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书电影
《游客》|我是自己本能的受害者

《游客》|我是自己本能的受害者

作者: 初初久久 | 来源:发表于2018-04-14 00:40 被阅读0次
    《游客》|我是自己本能的受害者

    Q:一场雪崩,父亲逃跑,求一家四口的心理阴影面积?

    A:  ……

     

      如果说以往看电影最高的情感顶点是达到共鸣,而看这一影片时,则是全程如坐针毡,不断问自己,“如果是我,我会怎么办?”

    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办?


       

        瑞典电影《游客》,戛纳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评委会奖,导演鲁本·奥斯特伦德。此片也获今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和《消失的爱人》、《爱的都是你》并称为“婚黑三部曲”。


        影片中一家四口外出游玩,遇上了雪崩,危难之际,父亲却本能地抛下妻儿逃跑,其实这只不过是稍有失控旅游节目,妻儿无恙,虚惊一场。而妻子却不知如何面对重回身边的丈夫……

      滑雪第一天,全家人一起拍全家福,一家四口一起刷牙,一起躺在一张床上。影片以冷峻严肃的基调,冷静地叙述着一家人温馨的日常。

      第二天,“雪崩”到来,父亲抓起手机和手套就跑。

    《游客》|我是自己本能的受害者

    雪崩过后,一切恢复平静。一家人回旅馆的路上,有一个很有意思的镜头。

    父亲满脸羞愧和不安,小心翼翼转过来头看妻子

    《游客》|我是自己本能的受害者

    孩子则敏锐地察觉到了此时父母亲之间细微的变化

    《游客》|我是自己本能的受害者

      从这件小事开始,影片开始长达了2个小时的人性追问和重构爱情家庭关系,夫妻俩的信任危机和孩子心目中高大的父亲形象面临着崩塌,种种问题将家庭矛盾一步步推向顶峰。

      一开始丈夫在人前并不承认自己逃跑的事实,一直采取逃避的态度,丈夫的懦弱在这里显露无疑,而妻子一次次在人前挑明事件,逼迫丈夫不得不接受这个事实。

      尔后,男主人公开始陷入无限的自责与自我扣问的阶段,在旅馆门口,痛哭流涕,发出了“我也是自己本能的受害者”这一无力的控诉。 

        最后,父妻俩合计出演了一场小闹剧,父亲“救”了困在暴风雪的母亲,重塑了父亲在孩子们心中的形象。

        实则妻子自始至终都没有原谅他,信任鸿沟一经破裂,就无法弥补。

    但是因为孩子,妻子选择了妥协。


        一个故意较真不免俗套的戏剧切口,奥斯特伦德索性较真到底穿过陈旧而又新鲜的伤口逼视人性本我的脆弱。在超我与本我之间的自我永远是这两者的撕裂,而爱与婚姻只是经常染血的缠绕绷带,并不真懂自我的疼痛。——王超

    注:弗洛伊德认为:人格是一个整体,它包括三个部分:

    1 本我——人格结构中最原始的部分,构成本我的成分是人类的基本需求,包括饥、渴、性等。本我之中的需求产生时,需要立即满足。因此支配本我的是快乐原则。

    2 超我——人格结构中居于管制地位的最高部分,构成超我的成分是社会道德规范、个体的良心、自我理想等。超我是人格结构中的道德部分,支配超我的是完美原则。

    3 自我——在现实生活中由本我和超我共同作用的结果。由本我产生的各种需求,因为受到超我的限制,不能在现实中立即满足,需要在现实中学习如何满足需求。最终的现实状态就是自我。因此,自我介于本我和超我之间,支配自我的是现实原则。


      就是说男主人公在危难之际选择逃跑是出于本我的欲望,而事件之后的由道德规范管制的超我引发愧疚,自责等情绪,本我与超我的双重矛盾,致使自我陷于人性弱点的沼泽当中,寸步难行。

      影片到了这里,很多人都会觉得这是打着人性本能的幌子给男主人公开脱的借口,妻子在危难面前本能地选择保护孩子,而父亲为什么本能地选择逃跑?

    《游客》|我是自己本能的受害者

          而影片在结尾部分将这个问题上升到全人类而不仅仅是局限在两性对待亲疏的本能区别 。

          影片的最后,导演巧妙地设置了一个镜头。在下山的时候,碰到一个车技极差的司机,在同样面临危难的时刻 ,妻子表现出本能的惊恐着急着下车,而引致全车人争先恐后抢着下车最后在公路上沉默前行。

      奥斯特伦德以严肃的第三者视角,将北欧电影的冷峻锋芒恰当地控制在偏激电影风格与现代文学经典的交叉点上。将人类面向生命的局限的无奈表现地淋漓尽致……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游客》|我是自己本能的受害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polk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