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02 | 容忍模糊
转述师:宝木
武志红
我们这一周的主题是“创造,来自臣服”,今天是第二讲“容忍模糊”。
昨天我分享了自己的写作方式,这是一篇感性的文章,没有讲理论,今天我们讲一点理论知识。
各种关于创造力的理论,多会谈到创造力强的人有一个特点:容忍模糊的能力很强。我们一再讲控制感,并讲到宅人之所以宅,是为了追求控制感和确定感。控制感和确定感会带给人安全感,可是,当太追求控制感和确定感时,也意味着你容忍模糊的能力比较差,因此会失去创造力。
这一点逻辑上不难理解:创造,意味着创新,新的灵感自然要从“我不知道”的模糊中升起,而如果你太喜欢说“我知道”,太喜欢你已有的想法,那么就很难有强创造力了。
当然,很多宅人有创造力,那是因为他们在宅的方面没有创新,但宅的生活方式变得简单,提供了一种容器功能,而在这种稳定的容器中,另一方面的模糊感却被容忍了,然后这一方面就有了新事物从模糊中诞生。
我的写作方式就是不急于用头脑去找到答案,而是让这个答案从感觉中从心中自然升起,在答案没有形成之前,自然是处于一种“我不知道”的模糊状态里。
众所周知,苏格拉底认为自己是一个有点智慧的人,因为别人太喜欢说“我知道”,而他则知道“我无知”。
我们还讲过催眠大师米尔顿·艾瑞克森的故事,他的弟子斯蒂芬·吉利根问老师,你的催眠秘诀是什么?有画面吗?有意象吗?有一些神奇的东西吗?结果艾瑞克森回答说,他的秘诀是他确定地知道一点“我不知道”,既然我不知道个案的答案是什么,那我就可以邀请个案进入到潜意识状态,让答案从深渊一般模糊的潜意识世界中升起。
我们一再讲过提摩西·加尓韦的自我理论,自我有两个,头脑和意识层面的自我1,身体和潜意识层面的自我2,运动员要想达到身心合一的境地,就要离开自我1,进入自我2。进入自我2后,运动员不仅自己身心合一,也能非常好地感知整个场域,同时时间好像变慢了,而空间变大了。
这些概念可以糅合在一起,如果你想有创造力,就要承认你的头脑和意识层面的自我1不知道答案是什么,然后学习进入到身体和潜意识层面的自我2中,这时你会发现好像你的自我与外部世界的那种割裂感减弱甚至消失了,这时你就能碰触到外部事物的本真,而所谓创造力就是你碰触到了这个本真。
我继续讲讲昨天讲到的我写的那篇对一位大网红的分析文章。实际上,我一开始就可以用专业知识给她下一个诊断,她很可能是表演型人格障碍,而表演型人格障碍在临床上的表现有一些经典症状,她基本全中,我可以一一列举出来。
这样的文章,读者不爱看,而更重要的是我觉得这样的认识没有什么意义。是,准确的诊断是可以把一个人分门别类,但对于这个特殊的个案,我不觉得我这样做就算是了解了她,相反我觉得这时我根本就没有碰触到对方。
所以,我的分析是抱着这样一个假设,“我不知道她是什么样的人,我愿意深入了解她。”这是我对一个人做心理分析时的一贯逻辑,我一开始就抱定这个人我是不了解的,然后我才能放下我的头脑,用我的感觉去感受他。
接下来的问题是你如何才能尊重你的感觉?答案是你必须忠于你自己。
每一个在某一方面臻于一流的人,都是因为至少在这个方面,他是忠于自己的。所谓忠于自己,就是在这方面他是真自我,追随着自己的心,而不是按照头脑而活,因为所谓“我的头脑”,实际上装着的是个人意识和各个层面的集体意识的内容。
例如迈克尔·杰克逊,他说最重要的是忠于自己:
“唱歌是我所热爱的,我选择它是因为我能从中得到乐趣,演唱对我来说就像呼吸一样自然。我歌唱是因为我必须唱,不是由于父母或家庭的缘故,而是由于我的全部内心生活都溶化在了音乐的世界中。”
然而,到底什么是“忠实于自己”呢?理论阐述可以满足我们头脑对知识的需求,但不如那些超一流才华的人给出的解释更直观也更有说服力。例如约翰·列侬的一段话:
真正的音乐,是来自宇宙的音乐,是超越人们理解的音乐,当它走到我心中的时候,它们与我本人无关,因为我仅仅是一条通道。我为音乐而生,音乐又把自己给予了我,而我又将它表述出来,这是我唯一的乐趣。我像是一个媒介,我就是为寻找这样的瞬间而生的。
这段话的意思是所谓的天才,其实只是一个媒介,只是一个通道,当天才们保持通道的开放时,来自宇宙或其它存在的音乐,就会通过这个通道而表达出来。所以,天才们不是在“创造”,他们只是在表达而已。
越是天才的人,越懂得这一点,他们也因而在这一方面保持谦卑。
我们再听听其他超级天才的说法。现代舞创始人之一的玛莎·格雷厄姆说:
