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孙女因为11月份出生,她上学的年龄就在8虚岁上。还有一个小外孙女这年正好是5虚岁,是上幼儿园的时候。
为了能在城里好一点的学校就读,女儿女婿也在城里买了房。众所周知,现在孩子读书又要接送又要辅导,还要管穿管吃,孩子爸妈要上班腾不出空,这任务就会理所当然地落在老人的肩上。爷爷奶奶在本地城郊住,方便照顾,奈他们识字不多,在辅导学习上不能胜任。外公外婆识得几个字,可以补上这缺陷,却是与女儿家隔得远。没办法,最终只好撬动我们外公外婆过那边去,担当起两个外孙女的生活和学习。不唯如此,女儿女婿也同居一室,他们一早一晚的就餐,也要捎带着解决。
贸然的家庭组合,总是不那么协调。一个暑期(因为提前几个月过去熟悉一下)加上半个学期的生活,一些事端的出现,我们只好转回到老家来了。
回老家的时候,正好外孙女期中考试。这一次考试,外孙女的成绩在全班优等生行列(全班7个100分她名列其中),还得了些奖状奖品之类。接下去就由奶奶过来料理这个家了。爷爷守老家。
女婿是早上7点出门,要到晚上10点后才到家,女儿晚6点到家。外孙女的功课辅导就无可推卸地落在女儿身上了。虽然,我们在的时候,女儿回家也关心着孩子的功课,但毕竟该写的该学的都已经完成了。我们不在了,小孩子不会自己学,加上本来就玩心挺大的,大块的时间都浪费了,等到女儿下班回来再心急火燎地辅导功课,一者大人小孩都紧张辛苦,二者效果还挺差。
到期末考试,成绩就断崖式的跌,原本优等行列,连中等都岌岌可危了。一向信心满满的女儿这时也神情萎靡起来。
到一年级第二册上,女儿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抓辅导,总因时间太晚太迫,加上外孙女散漫惯了,思想集中不起,收效往往甚微。到期中测验,外孙女的成绩已经落到中等以下,与一些差生为伍了。女儿此时已经感到我们在时的作用还是不容忽略了,但又不敢擅自开口再约我们去,只能无奈地排遣时日。
外孙女也是我们从小看到大的,她的聪慧和外向性格我们都一清二楚。从学说话开始就看巧虎的故事,学了很多的知识,掌握了语言表达能力;在阳光幼儿园读小班的时候,一次老师布置了一个“故事演讲”任务,发了几篇小故事,要求选中一篇背好了,到全校六一节活动上台演讲。记得外孙女讲的故事是“新来的朋友”,讲一个小象的故事,字数该有500左右,她都记熟了,并且在全校小班当中获得了一等奖。要知道,一等奖获得者的名额仅一名哦!
外孙女又是一个性格很外向的人,她很喜欢交朋友,从3、4岁起就已经突显出这种性格了。3岁时再陌生的人她也不认生,任谁来抱她都让他们抱。有一次在菜市场门口,外婆碰到一位久未见面的熟人,这熟人见了我这可爱的外孙女,便试着来抱,外孙女竟欣然张开手扑进她的怀里。后来这熟人抱着外孙女佯装着要离去的样子,示意外孙女与外婆再见。想不到她还真的伸出小手跟我们招手再见了。正因为如此,女儿也曾一再关照我们,看紧一点,以防被人抱走了。
4岁上,外孙女就很爱交朋友。即使第一次见面的小朋友,不管是男生女生,不管是年龄跟她相仿还是大她好几岁,她都能主动接近,一起玩得很开心。并且在玩的时候,玩啥游戏,选哪个地方,她都事先提出建议,占居着主导的位子。
或许,她的外向型性格容易衍生出散漫习气,在读书上面她的心不容易收拢。我们在那边的时候,学校3点左右放学我们接她回家,稍微吃点零食水果,就开始辅导作业。虽然这中间她有些拖拉,但毕竟时间比较充足,该做的事都能做完。我们不在的时候,因为奶奶到幼儿园接了小的,抽不出身去学校接大的。没办法,给外孙女报了个“托班”。托班时间是从放学到5点半,期间除不能出去外,由学生自由活动,爱打乒乓球的,爱看书的,爱玩其它游戏的,一概悉由学生自便,并没有老师管着辅导作业的。
小孩子有人在身边敦促着尚不能好好学习,更何况身边没一个人去约束她?那真得是放飞了。作为外公外婆,我们充满了内疚。我们不想一个好坯子就折翅于起步阶段。我们担心反复的成绩在低位徘徊,自尊心自信心会受到重创,继之会厌学、破罐子破摔的。就像外婆说的,若过了十年二十年之后,再来后悔,后悔何及?
