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街头巷尾之《真假行乞》

街头巷尾之《真假行乞》

作者: 东山林月 | 来源:发表于2022-04-13 08:29 被阅读0次

对于乞讨这个行当,每个人都不陌生,好手好脚的也有,残缺不全的也有,可以说花样百出,难辨真伪。真假没有绝对的界限,真就是假,假就是真,真真假假,假假真真。

我碰到最多的,还是二十一世纪这个时期,这与我当时,天天走街串巷跑业务有关。而其它时期,并不是说没有,只是我没有见到而已。

假如把乞讨者称作东家,那我们就应该叫做客户。站在东家的角度来讲,很多都是有着不同常人的经历,生活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连吃饭穿衣都成问题的那种。但对于客户而言,要辨别东家是真是假,如果不冷静地去查言观色,有时候会被轻易蒙蔽。

最明显的一点就是着装,根据我在街头巷尾见到的,基本上就是两种情形:第一种是年轻人,学生打扮,大多数年龄在十七八岁,到二十岁左右这个阶段。如果是流动的,当他们遇上你,都有固定的台词:“我是某校的学生,因钱被骗,求点车费回家”。如果是定点的,一般都在地上写满字,其意思也是如出一辙:“因家庭变故或是经历不幸,求点资助完成学业”。

第二种是上点年纪的人,蓬头垢面,衣着乱七八糟,晃眼一看就令你心动。而这类情况,也有固定的台词:“我是出来找工作的,因钱被骗,求一点路费回家,或是一碗面钱”。

但不管是哪一种,只要是没有劳动能力的,比如说失明,或者身带残疾,那肯定是真东家,基本上假不了,除此之外,也就很难说了。

我曾经在环城北路碰到过一起,他们自称是两口子,年纪差不多都在五十七八岁。男的穿一件沾满泥土的中山装,女的穿一件深蓝色外衣,盯上我就不放:“我们是打工的,因钱被骗,求一点路费回家”。我看他们可怜,就给了20元钱。刚过了一个星期,又在环城东路碰上,距离上次碰到的地方有5公里,因为我换了穿着,所以他们一时没认出来。仍盯着我不放:“我们是汶川大地震逃难来的,几天没吃东西,求给两碗面钱”。我气愤的责问:“上次在环城北路你们说是被骗,今天在这里你们说是逃难出来的,倒底是干什么的?”。他们一愣,觉得不妙,转身就走,匆匆消失在人海中。

还有一次在晚报上,看到过一则消息,讲的是一位记者,某天对一个东家进行跟踪,发现东家傍晚收工时,乞讨的收入在七八百元,是一个白领阶层日工资的几倍。这还不算,最吃惊的是,这位特别的东家,在由出租房出来的时候,竟然换上一套崭新的西装,大摇大摆地走进不远处的一个酒店。

所以说,单从事物的表象,是很难鉴别真假,以及它的本质,除非东家能证明自己的无劳动能力,或者是穷途末路。否则,献出的爱心,便失去了真正的意义。

相关文章

  • 街头巷尾之《真假行乞》

    对于乞讨这个行当,每个人都不陌生,好手好脚的也有,残缺不全的也有,可以说花样百出,难辨真伪。真假没有绝对的界限,真...

  • 逻辑新引//对错

    语句的真假,不是推论的对错之必要条件;推论的对错,也不是语句的真假之必要条件。语句的真假之必要条件,是印证、符合、...

  • 行乞

    第一章、 “我走了,妈妈再见!”,女孩说着,就背上书包小跑着出门去。 日头很大,火辣辣的太阳在头顶耀武扬威,毫不吝...

  • 行乞

    洒水车扫过最后一段路面后,路上的人开始多了起来,长的、短的、粗的、瘦的,穿着西裤的、不着片布的、甩着肥腿儿的、包的...

  • 行乞

    在北京地铁二号线上,我习惯性的站在最后一节,也可能是最开始的一节车厢,靠在角落里。 每次都会在车门滴滴响之前,从门...

  • 《行乞》

    妹妹在江苏上大学。 在大学,各种社团组织很多,对于刚步入大学的妹妹来说很新奇,前几个月加入了一个学校公益社团:予爱...

  • 约定

    他和她都是被家庭抛弃的孩子,他为了存活一路坑蒙拐骗、行乞、卖艺,她为了存活一路行乞。他们相遇在京城行乞的途中,他们...

  • 真假行者,真假之我

    真假行者代表什么,你知道吗?和我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让我们去看看吧! 这次是和唐僧的第三次冲突,...

  • 真假行者,真假之我。

    大家都知道,《西游记》里面三次最大的矛盾,就是灭六欲,三打白骨精,最后就是真假行者了。这里面我最有疑问的就是真假行...

  • 真假行者,真假之我

    在《西游记》第57,58回中,出现了一个假行者。这个假行者到底是谁?又从何而来? 嘿,这假行者来头...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街头巷尾之《真假行乞》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ptosrtx.html