有股活力、生命力、能量由你而实现,从古至今只有一个你,这份表达独一无二。如果你卡住了,它便失去了,再也无法以其他方式存在。世界会失掉它。它有多好或与他人比起来如何,与你无关。保持通道开放才是你的事。
古典音乐大师莫扎特则说:
我真的从不曾追求创意,音乐不是由我而来,音乐是透过我而来。我不知道它们何时出现,怎样出现,也无法强求。那些悦人的欢乐留在我记忆中,我任由它们蜂鸣。它们点燃我的灵魂,只要不被扰乱,我的主题会自行扩展。
我觉得他们谈的都是同一个东西:放下对自我1的自恋,打开自我2,这时就像是打开了一个管道,有些东西会经由这些管道而来。
然而,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另外一个超级天才乔布斯给了最好的回答,他在斯坦福大学的著名演讲中讲到:
勇敢地去追随你的心和直觉,只有自己的心和直觉,才知道你自己的真实想法,其他一切都是次要的。
你必须尊重自己的感觉,而不是别人的建议。别人的建议常常会干扰你,影响你通道的开放程度,如果你过于在乎别人的建议或评价——这其实是过于渴望别人的认可,那么这个通道就不可能保持开放,来自宇宙的音乐或其他事物,就无法走到你心中。
过于在乎别人看法的人,通常会认为做自己意味着自私自利、为所欲为和自大,事实恰恰相反,那些真正能“忠实于自己”的人,最后会学会谦卑。因为他们发现,那些所谓的才华并不是“我”的,而“我”不过是一个通道罢了,如果我保持这个通道的开放,那些才华就会通过“我”来表达。
迈克尔·杰克逊深知这一点,所以他自称是“上帝的乐器”。为了保证“上帝的乐器”保持通道的开放,杰克逊做了很多抗争,这一切抗争都是为了有一个他说了算的空间。
刚过20岁时,他没有再和他一直以来的经纪人,也就是他的父亲续约,以这种方式解雇了自己的父亲,因为父亲控制欲望太强,希望迈克尔·杰克逊在每一方面都听他的。26岁的时候,迈克尔·杰克逊与合作了多年的唱片公司解约,原因是杰克逊兄弟想自己创作歌曲,而公司坚决反对,甚至说你们都不应该提出要创造自己音乐的要求。
杰克逊演出时,很多时候都戴着一顶帽子,但他最初提出这个主意时,也遭到了唱片公司的反对。对此,杰克逊的认识是唱片公司希望他们能保持那种令他们成功的风格,而不要做任何冒险。
经过各种各样的抗争和事实的检验后,杰克逊越来越坚持一个观点:“要是你感觉到什么东西对你来说是错误的,你要相信自己的直觉,不管多么困难,也要立刻做出判断。”
所以这就构成了一个矛盾:一方面,你要去创造一个说了算的空间,在这方面你要有强大的自我;另一方面,在你创造的这个空间内,你放下意识自我的控制,打开身体和潜意识的管道,在这个模糊的世界里,所谓创造自然而生。
你可能注意到我今天讲的都是艺术家的创造力。那么,科学家的创造力也是一样的道理吗?明天我会来试着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今日得到
高创造力的人容忍模糊的能力很强。创造意味着创新,新事物自然要从“我不知道”的模糊中诞生。如果太喜欢说“我知道”,太喜欢已有的想法,就很难有强创造力。
想拥有创造力,就要承认头脑和意识层面的自我1不知道答案,然后学习进入到身体和潜意识层面的自我2中。这时就能碰触到外部事物的本真,提升创造力。
天才们不是在“创造”,只是在表达。他们只是一个媒介、一个通道,当保持通道的开放时,来自宇宙或其它存在的东西就会通过这个通道表达出来。
划重点
控制感和确定感会带给人安全感,可是,当太追求控制感和确定感时,也意味着容忍模糊的能力比较差,因此会失去创造力。要承认头脑和意识层面的自我1不知道答案是什么,然后学习进入到身体和潜意识层面的自我2中,去碰触到外部事物的本真。
推荐阅读:
创造01 | 如何有创造力地写作
思维 03 | 你的想法真是你的?
思维12 | 向思维认同
用户留言
青岛罗刚
374 赞
是什么限制了我们的创造力?答案是恐惧。 普通人在遇到不确定性的时候会害怕, 天才在遇到不确定性的时候会兴奋; 普通人在遇到危险的时候会因恐惧而放弃, 英雄在遇到危险的时候会因愤怒而战斗。 连接你的生命力,做自己的英雄。
2018年4月3日
青岛罗刚
283 赞
限制我们探索未知的,恰恰就是我们的已知。 影响我们创造力的,正是我们对确认的追求。 我们每个人都是宇宙能量的独特彰显,宇宙中的所有创造,都可以经由我们展现。但我们常常主动用意识关闭了这个通道,看上去安全,其实是无知。 突然想到了那个成语,买椟还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