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印刷发展到文化时代

印刷发展到文化时代

作者: 王艺璇wyx | 来源:发表于2019-03-26 21:04 被阅读0次

        我之所以选择这个题目,是因为我亲历了从古老的铅字排版到现在电脑排版的转换。社会的发展新旧交替是一种必然,我赞成这种看法,活字印刷术经历了漫长的几个世纪,而其间基本没有过渡,可以说是从古老一下变成现代的技术,不能不说是一种飞跃,而且这种飞跃的跨度之大是始料不及的,所幸的是我曾经是从铅字排字、拼版,到现在熟悉掌握平面设计,作为这场革命的见证人也是最大的受益者,用最亲身的感受来阐述印刷排版的发展历程。

        中国是古老印刷术的发源地,印刷业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程。记得在说到我国四大发明的时候,课本上有这样一段话,“庆幸时,有布衣毕昇……”说的是,毕昇首先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开创了活字排版印刷的新时代,为现代印刷奠定了基础,采用铅合金活字排版的印刷工艺一直沿袭至今,竟达五个多世纪。

      谈到环境,马上显现出的是新与旧的反差,亮与暗的反差、净与脏的反差及有序与散乱的反差。以前排版的地方叫排字房,整个车间以铅字为主,车里装的、盒里放的、架子上摆的都是铅字,现在想来,叫储铅室更为准确。当走进灰暗的屋子里两边放满了各种字体的字架子,这是排字用的最基本的原料,由木制或铁制两种材料组成,架子上有规则的放着很多字盘,字盘是一个木制的像百宝格样式的有一定字序规律的木盘,每个格子里放着属于它自己位置的铅字。当时为了记住这两副架子上的字的位置,真是费了好多功夫。车间显得拥挤而散乱,且空气中弥漫着铅尘的气息,再看工人穿著工作服,永远是铅的颜色,地上到处都是洒落的铅字。

      现在不同了,开放式的办公环境,明亮、整洁,电脑桌摆放的整齐美观,透着现代的气息,坐椅方便、舒适,屋里的温度四季恒温。环境的如此改善,不由得让我想说下一个问题员工的健康得到了保障,环境和人的健康是密不可分的。

      人们都知道,铅对人体是有害的,尤其是对长期接触铅的工人本身就存在着隐患,电脑代替了铅字,工人们从铅的包围中解放出来,双手变白了,变净了,不再担心铅中毒了,实际上还有一点也属于对健康有直接影响范畴的问题,不过我只是想作为一个单独的话题为谈,那就是劳动强度的降低了。

      这次反过来说这个问题,先从现代的排版说起。无论是打字还是排版,在电脑前或敲击着键盘,或操作着鼠标,都显得轻松且自如,外人看过去还是一丝美的享受,工作就在这样的环境下完成了。

      过去排字车间可不是这样,工人上班前把属于自己的架子上的字盘填满,由于格里的字用空或所剩无几,就要填满,以备当天用,下班也是如此。准备工作就绪后,正常工作就开始了,每个排字人员左手拿着手托,右手是从字盘里把文章的用字一一按顺序格式拣到手托里,手托里的字满后,移到备好的大盘里,回来继续拣。由于一个字架只有一种字体,遇到不同字体或标题字还要到别的字架子上去拣,有一段文章要好几种字体,那么就要来来往往好几趟。有人算过,一个排字人员,一天要走十几里地,而且是左手负重,右手不停的上下摇摆,一天下来手酸腿疼。

        拼版人员也不例外,几十斤重的铁盘(铁制的用于固定版心的拼版用品),来回“搬运”。因为拼好一块版要打样,一切都是手工的,拼好的版要搬上搬下,可以想见劳动强度之大,这还不算拼版过程所付出的劳动。现在简单了,这些都可以在计算机上完成,由此也带来了效率的提高。

      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最本质的东西是解放生产力和生产效率的提高,恰恰又最明显、最突出的证明了这一点。

