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631779/0ee788c757819fc7.jpg)
改变,从体验开始”——《武志红的心理学课》笔记
本文部分内容摘自专栏
《武志红的心理学课》
一 破解了多年吸引力法则的魔障
关于自我实现的预言,就是,一旦你说了一句话,你就会爱上你自己说的这句话,而出于人类最本质的自恋需求,你会把事情朝这句预言的方向去推动,以此来证明,你是对的。
如果只有意识上树立了这个目标,而潜意识上却是自卑的,那样就只会感觉到巨大的压力,不会有正向的结果。
武老师的这个解释让我有一种醍醐灌顶之感。好多年前接触过吸引力法则,后面很长时间都去许一些愿望,希望吸引力法则带黑自己好运,但是效果都不尽如人意。原来是因为意识层面树立了高大上的目标,而潜意识因为自卑根本不相信自己能实现这个目标,所以对自己产生了压力,从而没办法如愿所偿。武老师这一节课算是解了我多年的困惑,很是受益。
觉知自己的自我实现的预言,需要有体验帮你去发现。
第一,自我实现的预言其实大部分是对体验的提炼和总结,所以不管是觉知你的预言,还是要改变你的预言,都需要从体验入手;
第二,如果你想要更积极的自我实现的预言,就需要寻找机会,给自己制造机会,体验到那个更积极的预言;
第三,你还可以问问自己,我希望的那种“自我实现的预言”是什么?
武老师不但解了我的惑,还提供了解决方案。
如果要实现树立的目标,回忆曾经的成功的体验来帮自己实现愿望。
他举自己亲身经历的例子:当年通过回忆自己考的最好的一次分数来帮自己实现了上北大的梦想。
应用到工作中,回忆自己谈的最成功的一个合同来帮自己实现业绩目标。
应用到生活中,感受在大house生活的舒服来实现自己的大house梦想。
不过最近我最大的愿望是我的小宝贝脸上的过敏赶快消失,恢复他的帅气脸庞和娇嫩皮肤。
二 用好权威的力量,好好爱孩子吧
不可避免的是,最初养育我们的人,像父母,是最最重要的权威,他们对我们有什么样的期待,就成了我们最初的命运。
我很清楚父母对我的期待在意识层面是积极期待,但是潜意识里呈现的却是消极期待。
我小学前三年成绩都还可以,保持在班级前三名。四年级的时候偶尔出现滑坡,分数不会很高。那时候班主任把每次各科考试的分数贴出来,并用红色蓝色笔标识出是否及格。父亲会去教室看这个蓝红榜。如果考不好,就经常被骂,连吃饭的时候夹菜也带着怒气,一直形容我开倒车。我也总是不敢抬头看人,总是低头吃饭做事。后面逐渐长大,他经常形容我的一个词是虚荣心太胜。我心里对虚荣心这个词的解释是:自己没有能力做到的却因为面子问题去逞强让自己做到,让别人关注自己,让自己有面子。可是儿时的我很少做类似的事情。到我工作后,他依然用这个词形容我,我开始反驳的问他是否知道这个词到底是什么意思?我哪里虚荣了?
他终究答不上来,可我却在和婆婆相处的过程中觉知了自己的这个特点。
我发现我和婆婆的相处应了中国那句老话:
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我们都很爱面子,即便在同一个屋檐下生活,依然会十分忌讳沟通那些让自己没有面子的人和事。偶尔也会逞强做一些自己很吃力的事。我忽然想到了父亲,真的因为他的权威期待,我真的长了不小的虚荣心。
在上海的第一份工作里有个事让我记忆深刻。每天早上领导要求大家站成两排开会,所有人都昂头挺胸,只有我低着头像犯了大错在开批斗大会。
![](https://img.haomeiwen.com/i1631779/7b00e0e73fa98f6b.jpg)
我当时的直接上司告诉我这个问题的时候我惊呆了,我被父亲长期的批评积累的自卑已经通过外在动作表现出来了。
几年后也遇到一个类似的同事,总是低着头像犯了错一般,我才深刻了解到当时的自己多么不讨人喜欢。
后面因为自己努力,对工作和生活越来越自信,可是自卑感还是在每个我陌生的角落如影随形。我经常脱口而出的词是:“好像吧”“我担心”
我终于觉知到了自卑的来源——小学时候及更早时期父亲通过各种难听的言语甚至动作对我进行打击,我也最终如他所愿,初中高中成绩一落千丈,没有为他光耀门楣。庆幸的是自己工作的日子自己做主,虽然也会被打击,但是权威对象变成了会伐会奖励的上司,所以一路走的还不错。
如今他已不是我的权威,某些方面我是他的权威,可是我却也和他当年一样,对他进行了言语上的暴力沟通,打击了他一直抱着不放的虚荣心自尊心,搞得我们关系很紧张。
同样在这个原生家庭里,还有个深受他打击的弟弟。如今他还是一直抱着自卑心理在生活,很难丢掉。
因为父亲的消极期待,我和弟弟都没有成为他意识中积极期待的样子。
这整个像一个轮回。
![](https://img.haomeiwen.com/i1631779/4c2f1e2cd9781cfe.jpg)
所以对孩子,用行动用言语去好好爱吧。愿每个孩子都是造物的恩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