的,却是一个鲁迅先生踢鬼的故事。这个故事本不是鲁迅写的,是萧红写在《回忆鲁迅先生》这篇长文里的。我按关键字,找到了故事原文:
鲁迅先生讲了他看见过鬼的故事给大家听:
“是在绍兴……”鲁迅先生说,“三十年前……”
那时鲁迅先生从日本读书回来,在一个师范学堂里也不知是什么学堂里教书,晚上没有事时,鲁迅先生总是到朋友家去谈天。这朋友住的离学堂几里路,几里路不算远,但必得经过一片坟地。谈天有的时候就谈得晚了,十一二点钟才回学堂的事也常有,有一天鲁迅先生就回去得很晚,天空有很大的月亮。
鲁迅先生向着归路走得很起劲时,往远处一看,远远有一个白影。
鲁迅先生不相信鬼的,在日本留学时是学的医,常常把死人抬来解剖的,鲁迅先生解剖过二十几个,不但不怕鬼,对死人也不怕,所以对坟地也就根本不怕。仍旧是向前走的。
走了不几步,那远处的白影没有了,再看突然又有了。并且时小时大,时高时低,正和鬼一样。鬼不就是变幻无常的吗?
鲁迅先生有点踌躇了,到底向前走呢?还是回过头来走?
本来回学堂不止这一条路,这不过是最近的一条就是了。
鲁迅先生仍是向前走,到底要看一看鬼是什么样,虽然那时候也怕了。
鲁迅先生那时从日本回来不久,所以还穿着硬底皮鞋。鲁迅先生决心要给那鬼一个致命的打击,等走到那白影旁边时,那白影缩小了,蹲下了,一声不响地靠住了一个坟堆。
鲁迅先生就用了他的硬皮鞋踢了出去。
那白影噢的一声叫起来,随着就站起来,鲁迅先生定眼看去,他却是个人。
鲁迅先生说在他踢的时候,他是很害怕的,好象若一下不把那东西踢死,自己反而会遭殃的,所以用了全力踢出去。
原来是个盗墓子的人在坟场上半夜作着工作。
鲁迅先生说到这里就笑了起来。
“鬼也是怕踢的,踢他一脚就立刻变成人了。”
我想,倘若是鬼常常让鲁迅先生踢踢倒是好的,因为给了他一个作人的机会。
这篇故事,写的是我最害怕的鬼故事,却让我感觉到一种信赖和安全感。这段故事,年少的我看了很多遍。用现在的话来总结,是因为感觉到鲁迅先生的科学精神和勇于验证的精神。
怀着有趣好玩的心情,我们来设想以下情况:
情况1、如果鲁迅先生因为害怕,掉头就走了,那么一旦这一位具有超级影响力的人物,对友人说一句:“大抵,这世上真有鬼。” 然后萧红的回忆录关于这段的内容,恐怕只能是:“鲁迅先生秘事,他曾经见过鬼。”
情况2、鲁迅先生意识到这是一个话题,可以上热点啊!立刻发布热门消息:“警惕!绍兴XXX出现鬼影,大家绕道而行!” “独家!鲁迅先生证明这世界有鬼!” 这模拟的标题写出来,我小手一抖,说明自己毕竟还是浸染到如今媒体的毒了。
这篇故事也有人质疑说:盗墓的也没有惹鲁迅先生,怎么先生非要去踢人家一脚。
我认为这是一种责任感,这种责任感叫做:验证自己遇到的存疑内容、平实陈述事情本来的样子。
勇于验证、勇于探索事物的本源、勇于形成自己的理解。是我敬佩的精神。鲁迅的文学创作,其立意和措词,有其特定想表达的含义。我们也可以理解为,他的一篇文章,其实是一个药方。药,总是苦的,是用来治病的。文章是药,先生是大夫。药是苦的,不好吃的,先生,却也许是严肃活泼的、值得信赖的。
(本文 完)
在绍兴论起鲁迅先生的时候,其实我们已在鲁迅故居附近。以至于最后在门口转了两圈也未进去,实在是门前太堵了。一群群旅游的“小红帽”,车水马龙地进去和出来。我们思忖过,还是调转车头走了。
先生生平,所看并不多。只在今天忽然想起这一段踢鬼的故事,倍感鲁迅先生之正气凛然。长大的人回顾小时候看过的文章念过的书,是另一种别样的理解。
感谢今天想到了这件事。停敲键盘,晚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