      我们先看一看过去一个版成版的过程:首先是要铸字,因为铅字用一次后就要回炉重铸,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然后是排字、改样,这里我要特别提一下,过去改样是把排错的字和编辑作过修改的字进行修改,先是把这些要改的字拣来,再对这些修改的文章一一修改。方法是一对一的错还好办,把它提出来换上新字就可以了,如果遇上加几个字或加几句话那就要一行一行的往后推,比较乱的就要把改动的段放在盘上,一行一行的进行修改,拼版在当时是个有点技术含量的工种,是根据编辑的意图,把每篇文章像摆积木一样,恰到好处放到大盘里,经过三校修改后,交给印刷车间,算是完成了一个工序。

      现在丢掉了铅字,打字、改样、拼版一气呵成,就是很乱的改版,只需在适当的位置打进字就可以了,而且都是在计算机上进行操作,不需任何辅助工具,照片和插图也是通过计算机扫描输入编辑后,最后自动合成输出一次完成,从而省下好几个环节。

      我们再对实际操作速度进行一下比较,一个排字工人每天(按6小时计)排字7千字左右。而一个打字员一个小时就可以录入7千字左右。排字的拼版人员从拼到改一天顶多两块。而现在的电脑组版员,一天可以完成好几百页的书。由此可见,速度上有了很大的提高。

      电脑本身就是一个神奇的东西,谁知道它会做出什么样的惊人之举。早在几年前人们幻想着,只要排好版后,我这里一按发排,不多时间书籍就会从印出来。几年后的今天,这个幻想终于实现了。我们看到,通过前端的图文数字信息,直接可以经过数字印刷机印刷,它给今后印刷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它把铅字变成了数字信息,与这个时代迈着同样的步伐,并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地完善,我们有理由相信,明天的印刷业带给我们的肯定又是一个惊喜。

相关文章

  • 印刷发展到文化时代

    我之所以选择这个题目,是因为我亲历了从古老的铅字排版到现在电脑排版的转换。社会的发展新旧交替是一种必然,...

  • 印刷文化

    以下文字非原创,来自《娱乐至死》。 尼采说过,任何哲学都是某个阶段生活的哲学。我们还应该加一句,任何认识论都是某个...

  • 日新录(6月23日    晴)

    印刷文化式微,逐渐退至我们的文化边缘,而取而代之的是显示屏文化逐渐出现在我们的文化中心。印刷文化的衰退,是很...

  • 娱乐至死笔记

    作者首先阐明了媒介在生活中的重要意义,它代表了隐喻与认识论。 1. 印刷时代与娱乐时代 之后对阐述时代(印刷时代)...

  • 娱乐至死 | 尼尔·波兹曼

    2019.07下旬 《娱乐至死》是对20世纪后半叶美国文化中最重大变化的探究和哀悼:印刷术时代步入没落,而电视时代...

  • 处也在使

    一我们从铁器时代发展到工业时代,再到信息时代最后一,我们从铁器时代发展到工业时代,再到信息时代,最后进入了干扰时代...

  • 泛娱乐时代下的“娱乐至死”

    (认证评论员 左涛)在《娱乐至死》一书中,波兹曼花了大量笔墨来对比印刷时代与电视时代的特点。他认为印刷时代的...

  • 《娱乐至死》-过度娱乐的可悲

    《娱乐至死》是对20世纪后半叶美国文化中最重大变化的探究和哀悼:印刷术时代步入没落,而电视时代蒸蒸日上;电视改变了...

  • 《娱乐至死》还是娱乐致死?这个问题你也跑不掉!

    涛舅说《娱乐至死》是对20世纪后半叶美国文化中最重大变化的探究和哀悼:印刷术时代步入没落,而电视时代蒸蒸日上;电视...

  • 怎样读书才能真正受益

    初中时代学习古文,就爱上古文,古书。那时候没有什么“经典”“传统文化”的名词概念,书也非常缺乏。只要是印刷出版的古...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印刷发展到文化时代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pfov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