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下家乡的由来||安徽地质构造分析

作者: 春末小记 | 来源:发表于2020-08-26 22:41 被阅读0次

文/春末小记

安徽今天的样子来自两亿年前三叠纪末的那次大碰撞,华南板块漂洋过海将自己撞向坚硬的华北板块,在它们之间形成了横贯东西的秦岭-大别的山脉。

01

从此两块古陆从海中漏出了水面,笨拙的两栖鱼拖着自己蹩脚的嫩鳍颤颤微微的站在岸边,观赏着壮丽的日出,欢庆着陆地的到来,安徽便横跨在华北和华南的两个新缝合的板块之上。

这个缝合带是脆弱的,在此后的数百万年里,另一股来自东太平洋的动力悄然升起,大洋的扩展将崭新的洋壳俯冲进华南底部,仿佛要将华南整个掀起。

岩浆先从福建一带开始登陆,紧接着裂缝向北蔓延,岩浆灌入,向北穿梭,绵延千里,在白垩纪到来时,撕裂达到了顶峰,整个大别山脉被岩浆覆盖。

太平洋的力量像宽阔的蓝色巨鲸,将华南板块在大别山东边缘撕裂,推着被撕裂的部分向北迁移。

撕裂面西靠华北,东靠是华南,绵延数千公里,穿越渤海,进入东北,撕裂之深切除地壳,将地幔的铁质渗入到地表,此带被称为郯庐断裂带。

郯庐断裂带以西,大别山以北,是坚硬的华北板块上大片的淮南与淮北的土地,合肥与六安的土地。

而另一边撕裂的华南之上,是长江沿岸的安庆铜陵和芜湖,宣城和黄山。在这股力量的冲击之下,华北像一个厚厚的平底锅,被撞成了凹凸不平,开始沉积着干燥气候里红色的岩层。

华南则大面积的凸起和凹陷,山地和沟壑,岩浆和断裂发育,一股股暗涌的岩浆冷却,抬升和切割,黄山出现,矗立皖南。

太平洋的力量波及到内陆地区,形成无数或宏大或细小的统一走向断裂。它们都平行郯庐断裂带,呈北北东向展布,在紧邻北京石家庄和邯郸的地方掀起了太行山脉和燕山山脉,这个挤压,撕裂,沉积和干燥的造山过程,被称为燕山运动。

此时的中国依然是一片均衡的大陆,里面穿插着秦岭大别东西的山脉,以及太行-燕山和东部沿海的北北东的山脉,西藏是宽阔的平整的低海拔陆地,植物繁茂,森林密布,生机盎然。

02

然而一切都不会停止,6500万年前,从印度洋上飘来的印度地盾,已经悄悄的靠近了西藏,它像一头猛烈的公牛,用双角抵入西藏的大地,拼命的把整个西藏挤成高高隆起的麻花,两边的牛角逼着西藏无处可逃,只能被一次次挤入云霄。

横贯的喜马拉雅山巍峨的抬起,冰冷的低云和冰雹狂风卷席着山顶,世界的屋脊从此形成,这股力量将整个中国的地形一分为三个阶梯,西藏占据第一阶梯,太行-燕山以西为第二阶梯,安徽在第三阶梯上。

6500万年以来,太平洋继续向西挤压,印度地盾继续抬升喜马拉雅山脉,整个华北板块之上在都在制造着盆地。

安徽辽阔的皖北就此形成,地下是层层的砂岩和泥岩,像无数层薄饼,一直延续到今天,淮河两岸依然沉积着泥沙。

回到那次大碰撞之前,华北和华南两个板块,是孤立在海洋中的独立个体,在5.4亿年前寒武纪生物大爆发时,两个板块已经存在。

它们各自经历了从海洋到陆地,又从陆地到海洋的过程,最后在开篇的时刻相遇,共同结束了海洋时代,成为了统一的陆地。(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解读下家乡的由来||安徽地质构造分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pgej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