6月初的时候,因为听了女儿屡次的叹息外孙女学习成绩往下滑,一副茫然无措的样子,我在微信视频里跟女儿说:要不下学期我们过来跟读两个月。女儿一听我这话,立即接过话头说:若要来这个月就可以来了。想不到女儿的心情竟这般迫切。我立马决定,3日是星期六,我们过来。
次日是2日,一早女儿就微信给她妈,说不要过来了,身边人心里有压力,真想来就7月份去。
7月分外孙女已经放假,他们一家子就都移居到城郊老家了,留下城里这房子算是给我们寄身。当时外婆就憋得满面通红:我们是为了外孙女读书去的,不是没事跑那边去住几天!当时我也有些懵了,怎么会这样。
最后我们仍然执意按原约定过去。有些逼宫似地让他们答应。因为我们不想被人拒之于几百里之外,作为一次破冰之行,也是要去的。还记得,前几年在中洲公园遇到一位姓周的熟人,他与妻也在公园散步。周退休前是银行职员,退休工资不菲,其妻与我同一单位退休。谈起他们的女儿,也是嫁在我女儿家附近,而且有了一个外孙了。论起去看望外孙一事,老周有些激动地说,懒得去了,还是在家过自己的日子吧。一听这话,这里面就有酸楚的故事。或许尴尬,令老周上不得女儿家的门了。
这样的情形,显然是太消极被动了,这不等于把自己的女儿扔在那儿不管了吗?说到底两家能有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只不过是生活上的一些小摩擦而已,值得这般“老死不相往来”么?我私下里认为老周也太小局了,犯不着这般置气。
我们乘长途公交过去。女儿女婿带我们到饭店用了餐。就此,我们顶替了奶奶的工作,原本外孙女放学后继续留在学校上托班的,这个月也解除了,接回来由我们担负外孙女的学习辅导。
![](https://img.haomeiwen.com/i16285384/c8bd6e1bf0f3a0a2.jpg)
说实话,要想把外孙女的学习辅导出一点成绩来,真得要全心身的投入的。虽然说小学一年级的课本内容非常浅显,一上手就可以教导上,但是想要把这个知识点与前后的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还真得要花一点时间精力把课本的内容全都熟悉一遍,了然于胸,这样你的辅导才能与外孙女的接受同频合拍。
这是学期的最后一个月,学校老师在给学生复习了。复习的方式就是搜罗省内各校的试卷不断地给学生练习,强化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翻看外孙女的作业,红叉叉很多。凡是题做错的,老师有规定,不但要订正错题,还要建立一本纠错本,把做错的题抄录到纠错本上。虽然说这个做法很有必要,但也无形中增加了外孙女的课业负担。如果一开始就把她辅导明白了,错题减少了,这些额外的课业负担是可以免除许多的。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她不明白的知识点,一直得不到解决,就是没有人针对性地给予她“掰开来”细细地讲解。比如“座位和请坐”两个词,她就是混淆不清”座“与”坐“的含义,讲解了三、四遍,一到卷面上做题,还是出错。我是做题时也讲,她玩耍时也插进这类内容,进行考问,直到完全搞明白。如果不是至亲,不是一对一的跟读,绝难做到这份上。
女儿很早就抱怨,说外孙女的”看图说话“太差了,跟不上。我也就有心加强一下”看图说话“的辅导。我告诉外孙女,先把图看懂,看到什么,在干什么,结果是什么,合理地加上自己的想象,把这些组成一串写下来就可以了,就这么简单。想不到外孙女在这点上却是”心有灵犀一点通“,她写起小故事来还真有点思路清晰,叙述通顺。说明她早先囤积的表述功底起了关键作用了。
说句实在话,外孙女的学习程度已经到了”搞懂的门口边“了,就差推一下门了。但就是因为这”推门“的力气不够,就一直与一些差生为伍。我的作用就是帮她把门推了一下。
