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天都要做很多选择,你是觉得选择太多不知道怎么选,还是选择太少,根本没得选?
一、你内心究竟想要的是什么?
选择无处不在,事业、生活,婚姻、学习都需要选择,人生就是一连串选择的结果。
据调查研究显示,一个现代社会的普通人每天至少要做70个决定,大事需要选择,小事也需要选择。
关于选择你是否也有这些困惑:
(1)选择太多,不知道怎么选,哪个都挺好,每个又都不够好,似乎没有一个完美选项,非常纠结。
(2)有时候选定了就后悔,担心自己是不是选错了,但又觉得生活的现实让自己别无选择。
当你在面对选择的时候,你的内心究竟想要的是什么?
也就是在选择当中,你想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你理想的生活状态是什么?
只有你的目标足够的清晰,你所做的所有的选择都是为你的目标服务的,你就不会感到茫然,就不会难以抉择。
当你难以做出选择的时候,其实也就是你的目标不够清晰,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所以你就会很纠结,就会止步不前,就会犹豫不决。
那如何给自己定一个清晰的目标呢?
确定起跑线,找到你现在所处的位置。
结合你的实际,问问你自己,你今后想干什么,想成为什么,把它定为你的目标。
目标定得不能虚无缥缈,也不能定得太伟大,因为这个目标是你力争去实现的,如果不能实现,你会对自己产生怀疑,以致产生失败感受。
此外,你设置的目标必须是可以进行量化的,比如每天跑步5公里,每天读书5页等等。
就如现在我们每日的微行动打卡,把选择你内心最想要实现的目标,每天刻意练习,每天精进,通过日目标、月目标、年目标,最终实现你的长远目标。
二、一般人做选择的时候容易陷入哪四大误区?
(1)非此即彼,非黑即白
在我们日常的工作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让选择变得特别的局限,经常会陷入非此即彼,非黑即白的陷阱误区。
但事实上我们还会有很多其他的可能,因为这两个选择之间并不矛盾。
那我们如何避免这个误区呢?要扩宽自己的选择。要拔出自己的限制性信念。
比如我们现在可以一边工作,一边利用业务时间,朝着自己的兴趣爱好的方向,边探索,边尝试,等到时机成熟的时候,可以再做出最终的选择。
(2)貌似利弊分析,实则主观臆测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曾经说过:人们其实早就有了自己的想法,只不过是在为自己的想法寻找支持的证据和理由而已。
在我们的生活中,其实我们对未来的担忧,这是一件不确定的事情。
我们人生很多的时候,都是无法预测未来自己所担扰的那部分,因为它们都是自己想象出来的担忧,事实上它并没有发生。
(3)做选择时受情绪影响,不够理性
在我们做很多选择的时候,其实是基于自己的情绪,比如当你脾气来了,就会口不择言,一吵架就分手,一生气就辞职。
其实在我们有不良情绪的时候,做出的选择往往都不会是最好的选择。
(4)过分自信,自以为是
在现在这个拼爹拼妈的时代,很多的父母认为,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把他们送进名校,所以千方百计付出高昂的代价,甚至几代人搬迁,就为了让孩子进名校。
拼尽一生心血,就是为了给孩子买一个学区房。
而让我想起了海蓝博士,汶川地震期间,她带着女儿在汶川呆了三年,她让孩子体验了生活中不同的艰辛,让孩子学会了适应环境,不管是什么样的环境,都能快乐的生活。
三、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回顾自己高考填报志愿时,家人会跟你说哪个专业毕业后好找工作?然后不管自己喜欢与否,就报了那个专业。
毕业后跟随自己所选的专业,然后进入了自己的职业生涯。不知不觉,十年的职业生涯,就这样过去了。
在别人的眼里,似乎朝九晚五,是很安稳的一个工作,但是在我的内心里却是觉得,每天都是重复同样的工作,很单调,很无聊。
别人工作的十年是十年的工作经验,而我工作十年是把一年的工作经验重复了十年。
直到当我看到杨妈的《进阶》,她帮助年轻人提炼出了一个非常实用的方法:“红点黑点”计策。
如果,早点遇见她,我想我会从自己的内心出发选择自己真心喜欢的行业,如果你跟我有一样的困惑,做着自己不喜欢工作,可以试试“红点黑点”计策。
什么是“红点黑点”计策?
第一步,需要列出你过去5到10年的全部经历,找出你的“红点”和“黑点”。
红点就是相比其他人,你特有的优势。任何的红点不要放过,统统列出来。只要你比别人强都可以写出来,都是你的红点。
而黑点就是你跟其他人相比,做得比较失败的事。比如,跟其他的人相比,你不善于表达。
第二步,当我们找完了红点和黑点,我们就需要用“红点”对应来选择自己适合的工作,也就是我们找到自己的天赋优势,用天赋优势撬动我们人生复利雪球。
而 “黑点”排除法,就是在帮我们“扬长避短”,排除自己不适合的工作。
第三步——坚持,也就是在一个岗位上深耕,做到极致。
也就是在一个2cm的范围内,深挖2万米。凡事那些有成就的人,像巴菲特、马云等,在某个领域深耕、坚持多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