说了这么多,好像外孙女是一个乖乖的读书囡,其实并不是。或许是她外向型的性格,亦或许是一段时间以来散漫惯了,她知道自己成绩不好,但她的心里并没有什么焦急和忧虑,只应了一句古话——皇帝不急太监急。放学回来后,我们让她吃点零食水果之类后,本想让她抓紧时间把老师留给的作业完成掉,然后腾出时间把课本给她进行从头到尾系统地温习,发现不懂不会的,强化一下。我将作业什么都帮她摊在桌子上了,她还在堂前玩耍或者看电视,喊多少遍她都听不见,只好边哄边拉,把她按在桌边。按理说这时应该进入正题,可以埋头做作业了吧?其实没有。要么把削好的铅笔一支支又在电动卷笔刀上削上一次,要么顾自找一些自己的东西,要么在一张纸头上画一些图画(画画是她比较爱好的)。一个字就是“皮”得很。
即使开始做作业了,也是一副似做非做的样子,磨磨蹭蹭,就是在磨洋工。还不能逼急了,不能批狠了,少不了间以好言抚慰,且寸步不离地盯着她,敦促着她。这样的人,如果你想让她一个人去完成作业,是不是痴人在说梦?就是有一点优点,好成绩她喜欢。有时放学回来说,今天考试有一个字本来不会写,昨天外公刚教过。这个时候她会有一些庆幸的样子。
话又得说回来,外孙女毕竟还小,并且长期地被所谓的读书束缚——几乎每晚都是九点过、逼近十点才睡觉,睡前还要逼她跳多少个绳、阅读多少页的书,搞得外孙女临到睡觉了却久久不能入眠。女儿不懂,还说外孙女睡早了也是睡不着的,就让她天天睡得很晏,其实是外孙女醒过头了。对于那个阅读,我颇有不同意见。一本叶圣陶的“稻草人”我还记得,还有一本是好像是关于什么宇宙天象的书。对于一年级的外孙女来说,这些书篇幅较长,文字仍显深奥,情节也鲜能勾起她的新鲜和好奇。依我的观察和体会,阅读这些书,根本就体会不到读书的乐趣,不过是书上一行一行的文字从她的眼前过一遍,碰到不会念的字借助标着的拼音拼读一下,仅此而已。当然,你不能说没有效果,但效果和伤害比较起来,是得不偿失的。偏偏,女儿还按照老师的通报,说班里有几位同学已经阅读了三、四千页了,说外孙女才读了一千页,远远落后于人。到了星期天也不能有喘口气的工夫,两堂课外学习早在等着她——你说,如此沉重的任务,如此疲乏的身子(外孙女本来较消瘦),不磨蹭谁能扛得住呀。
相较于外孙女,小时候的外公我,不要说在一年级,就是在三、四年级上也没有现在外孙女这点聪明和积累。当然那个时候遇到了文革,我又生长在农村,文化极度匮乏,就连老师也是就地取材请的,只要这个人识得几个字,就聘作老师。那个时候我们读书,大人称作“关学堂门”,意思就是有个地方管束孩子就行了,至于能不能学到东西,并不在大人的期望之内。与现在根本不可同日而语。
但是我不能阻止女儿对外孙女的要求,因为女儿的这些要求也是学校老师的要求。
还有值得庆幸的是,我们这次过来给外孙女跟读辅导,来得有必要。因为女儿在单位的工作有了调整,工作量增加了,并且新的工作要一个适应期,她常常不能按时下班了,多次她还把工作带到家里来完成。如果这次我们不来,孩子的学习,自己的工作,两样都重要,却又分身乏术,还不把她逼疯!
6月28日学校举行期末考试,看外孙女的神情还是那么气定神闲,反倒是我们,私下里还有那么点忧虑,暗祷她学习能有所进步。考完试学校就放了,7月4日去领成绩报告单。7月1日是星期六,女儿女婿双休日,我们这次自告奋勇的跟读也结束了。我穿着女婿给我买的“一脚蹬”新鞋,与老婆子坐火车回家。女儿女婿外孙女(小外孙女因为幼儿园发现手足口病例早一个星期就放了,在奶奶家)用车子把我们送到火车站。
7月4日晚,外孙女跟我们视频,她报告了这次的成绩:语文100分,数学97分。她那略瘦削的脸庞写满了喜悦和自信。我们外公外婆也替她高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